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張家口原是明代萬(wan) 裏長城上的一個(ge) 普通軍(jun) 堡,明隆慶五年(1571年)明蒙議和後,逐步由軍(jun) 事城堡轉變為(wei) 經貿商城,清朝建立後,開辟了以張家口為(wei) 起點的張庫商道,並於(yu) 1918 年正式開辟為(wei) 對外開放的商埠,一躍而成為(wei) 占全國進出口貨價(jia) 十分之一左右的經濟重鎮。這一事實,表明張家口的發展必須走開放的道路,不斷實現適應時代的自我轉型。這對今天的張家口走向世界有著現實的借鑒作用。
關(guan) 鍵詞:張家口 五次開放的曆史 1918年進出口額創記錄
對於(yu) 張家口來說,民國七年即1918年,是一個(ge) 不平凡的年份。這一年是張家口闊步走向世界、世界對張家口刮目相看的一年。回顧這一年的經曆,對我們(men) 張家口人最大啟示是,隻有大膽開放,麵向世界,才能創造奇跡。而今,接近100年後的張家口,正與(yu) 近百年前麵臨(lin) 著相近的機遇和挑戰,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們(men) 要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緊緊抓住北京、張家口攜手籌辦2022年冬奧會(hui) 的契機,進一步全方位開放,進一步勇敢走向世界,是我們(men) 的不二選擇,也是當今張家口人的曆史使命。近百年前張家口的那次輝煌,對今天張家口的再次輝煌或能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1918年的張家口
1918年,張家口是中華民國察哈爾特別行政區的首府,其行政長官稱為(wei) 都統。經過幾多曲折,這一年,張家口終於(yu) 登上了其發展的一個(ge) 高峰,成為(wei) 世界矚目的經濟重鎮,成為(wei) 在中國和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陸路商埠。請看這一年張家口發生的幾件大事:
1、是張庫公路開始運營。1918年4月5日,由大成公司在張家口正式開始營運張家口至庫倫(lun) 的長途汽車運輸路線,這是中國較早、河北省第一條經營長途汽車運輸路線。就在這年的2月8日,民國政府交通部以30號文批示:“大成汽車公司準予試行辦理張庫路的汽車運輸,以利邊地交通,須呈報各族地方長官備案。”【1】大成公司勘察的張庫汽車路全線長1110公裏,全路共設10站。【2】
2、是張家口正式開埠。1918年9月18日,國民政府國務院內(nei) 務部頒布籌辦張家口商埠文,複準察哈爾都統《說帖》陳述的張家口開埠經過情形,決(jue) 定開埠地點為(wei) :東(dong) 北界抵魚兒(er) 山,北接邊牆,南至東(dong) 沙河及通橋,西連下東(dong) 營各處市場,均與(yu) 商埠地點唇齒相依。計河東(dong) 麵積4314畝(mu) ,河北麵積495畝(mu) ,共計4809畝(mu) 。10月8日,民國政府國務院內(nei) 務部頒布張家口商埠暫行章程,共16條25款,對商埠局的權限、職責、機構設置、各科室掌管的事務均有明確規定。【3】就張家口正式開埠後的1920年5月,美國在張家口開設了領事館。1922年3月,日本在張家口開設了領事館。【4】
3、是進出口貿易達到鼎盛。1918年,張家口貿易額達1億(yi) 5千萬(wan) 兩(liang) 白銀,成書(shu) 於(yu) 1935年的《察哈爾省通誌》記載:“本縣(指萬(wan) 全縣)商業(ye) ,張家口為(wei) 中心。清末張庫通商日繁,每年進出口約合口平銀一萬(wan) 二千萬(wan) 兩(liang) 。出口貨物為(wei) 東(dong) 生煙、磚茶、鞍韉、食果實、河南綢、銅鐵雜貨之類。進口貨物為(wei) 鹿茸、口蘑、黃芪及各種皮張牲畜之類,運輸全恃牛車駱駝。自平綏鐵路修至張垣,複經邊防軍(jun) 建設張庫汽車路,運輸便捷,商務遂盛,貿易額達一萬(wan) 五千萬(wan) 兩(liang) ,是為(wei) 張垣商務鼎盛時期。”【5】1918年,張家口大境門外“西溝‘外館’(即對蒙的商號)增至1600家,年貿易額達15000萬(wan) 兩(liang) 白銀,計進口8000萬(wan) 兩(liang) 白銀,出口7000萬(wan) 兩(liang) 白銀。”【6】
當時,全國出入口貨價(jia) 總數為(wei) 1,040,776,113海關(guan) 兩(liang) ,其中出口價(jia) 值485,883,031海關(guan) 兩(liang) ,入口淨數為(wei) 554,893,682海關(guan) 兩(liang) 。不計口平銀與(yu) 海關(guan) 兩(liang) 之間的差異,這一年張家口進出口貨物價(jia) 值占到全中國的14·4%。在全國進出口貿易舉(ju) 足輕重。【7】考慮到1918年全國的進出口貨價(jia) 為(wei) 確數,而張家口的數字為(wei) 約數,有一定的誤差空間,剔除其中的誤差,這一年張家口的進出口貨價(jia) 占全國的比例應當在10%左右,這一比例應當說是很可觀的,是對張家口在全國和全世界經濟地位的重要體(ti) 現。說明當年的張家口足已使世界為(wei) 之矚目了。為(wei) 此,張家口便有了“華北第二商埠”的美譽,張家口與(yu) 天津成為(wei) 華北的兩(liang) 大經濟貿易明珠,一是海路商埠,一為(wei) 陸路商埠,共同名揚天下,名揚世界。
二、張家口曲折而堅定的開放之路
