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論壇
您現在的位置: 張家口米兰足球国际俱乐部官网 > 關於我們 > 學者論壇 > 正文
察哈爾滄桑曆史
文章來源:耿雙全    發布日期:2023/8/14    點擊數:8966 次

在中國近代史上,察哈爾省從(cong) 1912年正式建製,到1952年撤銷,前後存世40年之久。察哈爾區域及其文化在中華民族的曆史長卷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一筆。

雖然事隔久遠,但張家口市曾經成為(wei) 察哈爾省省會(hui) 的這段曆史常常被提及。在“察哈爾”時期,張家口達到了史上最大的區域,而以張家口為(wei) 中心的察哈爾也形成了中國西北地區的獨特文化——察哈爾文化。

  現在,張家口市還存有察哈爾抗日同盟軍(jun) 陣亡將士紀念塔和1948年察哈爾省人民政府修建的察哈爾烈士陵園。市內(nei) 經營的許多商業(ye) 門店還用察哈爾命名。2015年張家口市建成規模宏大的察哈爾文化城,興(xing) 建了察哈爾曆史文化藝術館、察哈爾書(shu) 畫院,體(ti) 現了察哈爾文化深厚的曆史底蘊。

張家口市察哈爾烈士陵園

 

張家口市察哈爾抗日同盟軍(jun) 紀念塔

張家口市察哈爾文化城

這充分說明張家口市當地群眾(zhong) 對察哈爾有揮之不去的曆史情結。察哈爾省與(yu) 張家口市的發展有很深的淵源,是張家口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曾經的察哈爾首府張家口,是中國內(nei) 陸發展的橋頭堡,在經濟、政治、社會(hui) 、文化等方麵都反映著其先進生產(chan) 力和先進文化水平。保護發掘、傳(chuan) 承這筆豐(feng) 富的文化遺產(chan) ,研究和汲取其文化精髓,總結和借鑒有益於(yu) 當代的經驗,以助於(yu) 張家口曆史文化的傳(chuan) 承和進步,提振張家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察哈爾省已經撤銷六十多年,不少資料封存於(yu) 河北省檔案館、張家口市檔案館和圖書(shu) 館,過去對其曆史、經濟、文化等方麵的研究比較少。因為(wei) 張家口市曾經是察哈爾省省會(hui) ,張家口市的曆史文化人士應該擔負起對察哈爾省的曆史資料進行全麵搜集整理並開展研究的工作。             

察哈爾曆史變遷

察哈爾是一個(ge) 民族的名稱,也是一個(ge) 地域的代稱。察哈爾為(wei) 蒙語音譯,多少年來,有關(guan) 察哈爾名稱來源的爭(zheng) 論一直不斷,目前多數人認為(wei) 察哈爾一詞來源於(yu) 波斯語,意為(wei) “家長”或者“臣仆”,察哈爾既是“汗之宮殿衛士”,即“大汗護衛軍(jun) ”的意思。

察哈爾部是蒙古大汗的直屬部落,在蒙古族曆史上占有極為(wei) 重要地位。察哈爾地區是指清代察哈爾八旗四牧群遊牧之所,大致相當於(yu) 今天的烏(wu) 蘭(lan) 察布市大部、錫林郭勒盟南部及張家口部分地區。 

察哈爾部被清朝征服後,編為(wei) 八個(ge) 旗,亦稱“遊牧八旗”,是軍(jun) 政合一組織,歸清朝政府理藩院管理。旗的最高長官是總管,由清政府直接任命。清政府有權直接征調旗內(nei) 的土地、馬匹、使用旗內(nei) 牧場。

察哈爾八旗駐牧地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廷始設察哈爾都統,統轄察哈爾八旗、四牧群,總領旗兵,而不理政事。1762年於(yu) 張家口來遠堡南,始建“察哈爾都統署”。察哈爾都統署,設置都統一人,副都統一人,駐張家口,掌管察哈爾之軍(jun) 政及察哈爾八旗遊牧之事。並設有遊牧處,設置理事官,分管八旗遊牧之事。按清朝製度,察哈爾都統是統兵大員,不理行政,地方民政、刑名、錢糧、捕盜、台站經費等事務,另由直隸省口北道,所屬口北三廳(張家口理事同知廳、多倫(lun) 諾爾理事同知廳、獨石口理事同知廳)分別負責,因當時察哈爾地域人口不多,故不設府、州、縣。

清察哈爾正八旗和鑲八旗標誌

清代,從(cong)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到宣統三年(1911年)九月,整整150年間,清政府共任命了79人擔任88任察哈爾都統、代都統和署理都統之職。據有關(guan) 史籍記載,曾擔任過察哈爾都統職位的有以下人員:

乾隆年間有:蒿椿、巴爾品、伍格、安泰、巴祿、常清、烏(wu) 爾圖納遜、積福、保泰、博興(xing) 10人,12任(其中,烏(wu) 爾圖納遜先後3次任都統)。

嘉慶年間有:觀明、佛爾鄉(xiang) 額、貢楚克紮布、慶怡、興(xing) 肇、成寧、本智、祥保、鬆筠、伊衝(chong) 阿、慶溥、富蘭(lan) 12人,13任(其中,貢楚克紮布2次任都統)。

道光年間有:瑚鬆額、和世泰博啟圖、福安、福克精額、武忠額、凱音布、蘇勒通阿、樂(le) 善、賽尚阿、布彥泰、璧昌、鐵麟、祿普、阿彥泰、裕誠、雙德、賡福19人,21任(其中,鐵麟3次任都統)。

鹹豐(feng) 年間有:恒春、西淩河、花山太、慶鈞、穆隆阿5人,7任(其中,西淩河、慶鈞2次任都統)。

同治年間有:阿克敦布、福興(xing) 、色爾固善、裕瑞、文盛、杜嘎爾、額勒和布、慶春、奎昌9人,11任(其中,額勒和布、慶春2次任都統或署理都統)。

光緒年間有:瑞聯、春福、穆圖善、景豐(feng) 、祥亨、謙禧、吉和、永德、紹祺、托倫(lun) 布、奎斌、德銘、祥麟、芬車、奎順、麟魁、升允、溥頲,鬆壽、誠勳、溥良、黃懋澄、馮(feng) 國璋、何宗蓮24人,24任。

察哈爾省,始建於(yu) 民國一年(1912年),是中國舊省級行政區,簡稱“察”,以蒙古族察哈爾部落名稱命為(wei) 省名,省會(hui) 當時設在宣化市(因為(wei) 當時張家口為(wei) 廳,同時張家口以稱“張垣”而聞名)。

   民國二年(1913年),察哈爾省改為(wei) “察哈爾特別區”,以直隸省口北道和綏遠都統、察哈爾部、錫林郭勒盟設置察哈爾特別區。轄內(nei) 蒙6個(ge) 旗和11個(ge) 縣,即張北、多倫(lun) 、沽源、商都、寶昌、康保、興(xing) 和、陶林、集寧、豐(feng) 鎮和涼城。

民國四年(1915年),察哈爾特別區區立中學成立(即現張家口市第一中學前身)。1928年察哈爾特別區改為(wei) 察哈爾省,改名“省立第一中學”。1934年,改稱“省立張家口中學校”。

民國十三年 (1924年)6月,中共京綏鐵路黨(dang) 支部在張家口正式成立,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察哈爾省建立的最早的基層組織。

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李大釗在張家口召開了西北農(nong) 工兵代表大會(hui) 。參加大會(hui) 的有熱河、察哈爾、綏遠等地區代表200餘(yu) 人。會(hui) 議提出了工農(nong) 兵大聯合、擁護蘇聯、反對帝國主義(yi) 及封建軍(jun) 閥等政治口號。會(hui) 上,成立了“西北農(nong) 工兵大同盟”,選舉(ju) 李大釗、趙世炎為(wei) 正、副書(shu) 記。並創辦了《農(nong) 工兵》刊物。民國十七年(1928年)複改置為(wei) 省,轄境相當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北京市延慶、內(nei) 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大部、烏(wu) 蘭(lan) 察布市東(dong) 部(包括化德縣、商都縣)。

北洋政府時期察哈爾省政府

1919年察哈爾都統歡迎外蒙古使團合影

                        民國時期察哈爾省政府

1935年察哈爾省教育廳長簽發的教員合格證書(shu)

 

