1951年7月,我響應黨(dang) 和國家號召,參加軍(jun) 事幹部學校(簡稱“軍(jun) 幹校”)在武漢入伍。在軍(jun) 幹校,由於(yu) 成績優(you) 異、表現突出,學習(xi) 期間榮立了一次三等功。1953年2月,軍(jun) 委總後勤部直屬單位首屆共青團員代表大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我很榮幸地被選為(wei) 學生代表參會(hui) 。1953年4月,我從(cong) 軍(jun) 幹校畢業(ye) ,被分配到軍(jun) 委總後勤部機關(guan) 工作。1956年,我入伍第五個(ge) 年頭時,被授予了中尉軍(jun) 銜。在首都北京,在軍(jun) 委總部大機關(guan) 工作生活,應該說各方麵條件都很優(you) 越了,在那裏留下了許多美好記憶。可以說,那個(ge) 時候我的個(ge) 人前途一片光明。
1956年初黨(dang) 和國家發出了“向科學進軍(jun) ”的偉(wei) 大號召,我積極響應祖國號召,繼續學習(xi) 的信念愈加堅定。那時候適逢上級通知要選拔留蘇預備人員,於(yu) 是我積極準備,學習(xi) 中參加了總後勤部的選拔考試,從(cong) 報考的 60 多人中脫穎而出,成為(wei) 被錄取的 8 人之一。
1956年8月至1957年7月,我在軍(jun) 委總部(包括總參、總後、空軍(jun) 、海軍(jun) 、炮兵、防化學兵等)留蘇預備班學習(xi) 了一年俄語。但是,由於(yu) 中蘇關(guan) 係惡化,派遣我們(men) 出國學習(xi) 的計劃擱淺了。組織上給了我們(men) 兩(liang) 個(ge) 選擇:回原單位工作;或者報考軍(jun) 內(nei) 高校。我還想繼續學習(xi) ,於(yu) 是報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通信兵學院,也就是我校的前身。1957年秋天,我從(cong) 北京到張家口報到入學,分配在4係(雷達係)581班學習(xi) ,我終於(yu) 圓了大學夢!在總後勤部工作期間聽周總理報告的通知“感念恩師教育,難忘意氣風發的學生時代。”
1957年的這次招生,是學校麵向全軍(jun) 各軍(jun) 種招收的首屆大學本科部隊生,據說有上千人報考,最終隻錄取了二百多人。分專(zhuan) 業(ye) 時,分到無線係的有100多人,雷達係有88人。這88人當中,除了通過選拔考試從(cong) 南京雷達學校和大連俄專(zhuan) 招收的十幾名高中應屆畢業(ye) 生之外,其餘(yu) 的都是來自全軍(jun) 各部隊的年輕軍(jun) 官,不少人在通信係統已有幾年實際工作經驗了,有的還是來自雷達部隊的雷達技師。1957年剛入學後,主要是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的學習(xi) 。學習(xi) 之餘(yu) ,我們(men) 還參加過張家口修黑石壩水庫引水渠的義(yi) 務勞動。從(cong) 1958年上學期開始,我們(men) 進入本科課程學習(xi)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1958年4月,賀龍元帥來校視察,全校教職員工和全體(ti) 學員在大操場接受了賀龍元帥的檢閱,聆聽講話。
從(cong) 1957年到1959年的三年期間,除賀龍元帥外,彭德懷元帥曾在 1957年夏和1958年秋兩(liang) 次來校視察,葉劍英元帥也曾於(yu) 1959年春來校視察,這充分說明中央軍(jun) 委領導對學校十分關(guan) 心和重視。我校教學計劃的要求很高,雷達係學製五年,教學時數多達4000多學時,聽說高等數學的教學時數比清華大學還多。學校對我們(men) 班很重視,配備了實力很強的教師班底。教過我們(men) 的老師有胡三立、周敬良、龔義(yi) 森、胡昌璧、王育文、李光堯、呂海寰、林勝雄、沈鐵漢、餘(yu) 雄南、章潛五等。他們(men) 都是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feng) 富、工作認真負責、受到同學們(men) 歡迎的好老師,我很感激他們(men) 。當然,我們(men) 班也沒有辜負校領導及老師們(men) 的培育和期望,很多同學都在後來的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如我校“百名將星”之一的原解放軍(jun) 理工大學甘仲民教授、原國防信息學院將軍(jun) 趙積梁教授、原中電集團電科院總工陳次兮、原兵器部205所總工李尊民、原陝西省電子工業(ye) 廳副廳長朱保馬、我校理學院獲評“主講教授”的王世儒等,都出自我所在的班。
