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論壇
您現在的位置: 張家口米兰足球国际俱乐部官网 > 關於我們 > 學者論壇 > 正文
一帶一路影視紀錄片與張家口城市形象傳播研究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日期:2017/9/12    點擊數:29628 次

摘要: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一帶一路影視紀錄片正在成為(wei) 影視、文化、傳(chuan) 播領域的熱點,其對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弘揚中華文明精神、促進合作、交流、包容、平等、開放的一帶一路精神傳(chuan) 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論文分析研究了一帶一路紀錄片中城市形象傳(chuan) 播類型的紀錄片的內(nei) 容、特點、影視傳(chuan) 播手法,結合張家口悠久的曆史文化傳(chuan) 統,提出了張家口一帶一路支點城市形象傳(chuan) 播建議。

關(guan) 鍵詞:一帶一路 紀錄片 傳(chuan) 播 張家口 城市形象


 

在21世紀的影像時代,影視紀錄片在文化、教育、傳(chuan) 播領域的作用日益重要。一帶一路紀錄片既是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大眾(zhong) 傳(chuan) 播、對外傳(chuan) 播發揮著必不可少的關(guan) 鍵作用。一帶一路城市形象紀錄片,更是起到了凝聚城市精神、記錄城市曆史、融合城市文化的作用。一帶一路上的城市璀璨繽紛,如西安、敦煌、上海、迪拜、羅馬……其城市紀錄片猶如一座座寶藏,為(wei) 張家口市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傳(chuan) 播提供了極其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一、 一帶一路影視紀錄片

(一)一帶一路影視紀錄片的概念

一帶一路紀錄片,是以影像手段記錄、闡釋和傳(chuan) 播“一帶一路”的曆史和現實,文化和社會(hui) ,人物和宗教,貿易和政治、民族和國家等內(nei) 容,探究生活在其上的個(ge) 人、民族、國家的文明、精神和夢想的影視紀錄片。

“一帶一路”的國家倡議,是2013年末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但如同 “絲(si) 綢之路”概念一樣,反映其上中華文明崛起和東(dong) 西方文明交流互動核心的紀錄片早已存在。一帶一路紀錄片是國內(nei) 外新聞媒體(ti) 在大眾(zhong) 傳(chuan) 播領域,現在更特別是紀錄片人在文化建設和傳(chuan) 播領域,響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偉(wei) 大號召的自覺、自然的切實行動!

狹義(yi) 的一帶一路紀錄片,主要指國家主流媒體(ti) 製作,直接以主要路線命名、時間跨越古今中外、全景性的大型係列紀錄片,能突出地反映拍攝時鮮明的時代特色,具有象征性、代表性的紀錄片。如《絲(si) 綢之路》《新絲(si) 綢之路》《絲(si) 路重新開始的旅程》《茶馬古道》《下南洋》等。 

廣義(yi) 的一帶一路紀錄片從(cong) 內(nei) 容上則更加豐(feng) 富具體(ti) ,包括集中介紹各條路線的曆史英雄人物、時代現實生活、朝代民族興(xing) 衰、宗教思想傳(chuan) 播、地理名勝風光、文化遺產(chan) 魅力與(yu) 保護、商業(ye) 貿易文化、個(ge) 人命運起伏的影視紀錄片。如有關(guan) 馬可·波羅的紀錄片、《對望:絲(si) 路新旅程》《神秘的西夏》《玄奘西遊記》《喜馬拉雅階梯》《敦煌》《晉商》《雪落伊犁》等等。從(cong) 拍攝方上還包括國家各級媒體(ti) 紀錄片、文化影視公司企業(ye) 紀錄片、個(ge) 人獨立紀錄片。如《探秘最後的成吉思汗》《西藏一年》、NHK《文明之路》《千年菩提路》《第三極》《東(dong) 方見聞錄·茶馬古道》《晉商》及獨立紀錄片《八廓南街16號》等等。

圖:一帶一路紀錄片主要路線示意圖

(二) 一帶一路影視紀錄片的內(nei) 容

1.追求夢想

一帶一路是一條“和平安寧”的世界夢想之路。紀錄片講述的首先是夢想,國家強盛、世界和平是歐亞(ya) 大陸人民古今永恒的夢想。表現為(wei) 曆史滄桑與(yu) 和平生活。如《神秘的西夏》中西夏王陵的廢墟,《第三極》中藏族人快樂(le) 歌聲……