各曆史時期察哈爾版圖

清前期中國地圖

1912年察哈爾省成立時的版圖

1913年察哈爾特別區域行政區劃圖 

民國察哈爾省地圖 

 

1949年——1951年察哈爾省地圖

察哈爾是抗日戰爭(zheng) 的重要戰場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軍(jun) 侵占了東(dong) 北三省,1933年又入侵熱河、察哈爾省。5月26日,著名愛國將領馮(feng) 玉祥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支持下,在張家口成立了舉(ju) 世聞名的察哈爾民眾(zhong) 抗日同盟軍(jun) 。6月20日,同盟軍(jun) 北路前敵總指揮、共產(chan) 黨(dang) 員吉鴻昌率軍(jun) ,經過五晝夜的浴血奮戰,一舉(ju) 收複陷入敵手的康保、沽源、寶昌、多倫(lun) 察東(dong) 四縣。抗日同盟軍(jun) 143天的英勇鬥爭(zheng) ,極大的鼓舞了全國軍(jun) 民的抗日決(jue) 心,對其後開展的全民抗戰產(chan) 生了極為(wei) 深刻的影響。

 

馮(feng) 玉祥將軍(jun) 在抗日同盟軍(jun) 進行抗日動員

 

共產(chan) 黨(dang) 員吉鴻昌將軍(jun)

 

抗日同盟軍(jun) 奔赴壩上抗日前線

1937年8月24日駐守張家口的29 軍(jun) 143師官兵在八角台附近與(yu) 日軍(jun) 進行激烈戰鬥,打退敵人多次進攻,給日軍(jun) 以重大打擊,擊斃日軍(jun) 指揮官本多,而後因敵眾(zhong) 我寡,撤離張家口。8 月27 日午時,張家口失陷。察哈爾省隨後被日軍(jun) 占領,成為(wei) 日本控製區偽(wei) 蒙疆自治政府的一部份。

1937年9月日軍(jun) 成立了偽(wei) “察南自治政府”,統轄張家口及壩下10縣。1939年初,偽(wei) “察南自治政府”在張家口成立張家口市公署,張家口開始設市建製。

偽(wei) 蒙疆自治政府主席德王和日軍(jun) 合影

偽(wei) 蒙疆自治政府

淪陷後的察哈爾土地籠罩於(yu) 腥風血雨之中,人民被蹂躪於(yu) 日寇鐵蹄之下。在日軍(jun) 的統治下,漢奸、特務和親(qin) 日分子活動猖獗,老百姓處於(yu) 水深火熱之中。日軍(jun) 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群眾(zhong) 恨之入骨。尤其是在抗日根據地,日軍(jun) 實行了人類曆史上最野蠻的“三光政策”,製造了許多無人區,駭人聽聞的慘案不斷發生。

  

日軍(jun) 對察哈爾地區燒殺搶掠

在日軍(jun) 進攻氣焰十分囂張和國民黨(dang) 軍(jun) 隊節節敗退,麵臨(lin) 民族危亡的關(guan) 鍵時刻,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以民族利益為(wei) 重,毅然出兵開赴抗日前線。1937 年9 月25 日,八路軍(jun) 在平型關(guan) 取得了全國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勝利,打破了日軍(jun) 不可戰勝的神話,鼓了全國人民的抗日士氣,提高了共產(chan) 黨(dang) 和八路軍(jun) 的抗日聲威。

11 月7 日,中共中央決(jue) 定成立晉察冀軍(jun) 區,這是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第一塊敵後抗日根據地。軍(jun) 區由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委,在抗日戰爭(zheng) 中領導華北人民開展遊擊戰爭(zheng) ,與(yu) 日本侵略軍(jun) 進行了堅決(jue) 的鬥爭(zheng) 。在八年抗戰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察哈爾地區人民先後創立了平北、平西、蔚縣和察南、察北抗日根據地,成為(wei)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黨(dang) 領導人民群眾(zhong) 開展武裝鬥爭(zheng) ,同日軍(jun) 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鬥爭(zheng) 。

根據地百姓歡迎抗日隊伍

平北是指北平市以北、平承鐵路以西、平綏鐵路以北、長城內(nei) 外的察哈爾壩上地區,包括豐(feng) 寧、灤平、昌平、懷柔、密雲(yun) 、順義(yi) 以及崇禮、龍關(guan) 、赤城、延慶、康保、寶源、張北、宣化、懷來鐵路以北地區。這一地區處於(yu) 北平、張家口、承德的三角地帶。1938 年夏,八路軍(jun) 第四縱隊為(wei) 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深入到冀東(dong) 、平北地區作戰,曾連克昌平、赤城等縣城。1940 年初,以肖克同誌為(wei) 司令員的冀熱察挺進軍(jun) ,經過艱苦鬥爭(zheng) ,在張家口以東(dong) ,潮白河以西灤平北山區建立了抗日根據地。1940年1 月,中共冀熱察區黨(dang) 委決(jue) 定成立平北工作委員會(hui) 和軍(jun) 分區。工委開始在昌平縣組織群眾(zhong) 開展鬥爭(zheng) ,後遷到赤城、龍關(guan) 、懷來、延慶四縣之間的海陀山區。到1941 年3 月,平北除昌(平)延(慶)、龍(關(guan) )赤(城)、豐(feng) (寧)灤(平)密(雲(yun) )、龍(關(guan) )延(慶)懷(柔)4 個(ge) 聯合縣外,又開辟了龍(關(guan) )崇(禮)赤(城)地區,建立了龍崇赤聯合縣。這樣使平北抗日根據地麵積達5 萬(wan) 平方公裏,人口約40萬(wan) 。平北

根據地的建立,牽製了偽(wei) “蒙疆”、“滿洲”及華北地區敵人相當數量的主力部隊。到1943 年,平北根據地已建立了7 個(ge) 聯合縣,抗日武裝有了很大發展,八路軍(jun) 和遊擊隊經常在崇禮、宣化等地打擊敵人,配合地方發動群眾(zhong) ,建立抗日政權。

平西地區是指位於(yu) 北平以西、平綏鐵路以南、平漢鐵路之西北,包括宛平、房山、淶水三縣的大部及良鄉(xiang) 、昌平、涿縣、蔚縣、宣化、涿鹿、懷來、懷安、陽原的一部分。1938年晉察冀軍(jun) 區鄧華支隊挺進平西。在宛平縣東(dong) 齋堂村建立了平西第一個(ge) 抗日民主政府。隨後,又連克懷來的礬山堡、蔚縣的桃花堡和淶水的金水口等日軍(jun) 據點,在涿鹿縣的謝家堡建立了宣(化)涿(鹿)懷(來)聯合縣。這一時期還建立了房(山)良(鄉(xiang) )淶(水)涿(縣)和昌(平)宛(平)聯合縣。平西抗日根據地的恢複,發展和壯大,引起日本侵略軍(jun) 的恐慌,從(cong) 1939 年起就不斷地對平西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而平西根據地正是在粉碎敵人多次“掃蕩”,並在主動出擊敵人的戰鬥中鞏固和擴大的。1940 年9 月宣涿懷縣大隊同冀熱察挺進軍(jun) 第九團參加了“百團大戰”在涿鹿縣境內(nei) 的上、下河戰鬥。這次戰鬥非常激烈,全殲日偽(wei) 軍(jun) 百餘(yu) 人,有力的打擊了日偽(wei) 軍(jun) 的囂張氣焰。這時的平西抗日根據地的人口已達30 餘(yu) 萬(wan) 人。平西根據地的創建與(yu) 發展,為(wei) 堅持冀東(dong) ,開辟平北、創造冀熱察區大塊抗日根據地,建立了鞏固的前進陣地。

蔚縣南山抗日根據地是在1938 年在南山王喜洞建立的,是張家口地區開辟的第一塊抗日根據地。蔚縣大南山,東(dong) 西長達100 公裏,南北縱深30 公裏,地勢險惡,環境偏僻。南山根據地建立後,日軍(jun) 視為(wei) 心腹大患,不斷進行偷襲。著名的飛狐峪大捷就發生在這一時期。飛狐峪即北口峪,峪狹路險,兩(liang) 側(ce) 是懸崖峭壁。一過此嶺,就可進入淶源,直取保定,控製平漢、同滿兩(liang) 條鐵路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共蔚縣縣委和縣政府在分區黨(dang) 委的幫助下,在飛狐峪腹地明鋪村設下埋伏,經過激戰,將向駐淶源日軍(jun) 運送武器和軍(jun) 用物資的100多名日軍(jun) 全部擊斃,還繳獲了大批槍支彈藥及大量的軍(jun) 用物資。飛狐峪大捷後,南山根據地進一步的壯大,成為(wei) 指揮全縣人民抗日鬥爭(zheng) 的中心。

