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論壇
您現在的位置: 張家口米兰足球国际俱乐部官网 > 關於我們 > 學者論壇 > 正文
以“一帶一路”倡議審視京張鐵路的曆史與現實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日期:2017/9/12    點擊數:9332 次

摘要:“一帶一路”是國家發展倡議。以“一帶一路”倡議審視京張鐵路,探尋京張鐵路的成功建設,助推陸路商埠“KALGAN(音:卡拉幹,清末民初張家口的國際稱謂)走向輝煌的曆史。展望張家口以北京聯合張家口籌備和舉(ju) 辦第24屆世界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hui) 為(wei) 契機,融入京津冀一體(ti) 化之中,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發揮“東(dong) 進西行”鐵路交通樞紐優(you) 勢,發展地域特色產(chan) 業(ye) 經濟,全力打造現代化 、國際化城市,再現輝煌。

關(guan) 鍵詞:“一帶一路”、京張鐵路、“東(dong) 進西行”、KALGAN

 

 “一帶一路”是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習(xi) 近平於(yu) 2013年提出的建設“新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倡議構想的簡稱。“一帶一路”貫穿歐亞(ya) 非大陸,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經濟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合作帶。“一帶一路”的倡議構想,開創了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主動地發展與(yu) 沿線國家的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體(ti) ,給二十一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了新的理念。

“一帶一路”倡議審視京張鐵路的曆史與(yu) 現實。在曆史上,張家口是“南北互市通衢”,東(dong) 接京張驛道,西連張庫大道;京張鐵路成為(wei) 溝通京津兩(liang) 地、中原地區與(yu) 西北地區、蒙古草原及俄羅斯恰克圖的大動脈。在現實中,張家口是區域鐵路客貨運輸的中心,東(dong) 進經京張鐵路可達天津港,經張唐鐵路可達唐山曹妃甸港;西行經京包鐵路可達中(中國)蒙(蒙古國)邊境口岸二連浩特市,經張(張家口)集(集寧)鐵路可達中(中國)哈(哈薩克斯坦)邊境口岸阿拉山口市。張家口火車站成為(wei) 東(dong) 臨(lin) 環渤海灣,西連大西北地區的鐵路交通樞紐。京張鐵路為(wei) 張家口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為(wei) 實踐“一帶一路”倡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 京張鐵路——自主修建的第一條國有幹線

京張鐵路是以傑出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為(wei) 首的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與(yu) 中國工人,完全用自己的技術與(yu) 力量,用中國自籌款項,獨立自主地勘測、設計、施工和管理的第一條國有幹線鐵路。

詹天佑是這樣記述京張鐵路的“按京張一路,盡人皆知為(wei) 第一純粹中國人所築之路”“京張路權既完全中國自辦,所有工程全部概用華員,絕不借材他國……”

京張鐵路於(yu) 19055月開始勘測,同年9月正式開工。京張鐵路築建之初,西方諸國對中國人自主修建鐵路冷嘲熱諷“中國造此路之工程師尚未誕生也。”詹天佑抱著為(wei) 國爭(zheng) 光的決(jue) 心,頂住壓力,迎著困難,帶領全路員工,齊心協力,發憤圖強,精心勘測,精心設計,精心施工,“一切依賴於(yu) 奮不顧身的努力”,隻用四年時間,提前勝利竣工,較預算節省銀356774兩(liang) ,實際結餘(yu) 銀288898兩(liang) ,且線路質量良好“儉(jian) 謂青龍橋、鷂兒(er) 梁、九裏寨三處,省去洞工,實為(wei) 絕技”,達到了“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的既定目標。

京張鐵路“由豐(feng) 台之柳村,趨東(dong) 而北,沿都城,越清河,抵南口,穿八達嶺,出岔道城,跨懷來、宣化,以達張家口,延袤三百六十裏。其中層巒疊嶂,息路峭石,實居全路十分之一”,長城內(nei) 外的崇山峻嶺,“路險工艱,為(wei) 他處所未有。”工程之難在當時全國所沒有,在世界所罕見,詹天佑創造性地采用“人”字形軌道,“豎井施工法”開鑿八達嶺隧道,破解京張鐵路修建最難點。

在列強爭(zheng) 霸、路權外淪的舊時代,京張鐵路的建成通車是“中國人民的光榮”(周恩來),由此它成了一條標誌著中國人“自主創新”精神的“爭(zheng) 氣路”。