1918年的張家口之所以能創造出曆史的輝煌,並不是一種偶然,而是堅定實現功能轉變和對外開放的曆史必然。從(cong) 張家口功能轉變和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我們(men) 可以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對我們(men) 今天再一次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與(yu) 北京攜手籌辦2022年冬奧會(hui) 和國家再生能源示範基地建設大機遇,實現張家口全麵走向世界,實現更大輝煌,有著現實的借鑒作用。特別是我們(men) 從(cong) 張家口曲折的開放過程中,會(hui) 得到力量和信心。
張家口的轉型和開放經曆了一個(ge) 十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其中最少有五次開放比較重要:
第一次開放發生於(yu) 明朝。
明隆慶五年(1571年):張家口第一次開埠。
張家口堡建於(yu) 明宣德四年(1429年),本是明代長城沿線上的一個(ge) 普通軍(jun) 堡。方圓四裏,城高三丈,駐軍(jun) 1200餘(yu) 名。這個(ge) 軍(jun) 堡距離長城5裏多地,開始建設時並沒有多大名聲。直到明隆慶五年(1571年),張家口才隨著明蒙之間議和而成為(wei) 宣府鎮唯一一處開放的馬市,從(cong) 此開始了它由軍(jun) 堡向商城的轉變。張家口由於(yu)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貿易條件,成為(wei) 明朝九邊所開設的11個(ge) 馬市中最好的市場。當時它年成交的馬匹達3萬(wan) 餘(yu) 匹,而大同馬市才成交1萬(wan) 8千匹。美國女作家艾梅霞在她所著的《茶葉之路》一書(shu) 中對這件事是這樣評價(jia) 的:“張家口最初開埠是在1571年。”【8】並說:張家口“最終成為(wei) 現代中國和蒙古之間最重要的關(guan) 口,一度也是唯一的出入口。”【9】韓毓海則在其著作《五百年來誰著史》中稱:1571年“俺答封貢後,宣府大同一線之大同得勝堡、新平堡,宣府之張家口堡,歸化(應為(wei) 山西——本文作者注)之殺虎口堡同時開市,邊關(guan) 重鎮從(cong) 此成為(wei) 貿易重鎮。”這裏提到的張家口從(cong) 此成為(wei) 貿易重鎮,說的就是張家口在開放的同時實現了功能的巨大轉變。【10】
第二次開放發生於(yu) 清朝。
清光緒七年(1881年):大境門外元寶山租於(yu) 俄羅斯商人建造貨棧,成為(wei) 清代張家口對外開放的先河。清光緒七年(1881年),清政府與(yu) 俄羅斯政府簽訂了《中俄陸路通商章程》,其中第四條規定:“俄商由俄國運來貨物路經張家口任聽將貨物酌留若幹於(yu) 口銷售,限五日內(nei) 在該關(guan) 報明,交納進口正稅後,由中國官發給賣貨準單方準銷售。”由於(yu) 此前在《聖·彼得堡條約》中已規定,俄商在張家口可以設立貨棧,實際上俄商可將運進之貨全部留於(yu) 張家口銷售。【11】為(wei) 此,清政府開放張家口大境門外元寶山一帶,劃地五萬(wan) 平方尺,租於(yu) 俄國商人建造鋪房貨棧。【12】這一規定雖然不利於(yu) 中國商人在恰克圖的茶葉貿易,但卻使張家口開始成為(wei) 萬(wan) 裏茶葉之路的重要樞紐。大境門外元寶山出租於(yu) 俄羅斯商人建造貨棧,對張家口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也可以說是一次對外開放。當然其中也有清朝政府不得不答應俄羅斯要求的因素。
第三次開放發生於(yu) 民國。
民國七年(1918年),張家口正式開埠,成為(wei) 華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商埠。其基本情況已經在上文闡述,不再累述。總體(ti) 看,這次對外開放是張家口轉型發展中極其重要的一步,對張家口的發展起到了關(guan) 鍵性的推動作用。
第四次開放發生於(yu) 新中國。
1995年,張家口在新形勢下又一次對外開放。在此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由於(yu) 張家口地處“反修前線”,屬於(yu) 軍(jun) 事禁區,不對外開放,處於(yu) 封閉狀態。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之後,確立了改革開放的發展戰略,才使張家口再一次步入對外開放的城市之列,使張家口的發展進入一個(ge) 新的階段。但總的來看,這次對外開放,還是以軍(jun) 事、政治為(wei) 主的一次開放。是黨(dang) 的工作中心轉移的一個(ge) 生動體(ti) 現。
第五次開放當前正在發生。
2015年,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了2022年冬季奧運會(hui) 的主辦權,為(wei) 張家口大踏步走向世界,創造了千載難的逢曆史機遇。張家口走向世界的腳步從(cong) 來沒有現在這樣堅實和強有力。這次開放與(yu) 曆史上的幾次開放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
明朝隆慶五年(1571年)的開放,是以貿易互市為(wei) 主的開放,著重於(yu) 經濟方麵,而且還沒有脫離朝貢體(ti) 係的範圍。
清光緒七年(1881年)的開放,依然是經濟方麵的開發,而且這次開放是一次被動的、局部的(隻開放元寶山一帶)開放,對於(yu) 清政府來說是屬於(yu) 那種迫不得已的開放。