察南、察北抗日根據地是1944 年後,黨(dang) 為(wei) 了進一步擴大解放區,迎接抗戰的最後勝利,抽調平北、平西根據地的軍(jun) 事力量和地方幹部創建的人民根據地。在這裏軍(jun) 民團結,英勇戰鬥,向日偽(wei) 軍(jun) 展開積極進攻,消滅了大批敵人,為(wei) 張家口奪取抗日戰爭(zheng) 勝利奠定了基礎。

八路軍(jun) 在長城伏擊日軍(jun)

為(wei) 了適應戰略反攻的形勢,1944年9月,中共中央決(jue) 定在晉察冀軍(jun) 區成立包括冀察軍(jun) 區在內(nei) 的4個(ge) 二級軍(jun) 區。冀察軍(jun) 區下轄平西、平北、察南和原北嶽一分區4個(ge) 軍(jun) 分區。冀察軍(jun) 區郭天民任司令員、劉道生任政委。冀察軍(jun) 區成立後,組織領導抗日根據地的廣大軍(jun) 民開始了主動出擊,采取了伏擊、偷襲、圍困、堵截等方式向日偽(wei) 軍(jun) 展開了猛烈的進攻。著名的有新營子殲滅戰、猴兒(er) 山反擊戰、壩頭戰鬥、峪口伏擊戰、石窯子戰鬥、馬營戰鬥等,共斃傷(shang) 俘敵2081人,解放同胞20萬(wan) 人。通過這些戰鬥打通了各解放區之間的聯係,取得了軍(jun) 事上的主動權。

1945年4月,抗日戰爭(zheng) 進入最後階段。在中共召開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上,毛澤東(dong) 同誌向解放區軍(jun) 民發出了“向一切被敵偽(wei) 占領而又可能攻克的地方,發動廣泛的進攻,借以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號召。八路軍(jun) 和民兵也開始向察南、雁北方向挺進。當時,察南地區日偽(wei) 軍(jun) 的力量還很強大,總計有1.5萬(wan) 人。根據日偽(wei) 軍(jun) 的分布情況,八路軍(jun) 決(jue) 定集中優(you) 勢兵力,重點攻擊其薄弱環節。

1945年5 月12日夜,察南軍(jun) 分區部隊包圍懷安城,經過激烈戰鬥,殲敵450餘(yu) 人,收複失地。後又攻克淶源縣城,圍困廣靈縣城,襲入宣化南關(guan) ,進逼張家口市郊,先後發起襲擊、伏擊、攻堅戰鬥近百次,殲滅大批日偽(wei) 軍(jun) 。1945 年夏,冀察軍(jun) 區部隊會(hui) 同當地抗日武裝和民兵發動了平北戰役。這次戰役先後攻克崇禮縣、赤城縣的部分地區,斃傷(shang) 俘偽(wei) 軍(jun) 1200 多人,解放村莊172 個(ge) ,人口7.4 萬(wan) 人,擴大解放區1.12 萬(wan) 平方公裏。察南戰役和平北戰役的勝利,有力地改變了戰場形勢,使晉察與(yu) 冀晉新解放區聯成一片,開辟了鞏固的後方。日軍(jun) 在八路軍(jun) 的沉重打擊下,被迫收縮在張家口及平綏鐵路沿線的重要據點裏。至此,張家口實際上已陷於(yu) 八路軍(jun) 的四麵包圍之中。

 

八路軍(jun) 察南軍(jun) 分區打擊日軍(jun)

1945年8 月8 日蘇聯政府對日宣戰,隨即派出百萬(wan) 紅軍(jun) 出兵中國東(dong) 北,向日本關(guan) 東(dong) 軍(jun) 大舉(ju) 進攻。10 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對日宣戰。11 日,蘇蒙聯軍(jun) 騎兵機械化部隊進入中國內(nei) 蒙對日軍(jun) 進行軍(jun) 事攻擊,在相繼占領化德和商都後,16日進入張北縣城。盤踞在張北縣城的日偽(wei) 軍(jun) ,被強大的蘇蒙聯軍(jun) 炮火擊潰,撤逃至狼窩溝防線。17日晚,平北軍(jun) 分區司令員詹大南帶領一個(ge) 連和電台星夜趕往張北,與(yu) 蘇蒙聯軍(jun) 聯係。18日八路軍(jun) 察蒙騎兵支隊與(yu) 蘇蒙聯軍(jun) 會(hui) 合,接管張北縣城。蘇蒙聯軍(jun) 在抵張北後,連日重炮轟擊日軍(jun) 防守陣地,並出動偵(zhen) 察機實施空中偵(zhen) 察,與(yu) 扼守狼窩溝一線的日軍(jun) 形成對峙。狼窩溝是張家口和壩上、內(nei) 蒙的交通咽喉,為(wei) 曆代兵家必爭(zheng) 之地。日軍(jun) 在這裏修築了約300公裏的環形永久築壘工事,明碉暗堡200多個(ge) ,戰防壕溝、雷區縱橫交錯,駐有重兵防守。20日晨,蘇蒙聯軍(jun) 再次以炮火猛轟日軍(jun) 陣地,並以坦克、摩托車開道發起大規模衝(chong) 鋒,經過激烈戰鬥,於(yu) 次日晨,占領了日軍(jun) 狼窩溝全線陣地。狼窩溝之戰,蘇蒙聯軍(jun) 擊斃、傷(shang) 、俘日軍(jun) 860餘(yu) 人。戰鬥中,有54名蘇聯紅軍(jun) 和6名蒙古人民軍(jun) 戰士壯烈犧牲,有300多名指戰員負傷(shang) ,他們(men) 為(wei)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zheng) 的勝利做出卓越貢獻。遵照蘇聯遠東(dong) 軍(jun) 總部進攻日軍(jun) 部隊不得越過中國外長城的命令,蘇蒙聯軍(jun) 沒有進入張家口市追擊日軍(jun) ,始終滯留在狼窩溝一線。解放後在張北縣狼窩溝建立了蘇蒙烈士紀念碑。

 

1945年9月蘇聯紅軍(jun) 和八路軍(jun) 在張北會(hui) 師

1945年8月15日冀察軍(jun) 區司令員郭天民命令詹大南(平北軍(jun) 分區司令員)和段蘇權(平北地委書(shu) 記兼軍(jun) 分區政委)率領平北軍(jun) 分區部隊收複張家口市。各參戰部隊迅速集結逼近張家口市。23日晨,平北軍(jun) 分區部隊向張家口市區發起攻擊,中午12時包圍偽(wei) 德王府,迫使偽(wei) 蒙疆政府副主席於(yu) 品卿、偽(wei) 張家口市長韓廣森等偽(wei) 軍(jun) 政頭目和700餘(yu) 名軍(jun) 警交械投降。

與(yu) 此同時,八路軍(jun) 第十團攻入火車站,越過清水河進入橋西,同潰散的偽(wei) 軍(jun) 展開巷戰,俘虜了一批日偽(wei) 軍(jun) ,潰散的敵軍(jun) 向萬(wan) 全逃跑。察南軍(jun) 分區第二十團也於(yu) 同日早晨向據守賜兒(er) 山的偽(wei) 軍(jun) 猛攻,迅速殲滅了敵人,占領了大境門、西太平山和市區部分地區及日偽(wei) 機關(guan) 。下午15時市內(nei) 戰鬥基本結束,被日軍(jun) 占領近8年的張家口市終於(yu) 回到人民手中。晚18時許,冀察軍(jun) 區機關(guan) 和黨(dang) 校幹部等隊伍,陸續進入市區,接管偽(wei) 警察局、廣播電台、報社和醫院。

24日“張家口新華廣播電台”正式開播,向全國人民莊嚴(yan) 宣告:“被日本帝國主義(yi) 侵占8年之久的張家口,終於(yu) 回到人民手中”。

抗戰勝利後的察哈爾省

 1945年8月24日,塞北重鎮張家口第一次解放,成為(wei) 晉察冀邊區首府。同時,決(jue) 定恢複察哈爾省。9月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hui) 決(jue) 定張家口市為(wei) 邊區直轄市。11月,察哈爾省政府正式成立,張蘇任主席,省會(hui) 設在宣化市。