張家口火車站於(yu) 1908年破土興(xing) 建,1909年交付使用,占地麵積583.987畝(mu) 。站區由站前廣場、售票廳、候車室、站台、風雨棚、站場組成。張家口火車站建成時,規格為(wei) 京張鐵路各站之最,是京張鐵路終端的重點土木工程建築,曾是張家口的標誌性建築。

張家口火車站經曆百年曆史,201112月入選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入選理由是這樣表述的:它為(wei) 工業(ye) 文明走進中國的象征,是中國近代史和中國鐵路史上劃時代的標誌性建築,見證了張家口的百年發展曆程,具有較高的曆史價(jia) 值和紀念意義(yi) 。

 

二、京張鐵路——國際商貿物流大動脈

張家口是古長城的一個(ge) 關(guan) 隘,是華北大平原通向蒙古草原與(yu) 西北地區的交通要口,曆來被稱為(wei) “南北互市通衢”,是截止至二十世紀初期已有200年曆史的中俄陸路貿易要衝(chong) 。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簽訂了《恰克圖互市條約》,確定恰克圖為(wei) 雙方互市地點,並允許俄商經庫倫(lun) 、張家口,進北京免稅貿易。源於(yu) 明朝時期,中原地區漢民族與(yu) 蒙古草原遊牧民族“茶馬互市”形成的道路(後被稱為(wei) 張庫大道),成為(wei) 溝通歐亞(ya) 大陸的國際貿易運輸通道。

鴉片戰爭(zheng) 以後,外國列強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係列不平等條約。俄國商人獲準“由陸路輸入內(nei) 地者,可照舊通過張家口、通州前赴天津,或由天津運往別口及中國內(nei) 地,準在各口岸經銷。”鹹豐(feng) 十年(1860年)外國列強迫使清政府開放通商口岸,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增天津為(wei) 商埠”;中俄《北京條約》(續增條約)“俄國商人,除在恰克圖貿易外,其由恰克圖照舊到京,經過庫倫(lun) 、張家口地方,如有零星貨物,亦準行銷”。在華北地區,天津辟為(wei) 海路商埠,張家口辟為(wei) 陸路商埠。張家口成為(wei) 天津和華北區域與(yu) 西北地區及延伸至俄羅斯的互市之所,成為(wei) 南北貨物的集散地。張家口貨物貿易的數量很大,每年運輸的貨物,有蒙古一帶輸出的土產(chan) 皮毛、駝絨,和南方輸入的茶葉、紙張、布匹等。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決(jue) 定從(cong) 北京鋪設一條鐵路到張家口,任命詹天佑為(wei) 京張鐵路總工程師兼會(hui) 辦局務。詹天佑率隊沿京張驛道勘測京張鐵路線路,對沿途的商旅交易情況作了記述: “所過大小集鎮,均不寂寞,沿途,民戶亦繁,口外貨車更源源不絕”“經調查,每日平均約有20000擔貨物在大道上通過”。詹天佑看到北京至張家口商道南北商旅交易繁忙的景象,十分重視京張鐵路的早日建成“且將來全路通行,口外商務日盛......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獲一日之利益,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

為(wei) 將京張鐵路建成國際貿易物流大動脈,以詹天佑為(wei) 代表的京張鐵路建設者們(men) ,努力用國際通行的標準打造一條規範、先進的鐵路。京張鐵路軌距采用寬1.435米的國際標準軌距;京張鐵路沿線各站全部配置規範的英文站名。

京張鐵路的建成通車,張家口火車站成為(wei) 陸路商埠的交通樞紐。京張鐵路連接京津,輻射中原,直至嶺南,與(yu) 張庫大道相連,為(wei) 中國內(nei) 陸與(yu) 俄羅斯的國際貿易轉運提供了快捷、便利的運輸條件。

以張家口百年老字號啟元茶莊為(wei) 例。1912年,天津商人劉潤波在怡安街開設啟元茶莊,在啟安裏建茶葉加工、存儲(chu) 工場。茶莊在福建、湖北設有茶場,每年將茶葉通過海路運到天津碼頭,然後經京張鐵路貨運到張家口。百年老店現在仍在使用建店之初標有“蘇州碼”的木製茶葉盛具。

京張鐵路全線通車後,客貨兩(liang) 旺,運輸繁忙。1910年鐵路運輸收入75395元;1911年運輸收入506794元;1912年運輸收入達262萬(wan) 元,1914“且為(wei) 今日全國第三獲利之鐵路也”。張家口車站為(wei) 陸路商埠張家口的物資中轉、商品交易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三、 京張鐵路陸路商埠對外開放的見證