1958年,隨著學校西遷,我們(men) 來到西安,住在現在的北校區53號樓。當時,雖然教學主樓、宿舍、食堂等主體(ti) 工程已經完工,但仍有不少收尾工作,如建築垃圾的清理,馬路、大操場綠化等工程都還有待完成。於(yu) 是我們(men) 這些來到新校區的第一批西電人義(yi) 不容辭地承擔了一些建校任務,如平整大操場、植樹,等等。因為(wei) 我們(men) 是軍(jun) 事院校,學校各方麵呈現出來的都是一片“團結、緊張、嚴(yan) 肅、活潑”的景象。特別是上下關(guan) 係十分融洽,上自學校政委王赤軍(jun) 將軍(jun) ,下到班主任、指導員,都經常來到學生宿舍和大家見麵交談。我們(men) 這些年輕的軍(jun) 官學員們(men) ,由於(yu) 都是在部隊鍛煉了幾年後圓了大學夢,個(ge) 個(ge) 都卯足了勁兒(er) ,刻苦學習(xi) ,學習(xi) 生活非常愉快!“服從(cong) 命令是我的天職,工作需要是我的使命。”根據相關(guan) 資料記載,1958年遷校時,全校幹部教師為(wei) 1157人,4個(ge) 係各年級學員共 2076人。1961全校在學生共達8676人,達到3年前在校學生總數的 4 倍!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教師嚴(yan) 重緊缺,基礎課和專(zhuan) 業(ye) 基礎課教師更是如此。為(wei) 此,學校和上級部門想了不少辦法,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從(cong) 校內(nei) 抽調高年級學員充實教師隊伍。我們(men) 班從(cong) 1960年上學期到暑假期間就先後調出10多名同學分別出任數學、電路、電源電機、微波天線等課程教師。全校從(cong) 高年級學員中抽調出任教師的共有100 多人。1961年上學期,我們(men) 班已經進入到4年級的課程學習(xi) ,電機電源、脈衝(chong) 技術、天線與(yu) 電波傳(chuan) 播等專(zhuan) 業(ye) 基礎課都已經結束,雷達接收設備也已經學了一半,我們(men) 都以為(wei) 不會(hui) 再從(cong) 我班抽調學員去任教了。沒想到,一紙軍(jun) 令下到了班裏——我被抽調擔任英語教師!我被分配到雷達係後,一直非常喜愛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刻苦努力,成績優(you) 秀,當時還擔任了班上第二組組長(全班分 3個(ge) 大組,第二組有27名同學)。我尤其重視外語學習(xi) 。因為(wei) 在留蘇預備班學過一年俄語,我第一個(ge) 學期就通過了第一外語要求,免修了,並從(cong) 1959年上學期開始學習(xi) 第二外語——英語。我在中學學過英語,有點基礎,兩(liang) 個(ge) 學期之後又通過了二外要求,接著又學了第三門外語——德語。這時的我,正躊躇滿誌,憧憬著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成為(wei) 一名優(you) 秀的雷達工程技術人才,為(wei) 軍(jun) 隊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沒想到這一紙調令成為(wei) 我人生的一個(ge) 重要轉折點。其實,作為(wei) 一名軍(jun) 人,又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從(cong) 命令是我的天職,工作需要就是我的使命。所以,當時我表示堅決(jue) 服從(cong) 上級決(jue) 定。就這樣,我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心愛的專(zhuan) 業(ye) ,告別了親(qin) 愛的同學們(men) ,來到剛剛建立的5係(電子物理係),成為(wei) 一名英語教師。由於(yu) 學校的英語教師一直十分緊缺,我也就在英語教學崗位上一直工作到1997年退休,經曆了 37個(ge) 年頭。