   1945年9月2日,晉察冀八路軍(jun) 解放了宣化,在日偽(wei) 統治者長期奴役下的察哈爾人民渴望著光明的生活,渴望一個(ge) 民主、和平、團結的新察哈爾。

1945年11月5日,根據晉察冀邊區政府的決(jue) 定,在宣化人民劇場隆重召開了具有重大曆史意義(yi) 的察哈爾省人民代表會(hui) 議。來自全省19個(ge) 縣和18個(ge) 盟旗,代表著全省200萬(wan) 人民的139名代表到會(hui) 。會(hui) 議確定了以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晉察冀邊區施政綱領”為(wei) 察省政府之施政綱領,討論通過了“反對內(nei) 戰,爭(zheng) 取和平”、“發展經濟,支援前線”、“紀念民族英雄,懲治戰爭(zheng) 罪犯”等9項重點提案。人民代表會(hui) 議選舉(ju) 產(chan) 生了察哈爾省民主政府委員9人,候補委員2人。全部委員中,共產(chan) 黨(dang) 員占3名,黨(dang) 外人士占6名。張蘇以135票當選為(wei) 省政府主席。察哈爾省民主政府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中國曆史上第一個(ge) 民主的行政省人民政府。

  1945年解放後的張家口是解放區最大的城市,是晉察冀解放區的首府和軍(jun) 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百餘(yu) 名解放區著名的革命文學家、藝術家雲(yun) 集張垣,開展了各種文化、文藝創作,出版了一批革命文藝叢(cong) 書(shu) 。1946年,華北聯大、延安魯藝學院在張家口成立華北抗日聯合大學(今中國人民大學)。始建中國醫科大學、張家口工科專(zhuan) 業(ye) 學校、內(nei) 蒙古軍(jun) 政學院。因此,當時張家口享有“第二延安”“文化城”“東(dong) 方模範城”等美稱,受到全世界進步人士的矚目和讚揚,為(wei) 察哈爾的革命文化寫(xie) 下了光輝篇章。

 

1946年全國文藝界協會(hui) 張家口分會(hui) 成立大會(hui)

晉察冀軍(jun) 區《抗敵劇社》在張家口市合影

1949年11月,察哈爾省委、省政府機關(guan) 報《新察哈爾報》也在宣化市財神廟街誕生,該報在宣化整整出版了100期,為(wei) 團結人民,揭露打擊敵人,建立新生的人民政權和進行經濟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5年11月,察哈爾省省會(hui) 設在宣化市。宣化城區以及近郊為(wei) 宣化市,轄下花園區。宣化縣為(wei) 省直屬縣,張家口及周邊各縣為(wei) 一專(zhuan) 區。

 1946年,華北聯大、延安魯藝學院在張家口成立華北抗日聯合大學(今中國人民大學)。始建中國醫科大學、張家口工科專(zhuan) 業(ye) 學校、內(nei) 蒙古軍(jun) 政學院。

1946年3月,周恩來、張治中、馬歇爾到張家口,聶榮臻、賀龍陪同視察各地執行停戰情況。 

 

1945年察哈爾省政府向群眾(zhong) 發放救災糧 

1946年周恩來、張治中、馬歇爾在張家口

1946年7月19日,察哈爾省及宣化市黨(dang) 政軍(jun) 民各機關(guan) 團體(ti) 聯合會(hui) 成立自衛戰爭(zheng) 動員委員會(hui) ,並於(yu) 當日召開首次會(hui) 議,決(jue) 定全麵動員,發動幹部群眾(zhong) 投入自衛戰爭(zheng) 。

1946年7月24日,察南、察東(dong) 地區突降大雨,致使山洪突發,僅(jin) 察東(dong) 地區5縣毀地20萬(wan) 畝(mu) ,造成80年來未有過的水災。察哈爾省政府立即貸糧200大石,急送災區群眾(zhong) 。

1946年10月10日,國民黨(dang) 軍(jun) 隊開始向解放區進攻,晉察冀部隊主動撤離了張家口、宣化等城市。

1946年張家口市群眾(zhong) 舉(ju) 行反對內(nei) 戰遊行

1946年白崇禧和傅作義(yi) 在張家口

1946年10月察哈爾省民主政府也隨之撤離宣化城,南遷保定淶水縣趙各莊鎮李各莊村。察哈爾省招待所設在鄰村南峪港村。省機關(guan) 幹部投入到人民解放戰爭(zheng) 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中去。民主的察哈爾省政府在誕生短短一年的時間裏,遵照毛澤東(dong) 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論聯合政府》的報告精神,根據察省人民代表會(hui) 議通過的《察哈爾省目前方針與(yu) 工作的意見》,領導全省人民開展士地改革、減租減息、發展生產(chan) 、支援前線的鬥爭(zheng) ,受到了全省各民族、各階層人民的擁戴。雖然察哈爾省政府僅(jin) 僅(jin) 在宣化存在了一年,但作為(wei) 我國曆史上第一個(ge) 省級民主政府,有著極其重要的曆史意義(yi) 。

1946年張家口市工人民兵在街頭巡邏

1948年12月7日,宣化解放。14日中共察哈爾省宣化市委員會(hui) 、市人民政府成立。察哈爾省立一中(現宣化一中)開始複課。

1948年12月24日,張家口重獲解放。25日,張家口市人民政府成立,張孟旭為(wei) 市長。全市劃為(wei) 9個(ge) 區,橋東(dong) 為(wei) 一、二區,橋西為(wei) 三、五、六、七區,郊區為(wei) 八、九區。中共冀察地委、專(zhuan) 署(原察東(dong) 、平北合並之專(zhuan) 署)由懷來縣蠶房營村遷至懷來縣城。全專(zhuan) 區轄有昌平、順義(yi) 、懷柔、四海、延慶、龍關(guan) 、懷來、赤城八縣。

1948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華北局指示,北嶽區黨(dang) 委移駐張家口。

建國初期的察哈爾省

1949年1月19日,華北人民政府決(jue) 定設置察哈爾省,轄區包括原北嶽行政區全部和原冀熱察行政區的部分,原冀熱察行政區所屬舊熱河省地區部分仍劃歸熱河,平古鐵路以東(dong) 的舊河北省部分劃歸冀東(dong) 行政區,其餘(yu) 地區屬察哈爾。1月15日察哈爾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人民政府駐張家口市。察哈爾省土地麵積為(wei) 278957平方公裏。東(dong) 接熱河省、遼北省,北鄰興(xing) 安省、蒙古地方,西界綏遠省、山西省,南接河北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行政區劃重新進行了調整,晉北雁北地區和大同市並入察哈爾省,察哈爾省由中央直接領導。

1949年1月15日華北人民政府決(jue) 定,原冀熱察區和原北嶽區合並,兩(liang) 區行政公署撤消,成立察哈爾省委、省人民政府,省會(hui) 設在張家口市。3月,宣化市由原屬察哈爾省領導改為(wei) 由張家口市領導。察哈爾省省委書(shu) 記楊耕田、組織部長楊世傑,宣傳(chuan) 部長胡開明.省政府主席張蘇,副主席李濟寰,省軍(jun) 區司令員王平。全省轄察南、察北、冀察等七個(ge) 專(zhuan) 區。省會(hui) 設在張家口市。

1949年1月,根據察哈爾省政府令,冀察專(zhuan) 署改稱南口專(zhuan) 署,專(zhuan) 區黨(dang) 政機關(guan) 遷到南口鎮。同年4月19日,察哈爾省政府令,撤銷南口專(zhuan) 區,該專(zhuan) 區與(yu) 察南專(zhuan) 區合並,稱察南專(zhuan) 區。

1949年1月,原察哈爾省電話管理局撤銷,業(ye) 務工作正式交張家口市電信局。

1949年1月13日中共察哈爾省委決(jue) 定,《北嶽日報》與(yu) 《張家口日報》合並,改稱《察哈爾日報》,規定每日六版,發行範圍為(wei) 原北嶽區原冀熱察區。

解放後發行的《察哈爾日報》

1949年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察哈爾分行在張家口市建立,為(wei) 保證銀行安全,對其實行了軍(jun) 管。