“中國夢”的民族複興(xing) 之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xing) 、人民幸福。” 一帶一路是最能體(ti) 現漢唐盛世、雄渾氣魄、民眾(zhong) 幸福生活的代表之一,也成為(wei) 中國夢複興(xing) ,承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源泉,如《新絲(si) 綢之路》《敦煌》《望長安》《絲(si) 路,重新開始的旅程》等。國家民族輝煌、屈辱、崛起在宏大敘事中形成一個(ge) 影像的記錄、對照與(yu) 思索體(ti) 係。

普通人的理想實現之路。對於(yu) 歐亞(ya) 大陸甚至世界上的所有願意付出汗水的普通勞動者來說,全球化使得彼此或多或少、或顯或隱、有意無意地聯係在了一起。二十一世紀的人生夢想,在紀錄片中更多的是為(wei) 了家庭幸福而努力工作的平凡人物,跨國公共長途汽車司機、在中東(dong) 的翻譯、博物館講解員、山村郵遞員、西藏建設新居打阿嘎的年青人、磕長頭前行的朝聖者……

2.包容共容的精神

宗教文化交流與(yu) 共存的精神。歐亞(ya) 大陸,是世界上主要宗教的源生地。“曆史上,除自然崇拜和薩滿教外,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天主教、道教和伊斯蘭(lan) 教都曾流行於(yu) 新疆地區。” 各種宗教的傳(chuan) 承和與(yu) 當地人民的融合,在紀錄片中都得到了形象的故事化表達。如《玄奘之路》《千年菩提路》《佛國記——法顯西行》《敦煌》《絲(si) 路重新開始的旅程·召喚諸神的旅行》等。

民族平等與(yu) 共存的精神。一帶一路核心地區,是多民族共居的地區,從(cong) 曆史上看,民族融合是一個(ge) 發展的趨勢。如黨(dang) 項族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有分支融入和吐穀渾、蒙古族、漢族。“《神秘的西夏》……用鏡頭語言、情景再現的方式,立體(ti) 直觀地呈現了西夏的曆史文化。”《茶馬古道》中同一民族不同信仰,信仰的自由,是民族間生活平等的最好體(ti) 現。很多紀錄片導演,就深入藏區,長時間的共同生活,才能拍攝出最為(wei) 真實的“神秘生活”,如《西藏一年》。

國家和平共處的精神。國家間的和平發展,是新世紀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這也是絲(si) 綢之路文明的曆史財富。“千百年來,在這條古老的絲(si) 綢之路上,各國人民共同譜寫(xie) 出千古傳(chuan) 誦的友好篇章。兩(liang) 千多年的交往曆史證明,隻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這是古絲(si) 綢之路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啟示。”《絲(si) 路,對望新旅程》就集中紀錄了今天絲(si) 路的經貿飛躍,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崛起的驕傲!也是為(wei) 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3.多元文明的繼承與(yu) 保護

對於(yu) 古代文明、文化遺產(chan) 的崇敬與(yu) 保護。對古代文明的崇敬、熱愛與(yu) 保護是一帶一路的重要主題之一,悠悠思古之情背後是文明在人類身上延續和召喚。如《望長安》中唐風雄渾,《敦煌》中影像化的佛國樂(le) 土,NHK《文明の道》歐亞(ya) 文明交流的波瀾壯闊。

對於(yu) 現代與(yu) 傳(chuan) 統矛盾的憂思。隨著全球化、現代化、工業(ye) 化、信息化的時代浪潮,古老傳(chuan) 統隨著社會(hui) 經濟政治的變化,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麵臨(lin) 著經濟基礎的消逝、傳(chuan) 承人的老去和稀少、現代物質文明和西方的衝(chong) 擊。《茶馬古道》中趕馬人逐漸消失,CCTV《新絲(si) 綢之路·十字路口上的喀什》中,陶器手工藝人的淚水和感歎……

對於(yu) 自然生態的崇敬與(yu) 保護。一帶一路核心地區自然有冰山峻嶺蜿蜒古道的壯美,有沙漠白骨殘酷,有頑強的脆弱綠洲、胡楊、高原草地,自然造就了人類的精神,人類更加崇拜自然,自然是文化精神的搖籃。“藏族人民酷愛青稞並不是生活習(xi) 慣使然,而是出於(yu) 抵禦風險的文化適應需要,它是一種適應高原多變氣候的文化手段。”自然在造就人的生存方式與(yu) 精神氣質。《喀什四章·山川誘惑》中“沙漠是固化的大海”,困境也造就了樂(le) 觀的精神,才能戰勝生活的艱辛。如《喜馬拉雅》《珠穆朗瑪階梯》《白色絲(si) 綢之路》中的勇敢者冒險者。