“西電人愛國敬業(ye) 、團結奉獻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要傳(chuan) 承下去。”60 多年過去了,再來回顧這段曆史,我首先要感謝母校對我的培養(yang) ,也要感謝學校領導讓我走上大學講台,並且一直信任我,讓我在一個(ge) 接一個(ge) 的挑戰中鍛煉成長。同時,我也感到欣慰,因為(wei) 我也用自己的努力對母校進行了回報。我走上的是學校教學急需的崗位,而且一直到我退休時這一崗位依然緊缺教師,這說明我的工作有意義(yi) ,有價(jia) 值,
我的付出是值得的。再說,我有幸參與(yu) 並見證了我校英語教學發展,以及許多其它方麵工作的起步和進展,經曆了許多讓我感到十分榮幸和自豪的事。歸根到底一句話,我們(men) 這一代西電人就是這樣:敬業(ye) ,奉獻,認定了“工作需要就是使命”,並為(wei) 之全力奮鬥。我為(wei) 能夠成為(wei) 這樣一名西電人而感到幸福和自豪!
我覺得在這個(ge) 時候,我們(men) 首先應該大力宣傳(chuan) 西電人愛國奉獻的精神,弘揚西電的光榮革命傳(chuan) 統。許多老前輩為(wei) 革命奉獻了一生,甚至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建國後到現在,一代又一代西電人繼承了這一光榮傳(chuan) 統,為(wei) 了國家和軍(jun) 隊建設的需要,不計個(ge) 人得失,顧全大局,服從(cong) 組織分配,兢兢業(ye) 業(ye) 工作,這同樣體(ti) 現了一種愛國奉獻精神。這樣的精神也是學校今後各方麵工作需要大力提倡的。西電人還有一種可貴的精神,就是團結奮鬥、艱苦創業(ye) 。我校很多新專(zhuan) 業(ye) 都是白手起家、艱苦創業(ye) 建設起來的,建議多加介紹和宣傳(chuan) 。在學校今後的建設中還需要繼續發揚這種精神。
我校在張家口的辦學曆史是一段十分重要的時期。正是在這一時期內(nei) ,1952年5月,學校正式升格為(wei) 軍(jun) 內(nei) 一所重要的工科大學。這是黨(dang) 中央和中央軍(jun) 委十分重視的一所大學,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為(wei) 學校題了詞,彭德懷元帥等多次到校視察。此外,學校在1959年列入全國20所重點大學之一。這段光榮曆史我們(men) 一定要借此機會(hui) 大力宣傳(chuan) ,讓更多人知道。我退休後擔任過多年離退休黨(dang) 委委員,去年又選為(wei) 學校第十二次黨(dang) 代會(hui) 代表。學校領導對離退休工作和離退休老同誌一直是很重視很關(guan) 心的。老同誌們(men) 也為(wei) 學校近些年來所取得的顯著成就而深受鼓舞,認為(wei) 第十二次黨(dang) 代會(hui) 開得很好,盼望全校上下齊心合力為(wei) 早日實現建成“一流大學”的奮鬥目標而共同努力。今年紀念我校在西安辦學 60 周年,我有一個(ge) 具體(ti) 的建議,就是能否把張家口時期過來的老同誌們(men) 集合起來開個(ge) 會(hui) ,共同紀念這一重要的時刻,學校領導和大家見見麵,在一起合個(ge) 影,留下一次珍貴的紀念。
作者簡介:張新雲(yun)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部委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