1949年2月3日,察哈爾省各界群眾(zhong) 在張家口市舉(ju) 行盛大集會(hui) ,熱烈慶祝北平、天津解放。張家口市委書(shu) 記牛樹才在會(hui) 上講話,號召全市人民努力生產(chan) ,支援前線。

1949年3月11日,察哈爾省總工會(hui) 、張家口市總工會(hui) 聯合召開張、宣國營公營職工代表大會(hui) ,共有21個(ge) 單位,130餘(yu) 人參加大會(hui) 。會(hui) 議對恢複生產(chan) 、工資、福利、工會(hui) 等問題作了具體(ti) 規定,並提出成立工廠委員會(hui) ,實行計劃生產(chan) ,獎懲製度和生產(chan) 競賽。察哈爾省委書(shu) 記楊耕田,省政府主席張蘇參加會(hui) 議,並講話。

1949年3月21日,察哈爾省政府撥款宣化市冀幣1000萬(wan) 元貸款,以扶助農(nong) 民發展“宣化葡萄”生產(chan) 。宣化葡萄粒大飽滿,皮薄肉厚,味美香甜,能切片,能剝皮,是全國著名特產(chan) 。國民黨(dang) 統治時期,果農(nong) 的葡萄架杆多被敵人搶去修築炮樓,嚴(yan) 重影響了葡萄生產(chan) 發展。此次貸款,正值葡萄出窖上架之際,解了果農(nong) 的燃眉之急

1949年4月25日察哈爾省政府發出《關(guan) 於(yu) 禁絕煙毒,改造煙民參加生產(chan) 的指示》文件。察南、察北各縣先後設立了戒煙局,舉(ju) 辦戒煙訓練班,改造煙民,禁種禁銷鴉片,限期收購舊存鴉片。僅(jin) 察南和察北兩(liang) 個(ge) 專(zhuan) 區就改造煙民一千一百多人。

1949年5月,根據察哈爾省政府指示,察南和察北專(zhuan) 區各縣認真調查了境內(nei) 的名勝古跡,並開始撥款重點進行保護。

1949年8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發布命令,調整行政區劃。調整後的察哈爾省轄察南、察北、雁北三個(ge) 專(zhuan) 區,張家口、大同二市,32個(ge) 縣。宣化市由省轄改為(wei) 察南專(zhuan) 區領導。

1949年10月,察哈爾省委召集察南專(zhuan) 區涿鹿、宣化、天鎮、萬(wan) 全、陽原、懷安等縣委負責同誌土改工作匯報會(hui) 。省委書(shu) 記楊耕田指示,今冬工作總的要求是以生產(chan) 為(wei) 中心,完成土改和土地證發放工作,建黨(dang) 建政,加強公安武裝工作,鞏固社會(hui) 治安,把全省所有農(nong) 村造成民主團結,活潑愉快,生產(chan) 發家,勞動致富的空氣。

 

察哈爾省度量衡

1949年10月24日,張家口市茶坊區發生鼠疫,傳(chuan) 染源是剛從(cong) 內(nei) 蒙疫區回來人員所帶。致使241人發病,造成91人死亡,日均死亡5人以上。察哈爾省政府立即做出斷絕與(yu) 察北地區交通的決(jue) 定。中央也決(jue) 定立即封鎖張家口市通往大同、懷仁等4條交通要道。張家口市召開全市防疫動員大會(hui) ,公共場所停業(ye) ,學校停課,企業(ye) 停產(chan) 。27日,全市全麵封鎖。隨後對全市人民進行預防注射,中央也派員來指導鼠疫防治工作。到11月16日,全市疫情得到控製,封鎖解除,群眾(zhong) 生活恢複正常。

1949年11月29日,察哈爾省試驗晉劇團成立,主要演員有:郭壽山(藝名金鈴黑)、劉寶山、劉明山(藝名五月仙)、劉玉蟬、王桂蘭(lan) 、崔德旺(藝名九歲紅)、張慶雲(yun) (藝名小獅子黑)等。

1949年12月24日,察哈爾省體(ti) 育分會(hui) 籌備會(hui) 議在張家口市召開,團省委書(shu) 記馬傑主持會(hui) 議。會(hui) 議討論通過了《察哈爾省體(ti) 育分會(hui) 籌委會(hui) 章程》。決(jue) 定將會(hui) 址設在張家口市。

1950年2月3日,察哈爾省婦女聯合會(hui) 在張家口市召開婦女代表大會(hui) 。製定了繼續動員與(yu) 組織廣大婦女參加各種生產(chan) 和文化學習(xi) ,掃除一切封建束縛,保障婦女權利,開展婦、嬰衛生工作。察哈爾省委書(shu) 記楊耕田到會(hui) 講話。會(hui) 議發出《告全省婦女書(shu) 》。

1950年 2月10日,宣化鎮改名為(wei) 宣化市,為(wei) 察哈爾省轄市。

1950年3月331日,朱德、聶榮臻、羅榮桓等中央領導同誌來張家口市,參觀了原晉察冀軍(jun) 區司令部舊址,看望了察哈爾省黨(dang) 校學員,視察了張垣紙煙廠和下花園發電廠。

1950年4月18日,察哈爾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hui) 議籌備委員會(hui) 正式成立。會(hui) 議通過了《察哈爾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hui) 議籌備委員會(hui) 組織條例》,選出張蘇為(wei) 主任,楊耕田、呂複為(wei) 副主任。

1950年7月1日,察哈爾省人民代表會(hui) 議在張家口市召開。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張蘇致開幕詞。會(hui) 議通過了《察哈爾省一年多來的工作報告》,《察哈爾省人民政府目前施政方針與(yu) 工作任務的報告》及《察哈爾省1950年財政收支概算報告》。大會(hui) 選舉(ju) 出主席張蘇、副主席王平、呂複及省政府委員16名。

察哈爾省人民代表大會(hui) 會(hui) 場

1950年7月17日,察哈爾省銀行決(jue) 定試辦農(nong) 村信用社,蔚縣、涿鹿、康保、商都、張北隨即各建立起農(nong) 村信用社。

1950年8月10日,察哈爾省指令察北專(zhuan) 署將寶昌、化德、多倫(lun) 三縣11個(ge) 區移交內(nei) 蒙古自治區管轄。

1950年9月24日,察哈爾省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員就職典禮在張家口市工人俱樂(le) 部舉(ju) 行。到會(hui) 的有省人民政府主席張蘇、副主席王平、呂複及委員15人,省府各機關(guan) 幹部及省委、軍(jun) 區、人民團體(ti) 來賓共600餘(yu) 人。

 1950年11月11日,察哈爾省各界協商委員會(hui) 二次全委會(hui) 在張家口市召開,會(hui) 議通過了《嚴(yan) 格鎮壓反革命活動,進一步鞏固社會(hui) 秩序,以實際行動穩定物價(jia) ,支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jue) 議》。

1951年1月15日,察哈爾省農(nong) 業(ye) 勞模代表會(hui) 議召開。省委書(shu) 記楊耕田,省主席張蘇等領導親(qin) 往車站迎接代表,機關(guan) 、團體(ti) 和學校群眾(zhong) 學生夾道歡迎。

1951年4月10日,察哈爾省革命烈士紀念塔建成。察哈爾省各界人民代表三萬(wan) 多人舉(ju) 行落成典禮。省人民政府主席張蘇代表全省人民向光榮犧牲的先烈敬獻花圈,並致祭獻詞。該紀念塔是1950年察哈爾省政府決(jue) 定動工修建,到1951年3月底竣工。

1951年4月30日,察哈爾省人民體(ti) 育場竣工。這項工程是1950年5月在橋東(dong) 沙河路西側(ce) 一片荒灘和部分菜地上開始破土興(xing) 建的,省體(ti) 育分會(hui) 投資1億(yi) 元(舊幣),體(ti) 育場占地2.3萬(wan) 平方米,有400米跑道8條,內(nei) 含足球場,可容納觀眾(zhong) 8000餘(yu) 人。大門橫額“人民體(ti) 育場”為(wei) 省主席張蘇題寫(xie) 。因為(wei) ,體(ti) 育場竣工時間為(wei) “五一”節前夕,故又稱“五一廣場”。體(ti) 育場建成後,察哈爾省體(ti) 育分會(hui) 、省體(ti) 委都搬到這裏辦公。