(三)一帶一路影視紀錄片的傳(chuan) 播價(jia) 值

一帶一路紀錄片,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120部,1200集;是開一帶一路文明寶藏的一把影視鑰匙,起到了社會(hui) 、文化和傳(chuan) 播作用,特別是“民心相通”的人文交流作用。

紀錄片學傳(chuan) 播價(jia) 值。傳(chuan) 播了紀錄片學中紀實與(yu) 紀錄、真實與(yu) 虛構、情景再現、紀錄美學、紀錄片敘事等理念,特別是“真實”這一紀錄片的核心觀念,“人文”與(yu) “時間”的記錄魅力。

傳(chuan) 播學傳(chuan) 播價(jia) 值。紀錄片是通過影像化手段為(wei) 大眾(zhong) 形象、直觀、感性地認識、理解和感悟“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一個(ge) 當代全新的視角。形象化的視覺是普通民眾(zhong) 理解學術的橋梁。“和文字寫(xie) 下來的學術著作相比,這些視覺化的研究成果更能夠填平專(zhuan) 業(ye) 和普通民眾(zhong) 之間的溝壑——因為(wei) 對於(yu) 非專(zhuan) 業(ye) 人士,即使是最簡明通俗的文字,和一張形象的照片相比,也會(hui) 存在更多的障礙。”

曆史學傳(chuan) 播價(jia) 值。曆史人文紀錄片是對曆史的發掘、再認識與(yu) 大眾(zhong) 傳(chuan) 播;現實生活紀錄片也必將成為(wei) 明天和未來的影像曆史。技術可以為(wei) 今人用影像手段去想象和再現、思索和表達對於(yu) 曆史的情感和認知。“曆史的影像製作已經上升到了國家的文化倡議高度……它在大眾(zhong) 傳(chuan) 播環境下的大發展關(guan) 係到當下中國人的民族意識、曆史意識的形成,關(guan) 係到如何促進官方、精英和大眾(zhong) 幾種不同文化形態的互融與(yu) 對話。”

宗教學傳(chuan) 播價(jia) 值。一帶一路紀錄片具有大量的涉及宗教的影視內(nei) 容,也蘊含著多元宗教和諧共存的價(jia) 值理念。中國當代宗教學者卓新平先生就指出:“運用大眾(zhong) 媒體(ti) 及其喜聞樂(le) 見的傳(chuan) 播手段,是宗教發展傳(chuan) 播中的一大特色……”

人類學傳(chuan) 播價(jia) 值。人類學對人,人的情感和命運的關(guan) 心,田野調查訪談的方法在紀錄片的人文關(guan) 懷精神理念。一帶一路紀錄片中的普通人堅守者、探險經商弘法的旅行者…….都成為(wei) 書(shu) 寫(xie) 人類精神、情感、信仰、靈魂、生命的典範。

文學傳(chuan) 播價(jia) 值。 文學的想象和表達能力,外在展現在紀錄片的解說詞中,內(nei) 在則是敘事的故事結構中。一帶一路紀錄片的解說詞很多都達到了含蓄而凝練的美學意境,文字本身,文字與(yu) 畫麵,文字與(yu) 故事的融合,富有意蘊和情愫。

二、 一帶一路城市形象紀錄片

城市紀錄片就成為(wei) 當代傳(chuan) 播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精神的一個(ge) 非常重要的途徑。城市紀錄片通過城市軟文化的建設,利用紀錄片形象化、情感化、人性化的特點,成為(wei) 塑造和傳(chuan) 播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徑之一。在當今互聯網+和自媒體(ti) 張揚的個(ge) 性時代,拍客、微電影、微紀錄等在城市年輕人中成為(wei) 流行的時尚。在各種電影節、紀錄片節、文化節上,影視紀錄片、微紀錄片、城市風光形象片都成為(wei) 反映城市變革、經濟建設成就、人文素養(yang) 提升的一個(ge) 標誌,也是凝聚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人心的重要標誌。

一帶一路紀錄片著名的城市代表有:長安(西安)、黑水城、樓蘭(lan) 、大都、香格裏拉、喀什、迪拜、上海。代表作有:《望長安》、《喀什四章》、《絲(si) 路,重新開始的旅程》、《西安2020》、《外灘》等。代表之一是長安(西安)以其悠久深厚的曆史人文積澱、古代絲(si) 綢之路上的核心地理位置、二十一世紀一帶一路國家倡議下複興(xing) 的壯誌淩雲(yun) 。代表之二是上海,近代以來東(dong) 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