張家口被稱為(wei) “陸路商埠”、“南北互市通衢”,在明、清時期和民國初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茶葉出口基地和物資貿易集散地,中俄陸路貿易的要衝(chong) ,“茶葉之路”的重要結點地,張庫大道的始發地。

詹天佑是這樣記述的“張家口者,為(wei) 接壤蒙古之地,而為(wei) 萬(wan) 裏長城通商地之一也”“距京師驛站計四百餘(yu) 裏,既屬重鎮,又當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區,實亦西北之屏藩也。”

修建京張鐵路中,京張鐵路沿線各站全部配置了規範的英文站名。“張家口車站”的站名是詹天佑親(qin) 筆題寫(xie) ,漢字站名下部為(wei) 英文“KALGAN”(音:卡拉幹)。“卡拉幹”是清末明初張家口的國際稱謂,詹天佑確定站名時沿用了這一國際上認可的語音。

張家口本是長城一關(guan) 隘,明宣德四年(1429年)築武城軍(jun) 堡——張家口堡。明萬(wan) 曆四十一年(1613年)建互市之所——來遠堡,開小鏡門(西鏡門)。清順治元年(1644年)開築大境門。小境門和大境門是萬(wan) 裏長城線上唯一一個(ge) 以門命名的關(guan) 口,是為(wei) 開放北方邊界,適應不斷發展的民族間貿易而開建。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更立大境門外一帶作蒙古與(yu) 東(dong) 部之貿易場”。大境門成為(wei) 蒙古民族來往張家口貿易的目的地。蒙古語稱大境門為(wei) “卡拉幹”(大門,貨物進出的口子),大境門是張家口的標誌,將張家口同稱為(wei) “卡拉幹”。“卡拉幹”繁榮的交易市場輻射到俄羅斯、歐洲,張家口成為(wei) 國際知名度很高的陸路商埠。

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簽訂了《恰克圖互市條約》,萬(wan) 裏茶葉之路經張家口中轉,張家口成為(wei) 中俄貿易的陸路碼頭。清鹹豐(feng) 十年(1860年),清廷設張家口為(wei) 商埠,俄國商人零星貨物,亦準銷售。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俄羅斯在大境門外元寶山處開辟通商場地,張家口成為(wei) 商旅歸往百貨灌輸的“陸路港口”。

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張家口商貿區由橋西擴展到橋東(dong) 。1914年元月民國北洋政府宣布張家口開放為(wei) 通商口岸,工商貿易呈現空前繁榮局麵。19189-10月,民國政府頒布籌辦張家口商埠的公文,劃定開埠的地點和範圍“東(dong) 北界的魚兒(er) 山,北按邊牆,南至東(dong) 沙河及通橋,西連下東(dong) 營各處原有市場。河東(dong) 麵積4313畝(mu) ,河西麵積495畝(mu) ”;頒布《張家口商埠暫行章程》,決(jue) 定成立張家口商埠局。

1926年張家口大小商戶多達7000餘(yu) 家,幾乎占民戶的1/2。另有“外館”1600餘(yu) 家,外國洋行44家,旅蒙商700餘(yu) 家,進出口貿易額達3億(yi) 銀元,是張家口商務鼎盛時期。1928年,蒙、漢互市和對俄貿易達到鼎盛時期,每年輸往蒙古和俄羅斯的茶葉30-40萬(wan) 箱(每箱1000斤)。年進出口貿易額15000萬(wan) 兩(liang) 口平銀(白銀)。在張家口全麵開埠時期,俄羅斯、美國、英國、日本在張家口設有領事館。

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運營,1910年運輸旅客40萬(wan) 人次,運輸貨物42.9噸;1912年客運量49萬(wan) 人次,貨運量70萬(wan) 噸;至1915年,客運量達91萬(wan) 人次,貨運量達到180萬(wan) 噸。張家口火車站英文站名KALGAN”是陸路商埠張家口對外開放、商貿繁榮的曆史見證;京張鐵路續演著“卡拉幹”的輝煌。

 

四、 京張鐵路由堡嬗變為(wei) 市的契機

張家口在1905年京張鐵路修建之前,以清水河普濟橋(通橋)為(wei) 界分為(wei) 橋西城區、橋東(dong) 郊區兩(liang) 個(ge) 區域。橋東(dong) 地域一片荒涼,零零散散的“窯民”土屋相伴著成片的菜園子和莊稼地,一條時而咆哮、時而斷流的沙河,一條通往宣化府的土驛道,是當時橋東(dong) 地情的全貌。