1951年5月5日,毛主席批閱了察哈爾省察南萬(wan) 全縣委關(guan) 於(yu) 鎮壓反革命的報告。中央將這一報告通報全國仿照執行。

1952年察哈爾省人民體(ti) 育場舉(ju) 行自行車比賽

1951年6月9日,察哈爾省首屆人民體(ti) 育運動大會(hui) 在張家口市舉(ju) 行。參加比賽的察南、察北、雁北3個(ge) 專(zhuan) 區和張家口、大同、宣化3市及內(nei) 蒙、察省軍(jun) 區、省級機關(guan) 、軍(jun) 委工程學校、鐵路等13個(ge) 代表隊的1000名運動員。

1951年7月察哈爾省各地開展了大規模的抗美援朝宣傳(chuan) 活動,各縣人民踴躍捐獻慰問品和慰勞款,慰問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為(wei) 支援抗美援朝積極生產(chan) ,多做貢獻。察南專(zhuan) 區在全區發起捐獻飛機活動。

1951年7月14日,察哈爾省懷來縣人民政府在南山堡村舉(ju) 行董存瑞烈士祠堂落成典禮。方圓十幾裏各村群眾(zhong) 一千多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的英雄烈士董存瑞。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新聞紀錄電影片。

1951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體(ti) 育委員會(hui) 察哈爾省分會(hui) 成立,主席胡開明、副主席婁平、梁正中、武長秀,工作機構設在“五一廣場”辦公室。

1951年“察省、內(nei) 蒙、張市慶祝五一勞動節”大會(hui)

1951年8月中央北方老根據地訪問團晉察冀分團到察哈爾省,省政府副主席呂複陪同,從(cong) 張家口出發,到龍關(guan) 縣大海陀等山區革命根據地進行訪問,慰問了老區烈屬、軍(jun) 屬、功臣、模範和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傳(chuan) 達了黨(dang) 中央和毛主席對老區人民的關(guan) 懷。

1951年8月察哈爾省委根據中央用三年時間整頓黨(dang) 的各級組織,對黨(dang) 員進行一次深入的黨(dang) 的基本知識教育的指示,在察南、察北地委先後製定出整黨(dang) 計劃,並開始試點工作。

察哈爾省幹部學校紀念章

1951年9月《察哈爾日報》報道,察南專(zhuan) 署公安處協同萬(wan) 全、懷安、陽原等公安局,破獲了國民黨(dang) 地下武裝“察哈爾省人民防共自衛救國先遣軍(jun) ”,逮捕了十七名反革命分子。

1951年10月懷來縣境內(nei) 的官廳水庫開工建設,這是新中國成立後興(xing) 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為(wei) 修建水庫,該縣搬遷移民數萬(wan) 人,縣城由懷來鎮搬到沙城鎮。水庫1954年基本建成,1955年開始發電。庫容22.7億(yi) 立方米,基本遏製了永定河上遊洪水對北京市、天津市的威脅。毛澤東(dong) 、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chan) 階級革命家,都曾經親(qin) 臨(lin) 水庫參加勞動。

察哈爾省財政廳印花稅票

1951年的11月1日,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hui) 名譽主席宋慶齡,在著名女作家丁玲等人陪同下,由北京乘火車到察哈爾省首府張家口市,住進堡子裏萬(wan) 字會(hui) 街(今鼓樓西5號)張家口市委院內(nei) 。宋慶齡剛住下,察哈爾省主席張蘇就來看望。當日下午3時許,宋慶齡在中共察哈爾省委書(shu) 記楊耕田、省政府主席張蘇、張家口市長權哲民、省教育廳長、民政廳長等人的陪同下,步行到察哈爾省保育院,看望了孩子和保育人員,受到了熱烈歡迎。

1951年11月2日上午,宋慶齡在察哈爾省主席張蘇、張家口市委領導劉一鳴、市長權哲民等人陪同下,視察了張家口市容市貌,還觀看了大境門、長城、水母宮等名勝古跡。當日下午,宋慶齡到市區南郊老鴉莊看望了正在秋收的農(nong) 民,並向農(nong) 民詢問了生產(chan) 、生活情況,還到供銷社參觀詢問了生產(chan) 資料和生活資料供應情況。3日上午,宋慶齡告別了張家口,乘火車到大同等地進行視察,慰問一線的煤礦工人。 

宋慶齡副主席在張蘇等人陪同視察農(nong) 村

宋慶齡副主席視察時與(yu) 張蘇等人在大境門前合影

1951年12月7日,察哈爾省體(ti) 育分會(hui) 、省政府文教廳、衛生局、省軍(jun) 區政治部、省總工會(hui) 、團省委、省婦聯等九個(ge) 部門聯合發出了“關(guan) 於(yu) 積極推行廣播體(ti) 操的聯合通知”,通知要求在抓好宣傳(chuan) 工作、提高人們(men) 對做操認識的基礎上,各機關(guan) 、工廠、部隊、學校及其他的人民團體(ti) ,都要建立經常的早操製度。同時,察哈爾省人民廣播電台,每天早晨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廣播體(ti) 操節目。據一些在察哈爾省工作的老同誌回憶,當時各單位都能堅持每天早晨做操。

1951年12月察哈爾省委發出《關(guan) 於(yu) 開展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yi) 運動的指示》,決(jue) 定1952年在全省全麵開展“三反運動”。

1952年5月8日,察哈爾省成立“官廳水庫移民委員會(hui) ”。修建官廳水庫涉及懷來、延慶兩(liang) 縣110個(ge) 村,52886人的移民任務。國家水利部、電力部撥款1920萬(wan) 元,後來,在張家口地區8縣購買(mai) 和新建住房32000間,開墾和征購土地103000畝(mu) ,妥善的安排了移民的生產(chan) 和生活。

1952年7月27日,中華全國體(ti) 育總會(hui) 華北察哈爾省體(ti) 育分會(hui) 召開成立大會(hui) 。參加大會(hui) 的有工人、農(nong) 民、戰士、機關(guan) 幹部、體(ti) 育工作者代表和特邀代表共98人。省政府副主席呂複、省委宣傳(chuan) 部長胡開明、省軍(jun) 區政治部主任梁中正,省教育廳副廳長婁平等到會(hui) 講話。

1952年8月28日,察哈爾省工商業(ye) 聯合會(hui) 籌備會(hui) 代表會(hui) 議在張家口市召開。到會(hui) 的有張家口市、宣化市、大同市及各小城鎮的工商界代表181人。通過了《察哈爾省工商業(ye) 聯合會(hui) 籌備委員會(hui) 組織章程》,選舉(ju) 了籌備委員會(hui) 。

1952年8月28日,察哈爾省、張家口市聯合舉(ju) 辦物資交流大會(hui) 。參加交流大會(hui) 的,除了省內(nei) 察南、察北、雁北3個(ge) 專(zhuan) 區和張家口、大同、宣化3市及23個(ge) 縣的代表團外,還有不少外地的公、私企業(ye) 代表參加,大會(hui) 總成交額1314億(yi) 元(舊幣)。

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張蘇頒發的工商營業(ye) 證

1952年9月30日至10月3日察哈爾省第二屆人民體(ti) 育大會(hui) 在張家口市人民體(ti) 育場舉(ju) 行。參加這次大會(hui) 的共有9個(ge) 代表團,有男女運動員1140人。包括各界工人、農(nong) 民、軍(jun) 警、機關(guan) 幹部、學生和街道居民,充分體(ti) 現了人民體(ti) 育的群眾(zhong) 性。大會(hui) 由察哈爾省體(ti) 育分會(hui) 副主席、省軍(jun) 區政治部主任梁正中致開幕詞。省政府副主席李濟寰講了話。接著全體(ti) 運動員表演了廣播體(ti) 操。各項比賽共進行了4天,有15項成績打破了察省首屆運動會(hui) 的最高記錄。大會(hui) 開幕那天,《察哈爾日報》發表了題為(wei) “迎接祖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進一步開展全省人民體(ti) 育運動”的社論。

1952年10月14日,察哈爾省和張家口市各機關(guan) 、團體(ti) 的幹部,察哈爾省軍(jun) 區和駐張的指戰員以及各界代表13600人,在察哈爾省烈士紀念塔前進行追悼會(hui) ,悼念察哈爾省委書(shu) 記楊耕田同誌逝世。