時間

紀錄片

主要內(nei) 容

2004

《複活的軍(jun) 團》

6集:王者之師、血色青銅、死生之地、關(guan) 山飛渡、舉(ju) 國之戰、與(yu) 子同仇。

2009

《法門寺》

6集:舍利、玄宮、長安、衝(chong) 天、法相、慧光。

2009

《大明宮》

紀錄電影,導演:金鐵木。

2009

《望長安》

10集:秦磚漢瓦、盛世之光、中國原點、長治久安、佛骨靈光、雁塔提名、古調獨彈、鼓舞風神、聖地延安、西望長安。

2010

《大明宮》

6集:迷城幻影、丹鳳朝陽、日月當空、盛世榮光、繁華如夢、鳳凰涅槃。

2010

《大秦嶺》

10集:宏基偉(wei) 業(ye) 、山佑漢脈、盛世佛音、高山仰止、感恩秦嶺、萬(wan) 類霜天、生息與(yu) 共、秦風雅頌。

2011

《山水長安》

6集:山水相依、秦嶺探秘、翠花幽穀、藍田傳(chuan) 奇、太白摩天、冰湖神話。

2011

《帝都鹹陽》

5集:陽光之城、一統基地、創新之都、不朽之根、渭水不息。

2012

《西安2020

6集:千年夢尋、古都新局、絲(si) 路新途、築基長安、綠色家園、明日之城。

2012

《天人長安》

5集:一座紀念碑式的城市、一日看盡長安花、終歸南山、門前灞河、天人之際。

2012

《秦腔》

3集,

2014

《滻灞長歌》

5集:萬(wan) 古長河、灞水一方大漢漕渠生生不息千年守望。

表:一帶一路城市形象紀錄片主要代表作(一)西安

城市形象紀錄片的主要內(nei) 容有五個(ge) 方麵:曆史、環境、地標、市民、精神。

(一) 一帶一路城市形象紀錄片的內(nei) 容

曆史悠悠,是城市之根脈。城市,是古代文明的標誌和活躍的曆史。城市的空間、建築、布局、興(xing) 衰、文化、生態的發展變遷,共同組成了城市的曆史變遷。考古挖掘著曆史,影像則再現了詩意的想象。“紀錄片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ti) ,一個(ge) 城市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ge) 家庭沒有相冊(ce) 。”

紀錄片中的城市,離不開曆史的追溯。一帶一路上的城市,曆史悠久是一個(ge) 鮮明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漢唐國都也是當時的世界的中心之城——長安。《望長安》,首先是回望長安從(cong) 西周開始作為(wei) 13個(ge) 王朝超過1100餘(yu) 年的曆史,她何以成為(wei) 都城?取得哪些輝煌的成就?

紀錄片中的城市,離不開宮殿、文物的神秘。《大明宮》再現了大唐帝國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為(wei) 宏大、嚴(yan) 整、莊麗(li) 的宮殿群;也是中華文化與(yu) 世界文明的交融點和對外傳(chuan) 播的動力中心。組成了一次夢回唐朝影視之旅,

紀錄片:《大明宮》片頭

山河漫漫,是城市之家園。中國一帶一路城市的精神,蘊含著“天人合一”的神魂。中國古典哲學中的“天人合一”精神。如紀錄片《山水長安》,分為(wei) “山水相依”“秦嶺探秘”“翠花幽穀”“藍田傳(chuan) 奇”“太白摩天”“冰湖神話”6集,從(cong) “八水繞長安”開始,通過地理、地質學家豐(feng) 富而艱辛的科學考察,揭示了古今以來西安獨特的“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成就。

紀錄片:《山水長安》片頭

如人文紀錄片《天人長安》由“一座紀念碑式的城市”“一日看盡長安花”“終歸南山”“門前灞河”“天人之際”五集組成。該片探討了崇尚和諧共生生存哲學,中國文化傳(chuan) 統中對世界、自然的態度。紀錄片從(cong) “一日看盡長安花”出發,直指生活方式和生存智慧,參悟生活的禪意,“生物之以息相吹”的生命體(ti) 驗。“天人合一”是由每個(ge) 具體(ti) 人體(ti) 現的。