詹天佑在勘測線路定址張家口車站時考察記述:張家口堡東(dong) 清水河上建有一座大橋,“該橋跨過的河流將張家口城鎮與(yu) 其東(dong) 郊劃分為(wei) 兩(liang) 部分”,“將來車站擬即在下堡對岸園子地方建設”。

1905531日,詹天佑勘測京張鐵路到張家口,在清水河通橋之東(dong) 定235測站為(wei) 張家口火車站站址。張家口火車站成為(wei) 橋東(dong) 城區始建的原點。

1905年京張鐵路興(xing) 建初期,天津怡和洋行在車站站址周邊大興(xing) 土木,築街道,建住房,開辟商業(ye) 區,橋東(dong) 城區形成雛形,與(yu) 橋西老城區共同構成了現在張家口市的城市基本格局。

京張鐵路通車之前,橋東(dong) 區域人口不足千人,建成通車後,橋東(dong) 區域人口激增,主要來源於(yu) 建築鐵路工程工人的留住,鐵路工人的進駐和京張鐵路通車後來張經商住戶。1912年張家口橋東(dong) 橋西兩(liang) 地人口發展到132621人。

1909年建立的鐵路機車車輛修理廠,是張家口市近代工業(ye) 發展的標誌。1917年建於(yu) 橋東(dong) 地域京張鐵路旁的電燈公司,是張家口市電力發展之源。1912年建成的怡安商業(ye) 街,是橋東(dong) 商業(ye) 的發祥地,是張家口近代商業(ye) 發展的搖籃。1909年發行的張家口怡安產(chan) 業(ye) 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是我國最早的股票之一。

1910年張家口鐵路醫療診所成立,後擴建為(wei) 鐵路醫院。1913年京張鐵路局建鐵路苗圃,後改建為(wei) 鐵路公園。1917年京張鐵路局建氣象降雨觀測點,是張家口氣象觀測之始。19187月京張鐵路張家口撫輪小學建成,創辦於(yu) 民國初期的張家口鐵路員工子弟小學並入該校。191810月,京綏鐵路局西北汽車處張(張家口)庫(庫倫(lun) )線營業(ye) 運行,這是我國第一家官辦的汽車運營機構。19253月京綏鐵路局包建新型現代工藝雙道鐵橋——清河橋(原稱普濟橋19247月被洪水衝(chong) 毀),19261月竣工通車。

19146月,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設察哈爾特別行政區建製,張家口的地位從(cong) 直隸省(現河北省)萬(wan) 全縣的一個(ge) 鎮成為(wei) 專(zhuan) 區治所所在地。1931年,橋東(dong) 地域隸屬萬(wan) 全縣第六區(今張家口市)管轄,境內(nei) 按街道設13個(ge) 鎮。1939年初,張家口設市建製,橋東(dong) 為(wei) 第一區。

京張鐵路的建成通車,張家口火車站的竣工使用,橋東(dong) 由農(nong) 村建置向城區建置轉折,由農(nong) 耕經濟向工商經濟轉變,由農(nong) 村自然環境向城鎮人文環境過渡,是橋東(dong) 地域曆史發展的“特色地情”。京張鐵路的修建成就了“百年橋東(dong) ”,為(wei) 張家口發展成為(wei) 原察哈爾省的省會(hui) 城市、現今河北省的直轄市提供了契機和基礎。

 