1952年11月中央決(jue) 定撤銷察哈爾省,張家口市、宣化市劃歸河北省,張家口市為(wei) 省轄市。察南、察北兩(liang) 專(zhuan) 區合並為(wei) 張家口專(zhuan) 區,劃歸河北省。原所轄的大同市、雁北專(zhuan) 區及各縣,連同察南專(zhuan) 區的天鎮縣一並劃歸山西省。

   

察哈爾省軍(jun) 區撤銷時部分人員合影留念

察哈爾曆任主官

在北洋軍(jun) 閥統治時期的16年中,察哈爾特別行政區的都統共任命了16位;在國民黨(dang) 政府統治時期的21年中,察哈爾省政府主席也多達16位。在位時間最長的也不過三年兩(liang) 載,在位時間短的僅(jin) 僅(jin) 幾個(ge) 月、幾十天甚至幾天。還有個(ge) 別的任命後並不曾到任。在日軍(jun) 侵占張家口時期,國民政府還任命了空頭的省主席,成為(wei) 流亡的察哈爾省主席。

民國年間察哈爾主政人物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部分:

一是北洋政府時期(1912年至1928年),任察哈爾特別區都統、署理都統共16人,他們(men) 是:馮(feng) 國璋何宗蓮段芝貴張懷芝田中玉張敬堯王廷楨張景惠、譚慶霖、張錫元張之江鄭金聲鹿鍾麟、高維嶽、商震張礪生

二是國民黨(dang) 時期(1928年至1949年),察哈爾省主席、代主席、流亡省政府主席、人民察哈爾省主席共16人,他們(men) 是:趙戴文李培基楊愛源劉翼飛宋哲元佟麟閣秦德純蕭振瀛張自忠劉汝明石友三畢澤宇馮(feng) 欽哉傅作義(yi) 孫蘭(lan) 峰

這些都統與(yu) 省主席大都在位時間很短,多數人在張家口留下的政績不多,但也有的少數人卻留下寶貴的足跡。

愛國將軍(jun) 張之江在1924年冬臨(lin) 危受命任察哈爾都統。他來到張家口果斷地鎮壓了搶劫焚燒張家口商鋪的散兵遊勇,安撫了商戶,平息了民憤。1925年他又組織軍(jun) 民清理張家口市區洪水過後的泥沙,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nei) ,在洪水衝(chong) 斷的通橋附近修建了張家口市通橋(清河橋),做了不少有益地方和老百姓的事情。

張家口市通橋(清河橋)

察哈爾都統高維嶽(1987-1938),遼寧錦縣人。曾任奉軍(jun) 師長、軍(jun) 長。1926年8月任察哈爾都統。1927年春夏之際為(wei) 大境門題就“大好河山”四個(ge) 端莊遒勁,韻貫群峰的顏體(ti) 大字,給大境門留下畫龍點睛之作;大境門憑添生氣,頓放異彩。其在任期間比較清正廉潔,能做到不擾民,不害民。抗日戰爭(zheng) 爆發後,寓居北平,不當亡國奴,拒絕出任偽(wei) 職,不為(wei) 日本人做事,保持了人生晚節。 

高維嶽為(wei) 大境門題字

察哈爾省主席劉翼飛清正廉潔,為(wei) 民辦事。1932年為(wei) 解決(jue) 張家口市交通困難,他親(qin) 自到北京請張學良將軍(jun) 資助,在張家口市區通橋北約500米處,竣工了一座橋,此橋為(wei) 水泥墩台,木結構橋身,長92米。橋麵鋪裝木板,上墊土層,可通行載重馬車。起名為(wei) “漢卿橋”(即解放橋的前身)。 解放後劉翼飛曾任天津市政協委員。

張家口市漢卿橋”(即解放橋的前身)

       

察哈爾省主席宋哲元

察哈爾省主席宋哲元將軍(jun) ,生於(yu) 1885年,字明軒,山東(dong) 樂(le) 陵縣趙洪都村(今屬樂(le) 陵市)人。自幼酷愛讀書(shu) ,敦厚沉毅、不苟言笑、處世謹慎,生活簡樸、作風樸實,尊重文化,愛護人才。他治軍(jun) 嚴(yan) 謹,作戰勇敢,為(wei) 西北軍(jun) 五虎之一,馮(feng) 玉祥對他十分賞識,稱讚他“勇猛沉著”“忠實勤勉”“遇事不苟”“練兵有方”。1907年,宋哲元入北洋陸軍(jun) 陸建章部武衛右軍(jun) 隨營武備學堂,畢業(ye) 後服役於(yu) 馮(feng) 玉祥部。此後,隨馮(feng) 所率的第16混成旅轉戰中國各地。1917年,張勳複辟,宋哲元擊破張勳的辮子軍(jun) 有功,升任第11師團長。1922年,隨馮(feng) 玉祥參加第一次直奉戰爭(zheng) 支持曹錕,因擊破支持張作霖的河南督軍(jun) 趙倜有功,升任第25混成旅旅長。1924年10月,北京政變,馮(feng) 玉祥改組所部為(wei) 國民軍(jun) 。宋哲元任國民軍(jun) 第11師師長。翌年,他任熱河都統。1927年,馮(feng) 玉祥的部隊改為(wei) 國民革命軍(jun) 第2集團軍(jun) ,宋哲元任該集團軍(jun) 第4方麵軍(jun) 總指揮,後任陝西省政府主席。1931年1月,宋哲元被正式任命為(wei) 陸軍(jun) 第3軍(jun) 軍(jun) 長。1931年6月,宋哲元部整編為(wei) 第29軍(jun) ,宋任軍(jun) 長。1931年9月21日,宋哲元即率國民革命軍(jun) 第29軍(jun) 全體(ti) 官兵向全國發出“抗日通電”,表示:“哲元等分屬軍(jun) 人,責在保國。謹率所部枕戈待命,寧為(wei) 戰死鬼,不作亡國奴,奮鬥犧牲,誓雪國恥”。

1932年7月,宋哲元兼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1933年3月8日,宋哲元指揮國民革命軍(jun) 第29軍(jun) 將士在長城要隘喜峰口、羅文峪與(yu) 日軍(jun) 展開血戰。第29軍(jun) 以大刀隊與(yu) 日軍(jun) 展開搏鬥,經過激戰,消滅日軍(jun) 6000餘(yu) 人,喜峰口大捷而震動全國。

1933年,因支持馮(feng) 玉祥組建民眾(zhong) 抗日同盟軍(jun) 並反對何應欽武力攻打同盟軍(jun) 部隊,被撤去察哈爾省主席職務。1935年7月,宋哲元被任命為(wei) 平津衛戌司令。1938年春,任第一戰區副司令,不久染上肝病。1940年3月,辭職回四川綿陽療養(yang) 。1940年4月5日,病逝,享年56歲。

在擔任察哈爾省主席期間,宋哲元將軍(jun) 不僅(jin) 修建張家口市長青路路和太平公園(現人民公園前身),還主持編修《察哈爾省通誌》28卷,給世人留下了第一部較為(wei) 完整的有關(guan) 察哈爾的資料。

張家口市太平公園

宋哲元主持編修並題書(shu) 名《察哈爾省通誌》

後任察哈爾省主席劉汝明,於(yu) 1937年8月25日,率領駐守張家口的29 軍(jun) 143師官兵在八角台附近與(yu) 日軍(jun) 進行激烈戰鬥,打退敵人多次進攻,給日軍(jun) 以重大打擊,擊斃日軍(jun) 指揮官本多,為(wei) 張家口八年抗戰曆史寫(xie) 下了寶貴的一頁。