紀錄片:《天人長安》

地標昭昭,是城市之象征。地標是豐(feng) 富的,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外在形象。如上海,近代是外灘,改革後是東(dong) 方明珠,現在是浦東(dong) 。西安,在秦朝是秦始皇兵馬俑,在唐朝是大明宮、法門寺。曆史的考古挖掘、科學論證、影像再現賦予城市紀錄片人文曆史紀錄片的濃厚色彩。而當代則更強調東(dong) 西方的平民互動、社會(hui) 現實生活和市民百姓的心理感受。

《外灘軼事》講述了外灘從(cong) 一個(ge) 泥灘成長為(wei) 中國經濟中心的傳(chuan) 奇故事。該片英國人赫德、法國人FANO、日本李香蘭(lan) 、中國葉澄衷、杜月笙和周璿的人生命運講述了金錢、權力、愛情的夢想之旅。東(dong) 西方文明碰撞、交流、融匯給這座一帶一路近代與(yu) 當代的城市注入了“世界之城”的基因。

紀錄片:《外灘》

時間

紀錄片

主要內(nei) 容

1980

NHK《絲(si) 綢之路》

第四集·夢幻的黑水城、第五集·挖掘樓蘭(lan) 王國。

1983

NHK《絲(si) 綢之路》II

第七集·走過巴格達、第十二集·草原上的帝都:撒馬兒(er) 罕布拉哈、第十七集·亞(ya) 洲邊陲:絲(si) 綢之城。

1992

NHK《大蒙古帝國》

第四集·蒙古大都

2006

CCTV《新絲(si) 綢之路》

10集:生與(yu) 死的樓蘭(lan) 、吐魯番的記憶、草原石頭祭、一個(ge) 人的龜茲(zi) 、和田尋玉、敦煌生命、青海之路、探訪黑水城、十字路口上的喀什、永遠的長安。

2010

《城市之光》

上海世博會(hui) 官方紀錄片。

2011

《大理·一見鍾情》

《神秘中國》係列紀錄片第8部。

2011

《外灘》

5集:泥灘、外灘,遠東(dong) 華爾街,城市之光,海上沉浮,天際線。

2012

《外灘軼事》

5集:大清海關(guan) 赫德,一代華商葉澄衷,過客雲(yun) 煙法諾、李香蘭(lan) ,亂(luan) 世大亨杜月笙,馬路天使周旋。

2012

《喀什四章》

4集:山川誘惑、絲(si) 路綿延、綠洲風情、物華天寶。

2012

《茶葉之路》

63集·雞鳴古驛,第64集·塞上茶香,第65集·張庫俄商,第66集草原的回饋。

2013

《絲(si) 路重新開始的旅程》

8集:遠方不熄的夢想、跨越每個(ge) 人的帕米爾、驛站接續的道路、傳(chuan) 承尋找傳(chuan) 統的力量、召喚諸神的旅行、探索在世界的兩(liang) 極、別離向東(dong) 向西、匯聚世界之城。

2013

《茶葉之路》

第二集·塞外駝鈴、第四集·雙城故事。

2014

《馬可·波羅——從(cong) 曆史走入現代》

第五集·元上都、第七集·元大都、第九集·天堂之城。

2015

《神秘的西夏》

4集·大白高國(新建興(xing) 慶府)

2015

《雙城問道:上海與(yu) 佛羅倫(lun) 薩》

3

2015

《上海工匠》

8

表:一帶一路城市形象紀錄片主要代表作(二)

 

市民熙熙,是城市之活力。特別是當代普通人的城市生活。“城市乃是人的城市,討論城市,必須從(cong) 人出發。在討論城市文化時,我們(men) 也許可以提出城市是‘公民的城市’。”如《絲(si) 路重新開始的旅程》中,在西安回坊的社區工作者,處理著千家萬(wan) 戶的瑣碎生活。普通人的生活,有更多的現實感和反思精神。如《雙城問道:上海與(yu) 佛羅倫(lun) 薩》,該片以上海和意大利佛羅倫(lun) 薩的城市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以及居住文化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為(wei) 中心,對比中反映了對城市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思考探索,對“宜居”城市的訴求與(yu) 反思。