民國七年(1918年)的開放,是一次較為(wei) 大規模的開放,張家口從(cong) 此成為(wei) 對外開放的重要商埠,但它依然重點在與(yu) 經濟貿易方麵,且對外開放主要針對俄羅斯一個(ge) 國家(當時外蒙古依然屬於(yu) 中國)。
1995年的對外開放,主要處於(yu) 國家政治方麵的考量,是軍(jun) 事、政治形勢變化的產(chan) 物,是一種曆史性的回歸,其後續效應逐漸才在經濟方麵顯現出來。
目前張家口麵臨(lin) 的開放是一種全麵的開放,包括政治、經濟、體(ti) 育、文化,麵向全世界所有的國家與(yu) 地區,與(yu) 國家確定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有著必然的聯係。更為(wei) 重要的是,這次對外開放,是在已經開放的基礎上的進一步開放,是以體(ti) 育和文化為(wei) 推動的開放,這是張家口曆史上從(cong) 來沒有過的。這就使得張家口的開放有著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動力。由體(ti) 育文化到經濟建設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必將使張家口徹底轉變發展模式,建設成為(wei) 世界性體(ti) 育強市、文化強市、生態強市、文明強市和經濟強市。
三、結語
從(cong) 張家口堡肇建以來近600年的曆史看,它經曆了一個(ge) 由軍(jun) 堡到商城,再到現代城市的轉變,其中最主要的推動力是不斷對外開放,每一次對外開放,都有力地推動了張家口的轉型發展。目前張家口所麵臨(lin) 的又一次對外開放的大好機遇,必將成為(wei) 張家口大步走向世界的最強勁推動力,我們(men) 必須以曆史為(wei) 鑒,緊緊轉住機遇,實現張家口新的轉型發展,建設成為(wei) 國際休閑運動旅遊城市。
2022年冬季奧運會(hui) ,不但是一場體(ti) 育盛會(hui) ,更是一次文化盛會(hui) ,將體(ti) 育運動與(yu) 文化交流結合起來,將張家口特色地域文化推向世界,是實現張家口新的對外開放的重要契機。位於(yu) 長城腳下的崇禮滑雪場地所蘊涵的長城文化,比賽時間適逢我國人民的傳(chuan) 統節日—春節所蘊涵的民俗文化,應是將張家口地域文化推向世界的兩(liang) 個(ge) 文化窗口,要創造一種讓各國運動員、教練員和觀眾(zhong) 能夠親(qin) 身參與(yu) 的文化環境,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歡中國文化和張家口地域文化。
張家口應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發揮自身優(you) 勢,更加自覺地對外開放,積極開展與(yu) 蒙古和俄羅斯之間的貿易與(yu) 文化交流,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並將交流活動延伸到中亞(ya) 和歐洲,重現張庫商道和萬(wan) 裏茶路的輝煌。比如可以利用現有國際鐵路開通張家口至烏(wu) 蘭(lan) 巴托或莫斯科的運輸專(zhuan) 列等。
注釋:
【1】《張家口地區公路運輸史》,河北科技出版社1989年1月第一版,第53頁。
【2】《張家口地區公路運輸史》,河北科技出版社1989年1月第一版,第53頁。
【3】《張家口曆史文化60講》,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4年11月第一版,第417——418頁。
【4】《張家口市城鄉(xiang) 建設記事》,中國檔案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第55頁。
【5】《察哈爾省通誌》,1935年版,第二十三卷第20頁。
【6】杜賡堯:《張庫通商》,轉引自《張家口文史資料》第23輯第50頁。
【7】翦伯讚、鄭天挺主編《中國通史參考資料》(近代部分),中國書(shu) 局出版,1985年4月重排版,第511 頁《1895——1919年間中國出入口貨價(jia) 總數統計表》。
【8】艾梅霞:《茶葉之路》,中信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第56頁。
【9】艾梅霞:《茶葉之路》,中信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第52—53頁。
【10】韓毓海:《五百年來誰著史》,九州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第130頁。
【11】米鎮波:《清代中俄恰克圖邊境貿易》,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140頁。
【12】見《清宣統外交史料》,轉引自《張家口曆史文化研究》第15期第13頁。一說為(wei)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此說見《張家口社會(hui) 科學》2016年第一期第45頁。
作者簡介: 韓祥瑞,張家口曆史文化研究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秘書(shu) 長,張家口晉察冀邊區文化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