1948年張家口解放後,先後擔任中共察哈爾省委和省人民政府主席的有省委書(shu) 記楊耕田、省政府主席張蘇、副主席李濟寰、呂複、王平等同誌。

察哈爾省委書(shu) 記楊耕田

察哈爾省省委書(shu) 記楊耕田,原名牛鳳,1913年生於(yu) 直隸(今河北)阜平縣。1931年夏紅二十四軍(jun) 到阜平,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3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曾長期在阜平地區從(cong) 事革命活動,1934年4月黨(dang) 組織被破壞,被迫逃亡到綏遠武川、集寧等地謀生。1937年抗日戰爭(zheng) 爆發後返回阜平,重新恢複的組織關(guan) 係,任特派員,做區、縣農(nong) 會(hui) 工作,發動群眾(zhong) 參加抗日救國鬥爭(zheng) 。1938年3月被選為(wei) 晉察冀邊區農(nong) 會(hui) 主任,兼中共黨(dang) 團書(shu) 記。1939年成立晉察冀邊區抗敵聯合會(hui) ,兼主任。1943年任晉察冀邊區各界人民抗日救國聯合會(hui) 主任。他長期從(cong) 事農(nong) 民運動和群眾(zhong) 運動,緊密聯係群眾(zhong) ,工作深入艱苦,成為(wei) 當地廣大農(nong) 民愛戴的群眾(zhong) 領袖人物。1944年10月擔任冀晉行政公署主任,兼中共黨(dang) 團書(shu) 記,並任中共冀晉區黨(dang) 委常務委員。參與(yu) 領導鞏固發展冀晉抗日根據地,加強政權建設,動員群眾(zhong) 參加抗日遊擊戰爭(zheng) 。1945年秋抗日戰爭(zheng) 勝利後,參與(yu) 領導收複失地,擴大解放區,領導地方支前工作。1947年11月,調任中共北嶽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兼組織部部長,不久繼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1949年1月改任中共察哈爾省委書(shu) 記兼察哈爾軍(jun) 區政治委員。後以解放區農(nong) 民代表身份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籌備會(hui) 議,並出席9月召開的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共察哈爾省委書(shu) 記、察哈爾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察哈爾省軍(jun) 區政治委員、察哈爾省各界人民代表會(hui) 議協商委員會(hui) 主席,並兼任省政府財政經濟委員會(hui) 主任。1952年10月8月在北京醫院病逝。

察哈爾省主席張蘇

察哈爾省主席張蘇,原名張若增。1901年出生於(yu) 河北蔚縣。192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同年11月轉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是蔚縣第一個(ge) 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的傳(chuan) 播者。1931年7月於(yu) 張家口被國民黨(dang) 當局逮捕,在獄中嚴(yan) 守黨(dang) 的機密,威武不屈,保持了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革命氣節。出獄後參加華北抗日救亡運動。抗日戰爭(zheng) 時期長期參與(yu) 晉察冀邊區政府的領導工作,先後擔任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hui) 委員,冀察區行政公署主任等職。參加敵後抗日遊擊戰爭(zheng) ,積極從(cong) 事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各項建設事業(ye) 。解放戰爭(zheng) 時期先後擔任察哈爾省人民政府主席,北嶽區行政公署主任。他領導廣大幹部,深入發動群眾(zhong) ,進行土地改革,支援解放戰爭(zheng) 。1948年底擔任張家口市軍(jun) 事管製委員會(hui) 主任,積極動員群眾(zhong) 支援平津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新擔任察哈爾省人民政府主席,後擔任中共中央華北局委員、華北行政委員會(hui) 副主席,參與(yu) 領導恢複國民經濟、加強政權建設。自1954年起轉到政法戰線工作,曆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全國人大法案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秘書(shu) 長、辦公廳主任兼中共機關(guan) 黨(dang) 組書(shu) 記,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等職。1958年5月中共第八屆二次會(hui) 議上被補選為(wei) 候補中央委員。曾被選為(wei) 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務委員,中共十二大代表、十三大特邀代表。1985年在中共全國代表會(hui) 議上被補選為(wei) 中央顧問委員會(hui) 委員。1988年因病在北京逝世。黨(dang) 中央對張蘇的一生作了高度評價(jia) ,稱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優(you) 秀黨(dang) 員,忠誠的共產(chan) 主義(yi) 戰士,無產(chan) 階級革命家,我國政法戰線的傑出領導人”。

察哈爾省副主席李濟寰

    哈爾省副主席李濟寰,河北定縣人。1932年秋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任唐縣縣委副書(shu) 記、抗日動員委員會(hui) 副主任、遊擊四支隊隊長兼政委,定北縣委書(shu) 記,晉察冀三軍(jun) 分區一支隊政治主任,晉察冀三地委委員、統戰部部長、民運部部長,冀晉區委委員兼敵工部部長,冀晉財經辦事處主任,察哈爾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新中國建立後,先後擔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華北抗美援朝總分會(hui) 副主任,察哈爾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華北地質局局長,地質部副部長,農(nong) 機部副部長,一機部顧問,農(nong) 機部顧問、黨(dang) 組成員,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89年9月離休。200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察哈爾省副主席呂複

察哈爾省副主席呂複,字健秋,1879年出生於(yu) 涿鹿縣。1903年考中舉(ju) 人入出國留學預備班。1905年赴日本留學,先在東(dong) 京早稻田大學預科攻讀,後轉入明治大學法科。1908年,呂複先生受到當時革命思想的熏陶,在東(dong) 京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hui) ,並在同盟會(hui) 機關(guan) 報《民報》任編譯工作,利用《民報》宣傳(chuan) 革命思想,從(cong) 此開始了他革命活動。1914年11月呂複參加了黃興(xing) 等人組織的歐事研究會(hui) ,研究國際戰事。1916年孫中山被推舉(ju) 為(wei) 大元帥,呂複被任命為(wei) 軍(jun) 政府參議兼秘書(shu) 。1921年以後呂複經李大釗教授介紹在北京中國大學從(cong) 事教育工作,教授"社會(hui) 學原理",任校務主任,並積極籌劃民國的法製工作。1924年1月20日國民黨(dang)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在廣州召開。呂複為(wei) 大會(hui) 預算委員會(hui) 委員。 1925年兼任中國大學校務主任的呂複又參加了國會(hui) 召開的善後會(hui) 議,被聘為(wei) 委員,出任京師圖書(shu) 館館長。1927至1936年呂複又回到燕京大學從(cong) 事法律教育工作,任燕大政教係教授。1947年夏,呂複應傅作義(yi) 將軍(jun) 將之邀到張家口,力促傅將軍(jun) 和平解決(jue) 問題。建國後,呂複繼續關(guan) 注和從(cong) 事新中國的法製和教育工作,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之。新中國成立後,呂複曆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第一屆全國委員會(hui) 委員,察哈爾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北省政協副主席。1954年,呂複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憲法起草委員會(hui) 主要顧問,為(wei)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方針原則製訂做出了很大貢獻1955年6月8日呂複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其家屬依照他生前遺願,將全部藏書(shu) 、碑帖、拓本及未刊用的文稿、著作,以及他在日本時期與(yu) 李大釗的合影、孫中山給他的信件全部送交中國曆史博物館。 

察哈爾省軍(jun) 區司令員王平

察哈爾省第一副主席、公安廳長、省軍(jun) 區司令員王平,1907年10月生於(yu) 湖北陽新縣。1926年12月參與(yu) 陽新縣鄉(xiang) 農(nong) 民協會(hui) ,並任負責人1930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9月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jun) 銜。1948年8月任北嶽軍(jun) 區司令員,率北嶽兵團掩護華北部隊主力進軍(jun) 歸綏,進到綏東(dong) 兼任綏東(dong) 工作委員會(hui) 書(shu) 記,開展地方工作。隨後率部參加平津戰役,解放了張北、張家口。1949年1月任察哈爾軍(jun) 區司令員,指揮北嶽兵團等部圍攻大同,以政治攻勢為(wei) 主,迫使國民黨(dang) 守軍(jun) 投降。大同和平解放後,組織指揮了察北、察南的剿匪戰役,為(wei) 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e) 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平同誌兼任察哈爾省第一副主席和公安廳廳長,領導全省開展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鬥爭(zheng) ,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1979年王平同誌任中央軍(jun) 委副秘書(shu) 長,1980年1月任中央軍(jun) 委常委,仍兼任總後勤部政治委員、黨(dang) 委第一書(shu) 記,並分管軍(jun) 委辦公廳工作。1998年2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參考文獻:

《察哈爾省通誌》《中共張家口地方史》《張家口市誌》 《張家口市大事記1948 -1980》《張家口地區大事記1948 -1983》《張家口文史》《張家口曆史文化研究》 《張家口文史資料》《宣化縣誌》《萬(wan) 全縣誌》《張家口人物誌》等

 作者簡介:耿雙全,張家口市政協文史委主任。

 

Copyright © ac米兰官方 . All Rights Reserved 米兰足球国际俱乐部官网 版權所有
建議使用1440×900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8.0以上版本的IE瀏覽器訪問本站

地址:張家口市橋西區長青路19號
聯係電話:13903236923 / 0313-802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