圖:紀錄片《絲(si) 路,重新開始的旅程·匯聚世界之城》

精神揚揚,是城市之靈魂。城市的精神,以“和”為(wei) 核心。城市是多元文化、民族、宗教、階層的匯聚、融合之地。和諧相處、和平共存、和氣生財成為(wei) 各種群體(ti) 價(jia) 值觀的共識點。既有古代城市的“胡風”潮流,也有近代東(dong) 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更有當代全球化下文化精神的重塑與(yu) 自信。法國城市地理學家潘什梅爾說道:“城市既是一個(ge) 景觀、一片經濟空間、一種人口密度,也是一個(ge) 生活中心和勞動中心;更具體(ti) 說,也可能是一種氣氛、一種特征或者一個(ge) 靈魂。”

如《法門寺》以法門寺地宮發現發掘為(wei) 線索,講述佛祖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佛教文化東(dong) 傳(chuan) 、唐代諸帝禮佛,透視唐朝融合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故事。

紀錄片:《法門寺》

(二) 一帶一路城市形象紀錄片的“世界之城”特點

世界之城,一帶一路城市的突出形象。一帶一路是創造經濟生活“世界之城”奇跡的交匯點。絲(si) 綢之路上的城市宛如碰撞後產(chan) 生的火花般成為(wei) 東(dong) 西方貿易、宗教、文化的交匯點。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和沙漠掩蓋下的古絲(si) 綢之路古代城市,自古以來就是多種文明的交匯點,可謂古代的“世界之城”,其興(xing) 盛、衰亡和再發現更有著跨越千年的感慨!

《絲(si) 路,重新開始的旅程》中記錄了當下正在進行時的東(dong) 西方交流互動生活,如美國設計師葉格在上海街頭的自行車穿行,迪拜龍城來自安徽的創業(ye) 者不斷擴張的中國超市,土耳其留學生胡賽飛在西安拍攝電影、回家鄉(xiang) 探親(qin) 等,上海和迪拜正在崛起為(wei) 新的“世界之城”,宛如隋唐的國際大都市長安。當今絲(si) 路已具有更廣闊的空間和國際影響力,已更深入普通人的生活。

多元交匯,一帶一路城市的內(nei) 涵意蘊。一帶一路是創造文化生活“繽紛之城”奇跡的交匯點。城市紀錄片記錄視角是多元的:有底層普通人的細微感受,有學者理性的思索,也有頂層政策出台時的領袖與(yu) “秘聞”,三者有機地交織成了一幅立體(ti) 的改革影像史。城市的曆史,是由個(ge) 體(ti) 人的故事匯聚而成的。

城市紀錄片對於(yu) 社會(hui) 轉型和民族文化傳(chuan) 承的作用:城市紀錄片可以促進多元文化和社會(hui) 階層的和諧。社會(hui) 各階層,特別是底層的生活方式與(yu) 夢想追求,能夠被記錄和表達,就有了一個(ge) 抒發自己觀點的渠道,不同人群中間也有了一個(ge) 相互認知、認可、認同的渠道,社會(hui) 的共識與(yu) 和諧就在潛移默化中得以實現。夢想、理解、寬容的正能量使我們(men) 更能麵對社會(hui) 的問題於(yu) 挑戰。故事背後,縱向站立的是人——尋夢的人,解放的人;橫向延展的是價(jia) 值觀——包容、創新、財富生長、公民社會(hui) 。價(jia) 值觀的多元,突破了傳(chuan) 統社會(hui) 官本位的片麵價(jia) 值觀對國人的束縛和摧殘,帶來一份更多彩和豐(feng) 富的生活價(jia) 值體(ti) 驗和標準。

麵向未來,一帶一路城市的希望所在。一帶一路是創造科技生活“智慧之城”奇跡的交匯點。《西安2020》為(wei) 受眾(zhong) 展示了一幅二十一世紀一帶一路複興(xing) 下西安的魅力前景,回望了長安古城千年曆史,展望了西安新城未來的美好想象。根植於(yu) 深厚曆史底蘊上的城市未來的科學規劃,激勵了市民的拚搏奮鬥精神和昂揚向上的信心!城市紀錄片,作為(wei) 現代影視與(yu) 城市文化的結合,在城鎮化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和價(jia) 值,已經成為(wei) 城市智慧與(yu) 包容的一個(ge) 標誌和有效載體(ti) ;也是城鎮化中的智慧與(yu) 包容增長的現代傳(chuan) 播學、文化軟實力、城市靈魂精神的集中象征和體(ti) 現。