五、 京張鐵路——“東(dong) 進西行”再顯路網交通新格局

回顧京張鐵路曆史的成就,是為(wei) 了再現京張鐵路在我國西北地區鐵路交通網布局中的重要作用。

京張鐵路“東(dong) 進西行”通口岸。京張鐵路是京津地區通向西北地區鐵路交通網的首段。張家口南站承擔著多條鐵路運輸的樞紐功能。我國西北鐵路交通運輸線,途經張家口南站的鐵路有京(北京)包(包頭)線,豐(feng) (豐(feng) 台)沙(沙城)線,張(張家口)集(集寧)和張(張家口)唐(唐山)線;在建的鐵路線路有京(北京)張(張家口)客運專(zhuan) 線,張(張家口)大(大同)客運專(zhuan) 線和張(張家口)呼(呼和浩特)客運專(zhuan) 線。以張家口南站為(wei) 交通結點,向東(dong) 經京包、豐(feng) 沙鐵路可抵達天津新港,經張唐鐵路可達唐山曹妃甸港;向西北經京包鐵路通向中(中國)蒙(蒙古國)邊境口岸二連浩特市,經張集鐵路通向中(中國)哈(哈薩克斯坦)邊境口岸阿拉山口市。據了解,天津新港每日開行經二連浩特口岸到蒙古國、俄羅斯的國際物流鐵路運輸專(zhuan) 列;每周開行經阿拉山口口岸到哈薩克斯坦等中亞(ya) 五國的國際物流鐵路專(zhuan) 列。京張鐵路、張家口火車站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京張高鐵助力京張冬奧會(hui) 。2015731日,北京——張家口贏得了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hui) 的舉(ju) 辦權。為(wei) 保障2022年冬季奧運會(hui) 北京市區、北京市延慶縣、張家口市崇禮區三地賽場間的交通服務,將建設北京至張家口的高速鐵路。現已開工建設的北京至張家口城際鐵路,全線長約174千米,主線共設10個(ge) 車站,設計時速在每小時200公裏至350公裏之間,乘火車從(cong) 北京到張家口為(wei) 52分鍾。為(wei) 方便觀眾(zhong) 前往崇禮觀賽,京張城際鐵路崇禮專(zhuan) 線也一並建設。崇禮高鐵站設在奧運村南一公裏處,步行幾分鍾即可抵達奧運村及周邊比賽場地。京張高鐵的建設,為(wei) 保障冬奧會(hui) 的成功舉(ju) 行和推動張家口市冰雪產(chan) 業(ye) 市場提供了便利、快捷交通服務。

百年京張鐵路可做冬奧會(hui) 景觀。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幹線,是技術含量很高的中國早期的鐵路,為(wei) 中國工程技術界在世界上贏得了地位。201312月,京張鐵路南口至八達嶺段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201112月,京張鐵路終點張家口火車(北)站選入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名單。2009年,北京市郊鐵路S2線開通內(nei) 燃動車“和諧號”旅遊專(zhuan) 列。始發站是北京北站(原西直門站),終點是延慶縣(北京張家口冬奧會(hui) 雪上項目承辦地之一)。“和諧號”旅遊專(zhuan) 列行駛的是100多年前修建的京張鐵路。乘旅遊專(zhuan) 列,春季出遊觀花海,秋季出遊賞紅葉,遙望八達嶺長城全貌,近觀“人字形”鐵路、詹天佑銅像和青龍橋車站。給百年曆史的京張鐵路帶來了新的變化。2016年,北京市政協和張家口市政協會(hui) 議上,兩(liang) 市政協委員分別就京張鐵路沿線文物保護和張家口火車(北)站的保護提交了政協提案。提案內(nei) 容是:北京聯合張家口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奧會(hui) 舉(ju) 辦權,在籌備建設北京市至張家口市(崇禮區)城際鐵路工程時,要保護好京張鐵路線及沿途鐵路曆史建築,恢複當年建築風格,建百年工業(ye) 遺產(chan) 博物館,展現中國鐵路百年的曆史變遷,成為(wei) “北京張家口冬奧會(hui) ”沿線的展示遺跡,供來自世界各國及國內(nei) 的遊人觀覽。

100年前,中國人自主修建的京張鐵路竣工通車,令世界所矚目;助力陸路商埠KALGAN”走向輝煌。100年後,北京聯合張家口申辦冬季奧運會(hui) 成功,讓張家口再次進入世界關(guan) 注的視野。張家口人要以成功舉(ju) 辦冬奧會(hui) 為(wei) 己任,為(wei) 祖國在世界上贏得讚譽。同時,要展示張家口的區位優(you) 勢:“一帶一路”西北地區鐵路交通樞紐,資源優(you) 勢、冰雪、草原、長城、古堡、鐵路等文化,讓世界了解張家口,讓張家口走向世界。

參考書(shu) 目:

《詹天佑文集》宋鳳書(shu) 主編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67月第1

《詹天佑評傳(chuan) 》 經盛鴻著  南京文學出版社 20015月第1

《品評張庫大道》 劉振瑛主編 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20126

《張家口市誌》張旭明 王建雄主編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 19988月第1

 

 

作者簡介:李誌剛,《張家口市橋東(dong) 區誌》主編。

Copyright © ac米兰官方 . All Rights Reserved 米兰足球国际俱乐部官网 版權所有
建議使用1440×900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8.0以上版本的IE瀏覽器訪問本站

地址:張家口市橋西區長青路19號
聯係電話:13903236923 / 0313-802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