紀錄片:《西安2020》

(三) 一帶一路城市形象紀錄片的影視傳(chuan) 播手法

城市意象,情景結合的標誌。城市意象可以是標誌性建築、也可以是城市的布局,還可以是城市文化符號。如外灘,是近代上海的標誌,“從(cong) 泥灘、外灘,遠東(dong) 華爾街,城市之光,海上沉浮,天際線”的講述匯中,擬人化地展現了中國和世界的交流。如銀川,被稱為(wei) “鳳凰城”,這就是銀川的意象,其中既有曆史的滄桑、古典城市的美學、也有涅槃重生的精神!色彩的變動,也是時空躍動的外在意象。配合以畫麵節奏感對比強烈、快速跳躍,畫麵經常從(cong) 黑白過渡到彩色,時代差異,在色彩上形成了鮮明和強烈的對比,在視覺美學上形成一種或強烈或震撼的差異!

城市故事,城市精神的載體(ti) 。《絲(si) 路,重新開始的旅程》反映了當今絲(si) 路人的融入“世界之城”的一帶一路城市共有的“世界精神”。特別的是“平民敘事”成為(wei) 主導的故事講述方式,更為(wei) 貼近底層的生活。更加注重外國人、特別是在中國學習(xi) 和生活的外國人的故事,因為(wei) 他們(men) 是中國魅力的最佳體(ti) 現。這也是當代“影像史學”、“新文化史”新轉向。“曆史學家重新開始書(shu) 寫(xie) 人,尤其是關(guan) 於(yu) 那些卑微的、普通的人們(men) 、曆史上的無名者、曆史轉變過程中的失敗者和旁觀者。”具體(ti) 的個(ge) 體(ti) 人的故事,是城市精神最有活力的細胞,“小市民”也不再是貶義(yi) 詞,而是一個(ge) 親(qin) 切的、細致的、細節化的講述主體(ti) 。

城市敘事,城市傳(chuan) 播的方式。個(ge) 人視野下的“個(ge) 性化”城市。《一個(ge) 人和一座城市》中《孫甘露和上海》及《張賢亮和銀川》為(wei) 代表,都使用了作家個(ge) 人的回憶來講述城市的曆史。“強調個(ge) 人色彩,強調將城市經驗和觀察轉向內(nei) 心深處,觀察與(yu) 回憶結合、體(ti) 驗與(yu) 想象交織、反思與(yu) 批判融合是其主要敘述方式。”情感性是其突出特點,上海帶有老城的絲(si) 絲(si) 憂鬱,銀川寂寞、荒涼、破落中帶有激情。小人物故事交織下的“馬賽克”城市。《絲(si) 路,重新開始的旅程》中通過56位(組)人物,特別是普通的小人物為(wei) 故事的主要講述者。古今交匯的敘事視角,“《絲(si) 路》立足當今中國經濟崛起和世界經濟共生共存的時代背景,以人的經濟活動為(wei) 主要載體(ti) ,努力探尋絲(si) 綢之路重新複興(xing) 的內(nei) 在動力以及古今絲(si) 路之間的基因傳(chuan) 承,實現絲(si) 路精神的曆史呼應和時代跨越,續寫(xie) 絲(si) 綢之路新的神話。”

、 張家口一帶一路支點城市影視紀錄片形象塑造的建議

(一) 將城市影視紀錄片作為(wei) 一帶一路及冬奧宣傳(chuan) 的重點

政府全力支持——提升城市紀錄片地位和影響。在視覺和網絡的時代,增強文化軟實力的最好辦法就是影像藝術,而紀錄片則以其真實、時代性、人文性成為(wei) 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政府特別是宣傳(chuan) 部門,應該把紀錄片當做城市文化建設和對外宣傳(chuan) ,對內(nei) 弘揚城市精神的最重要方式、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核心之一,也是城市治理更加柔性、巧妙、時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可以跨文化、跨地域、跨時間地進行城市文化和精神的對外傳(chuan) 播。加大資金投入,引導社會(hui) 資金參與(yu) 。製定符合城市紀錄片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國家化發展的稅收、基金、貸款的金融支持體(ti) 係。

(二)塑造一批城市形象影視標誌。從(cong) 地域文化符號到地域影視標誌,是一個(ge) 需要不斷的資金支持、人才聚集、技術進步、觀念變革、影視作品繁榮發展,最終培育與(yu) 時俱進的時代性經典文化精品的過程。要緊緊圍繞張家口的曆史文化、時代變革、百姓生活來塑造好、傳(chuan) 播好影視紀錄片形象。多元而豐(feng) 富的城市文化寶藏需要影視的手段來表現和弘揚。影像語言與(yu) 紀錄片的真實紀錄,其傳(chuan) 播力的時代性是最強有力的!

(三)講好曆史文化與(yu) 時代交融的影視紀錄片故事

當代城市紀錄片,就是要以影視記錄的手段講好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昂揚好城市的精神價(jia) 值。把城市紀錄片建成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播的當代影像平台;推動其繁榮發展,也必將有力的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播;城市紀錄片,也必將能成為(wei) 中國當代文化的優(you) 秀代表,推動城市文化更加繁榮!把城市紀錄片建設成為(wei) 一個(ge) 有著中華民族民族國家自豪自信自強的文化標誌!充分發揮張家口曆史文化悠久、旅遊資源豐(feng) 富、冬奧滑雪運動的曆史和時代優(you) 勢,通過影視紀錄片的形式記錄、詮釋、傳(chuan) 播張家口大好河山的人文魅力!

(四)講好普通百姓與(yu) 冬奧運動精神故事。一帶一路和冬奧會(hui) 一個(ge) 共同點就是“國際性”。要充分考慮國外受眾(zhong) 心理和欣賞習(xi) 慣,他們(men) 更希望了解中國當下正在發生的故事、普通人的故事、有人情味的故事。小人物和冬奧會(hui) 的運動精神是可以有一個(ge) 完美的契合點,將張家口作為(wei) “世界之城”和“冬奧之城”的影像魅力通過普通人的生活變化和最真實的生活傳(chuan) 播到全世界。

(五)發動全民參與(yu) ——充分調動和發揮民間力量。加大政策扶持,要鼓勵中小文化傳(chuan) 媒企業(ye) 參與(yu) ,設定獨具特色的張家口紀錄片獎或冬奧紀錄片獎,設立民間紀錄片獎項,引導大學生、白領等普通人參與(yu) 策劃或拍攝紀錄片,積累和發展民間影像資源。擴大國際影響,吸引影視人才。獎勵優(you) 秀人才,在榮譽和獎勵上要舍得投入。打造一個(ge) 張家口城市紀錄片網絡傳(chuan) 播平台,鼓勵紀錄片的製作、商業(ye) 化、產(chan) 業(ye) 化。充分吸引和調動社會(hui) 的積極性和力量,設立民間紀錄片基金、挖掘民間紀錄片素材。充分利用張家口人和故鄉(xiang) 割舍不斷的文化血脈和鄉(xiang) 情。把鄉(xiang) 愁、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特點與(yu) 城市當代生活融合起來。爭(zheng) 取企業(ye) 支持——冬奧會(hui) 提供了中國企業(ye) 傳(chuan) 播自己企業(ye) 文化、企業(ye) 精神的最佳契機!要吸引和鼓勵企業(ye) 投入張家口城市紀錄片發展事業(ye) ,通過紀錄片來反哺企業(ye) 文化融合發展、社會(hui) 責任擔當。企業(ye) 紀錄片基金,企業(ye) 與(yu) 城市紀錄片結合。

張家口城市紀錄片,就是要以影視記錄的手段講好張家口曆史文化、旅遊生態、改革開放、百姓生活、投身冬奧的影像故事!

 

【參考文獻】

習(xi) 近平:《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2014年。

李進新:《絲(si) 綢之路宗教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

唐榮堯:《神秘的西夏》,時代文藝出版社,2015年。

楊庭碩 等著:《生態人類學導論》,民族出版社,2007年。

鄧衛榮、劉靜:《影視人類學——思想和實驗》,民族出版社,2005年。

孫莉:《紀錄影像與(yu) 曆史再現:史態紀錄片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4年。

金震茅:《類型紀錄片:影像裏的中國》,暨南大學出版社,2014年。

沈福煦:《城市文化論綱》,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12年。

金巍主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文化倡議》,中信出版集團,2016年。

胡文臻:《“一帶一路”與(yu) 文化產(chan) 業(ye) 》,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王輝、賈文娟主編:《國外媒體(ti) 看“一帶一路”》,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作者簡介:包來軍(jun) ,河北省社會(hui) 科學院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研究所,博士,助理研究員。

作者簡介:孫誌強,張家口市橋東(dong) 區旅遊文化體(ti) 育局,局長。

Copyright © ac米兰官方 . All Rights Reserved 米兰足球国际俱乐部官网 版權所有
建議使用1440×900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8.0以上版本的IE瀏覽器訪問本站

地址:張家口市橋西區長青路19號
聯係電話:13903236923 / 0313-802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