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動員大會(hui) 上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學習(xi) 教育,著力講好黨(dang) 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dang) 、愛國、愛社會(hui) 主義(yi) 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chuan) 承。”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正處於(yu) 學習(xi) 的黃金時期,利用紅色遺跡開展學習(xi) 教育,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是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者的必然需要。張家口市第十中學以校園內(nei) 的華北聯合大學舊址為(wei) 紅色教育載體(ti) ,通過德育活動、思政課程等形式,充分發揮紅色基因的育人功能,做好革命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傳(chuan) 播。
一、紅色血脈的曆史記憶
在20世紀上半葉,中國正處於(yu) 爭(zheng) 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關(guan) 鍵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特別需要培養(yang) 人才為(wei) 國家發展儲(chu) 備力量。追溯中國人民大學曆史,其更名前為(wei) 華北聯合大學,1939年陝北公學、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延安工人學校、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合並組建華北聯合大學,1945年抗日戰爭(zheng) 勝利後,華北聯大教育學院隨軍(jun) 進入張家口,校址在現張家口市第十中學校園內(nei) ,繼續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為(wei) 後來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改革開放等各領域發展培養(yang) 優(you) 秀人才。
近些年,張家口市第十中學的訪客絡繹不絕,有遠道而來雙鬢斑白的文人墨客追懷在母校度過的崢嶸歲月,有朝氣蓬勃的新時代人大學生暑期實踐來此地的尋根之旅,也有曆史研究學者的實地考察。張家口市第十中學的數名學生也陸續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一起續寫(xie) “學緣”。
2001年《歌唱祖國》的詞曲作者王莘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華北聯大舊址當年學習(xi) 和工作過的地方,舉(ju) 行慶祝《歌唱祖國》傳(chuan) 唱50周年活動,通過革命年代的紅色記憶,使學校師生得到了一次難忘的愛國主義(yi) 教育。2006年8月,前外交部部長李肇星,時任市委書(shu) 記劉永瑞、市長高金浩等市區領導的陪同下,來到華北聯合大學舊址參觀,合影結束後,李肇星部長在題詞簿上寫(xie) 下“難忘母校的母校,青春萬(wan) 歲,祖國永恒!”2012年10月前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黃達,攜夫人一行十餘(yu) 人,來到我校華北聯合大學舊址,回顧當年學習(xi) 過的地方。2017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靳諾、張家口市副市長陳衝(chong) 來到十中,進行尋根走訪活動,重溫了革命年代華北教育的光輝曆程,領略了老一輩無產(chan) 階級革命家的英雄風采。2020年、2022年中國人民大學暑期實踐團來到十中追尋學校的往昔。
二、建構紅色血脈教育內(nei) 容
張家口市第十中學在“勤學 求是 博采 篤行”校訓引領下,確立紅色教育培養(yang) 目標:以紅色文化鑄魂育人為(wei) 導向,培養(yang) 繼承紅色基因的新時代十中好少年。在此引領下,張家口市第十中學從(cong) 曆史與(yu) 當下、認知與(yu) 行動方麵對紅色基因教育內(nei) 容進行建構。
1、曆史與(yu) 當下相結合
紅色基因教育本身就具有曆史感和時代感,張家口市第十中學從(cong) 以下兩(liang) 方麵將紅色精神與(yu) 當代精神相結合。一是校史館房屋本身為(wei) 當時華北聯合大學使用過的校舍,二是呈現特定曆史時期使用過的書(shu) 籍、教具和辦公用品等。
2、認知與(yu) 行動相結合
張家口市第十中學設計實踐活動,將紅色基因教育融於(yu) 具體(ti) 的角色體(ti) 驗中,讓學生切身參與(yu) 認知過程。例如在在清明節追思時,舉(ju) 辦朗誦會(hui) ,學生站在先輩曾經為(wei) 中華之崛起讀書(shu) 的地方,聲情並茂的誦讀著烈士家書(shu) 、英烈遺言,將思緒追懷到時代中去,感受忠魂英骨的浩然正氣。
二、“融入式”紅色血脈教育實施路徑
紅色基因教育是“課程思政”的重要內(nei) 容。這項教育取得實效的關(guan) 鍵在於(yu) 學校德育幹部和教師的能力,即將精心提煉的紅色教育元素有機融入學科教學、學校活動的能力。教師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結合時代發展特征,改革創新教學設計和教學手段。
1、融入學科教學
以華北聯合大學舊址為(wei) 抓手,開展學科教學。挖掘各個(ge) 學科中的紅色元素,抓住核心課程和學科活動,培養(yang) 紅色精神。思政課是融人紅色基因的核心課程,以了解革命英雄人物及事跡和參觀華北聯合大學舊址為(wei) 學習(xi) 載體(ti) ,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認識革命領袖”“觀看革命電影”“感悟建黨(dang) 精神”等學科活動,將革命先烈們(men) 用自己的鮮血書(shu) 寫(xie) 的一個(ge) 又一個(ge) 的鬥爭(zheng) 故事、奮鬥故事串聯起來,揭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曆史進程;語文學科、曆史學科通過學習(xi) 重要革命史實和關(guan) 鍵事件,閱讀革命領袖生平事跡的傳(chuan) 記、故事、文學作品,引導學生充分感知革命先烈偉(wei) 大品質,使革命精神與(yu) 愛國主義(yi) 浸潤其心;在藝術學科方麵,紅色歌曲的推廣和傳(chuan) 唱,把學生帶回到那個(ge) 烽火連天的戰爭(zheng) 歲月,在追憶為(wei) 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社會(hui) 進步的革命先輩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汲取一種團結奮鬥、大公無私的精神力量,促進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2、融入教育活動
學校緊緊把握一些特殊節日、節點開展活動。例如在五四青年節時,帶領團員代表參觀華北聯合大學舊址,由專(zhuan) 門老師講解,追憶革命先輩的奮鬥故事,讓學生感受心靈震撼,激發民族認同與(yu) 自豪感;在清明節、烈士紀念日、一二·九運動紀念日,精心準備節目,以紅歌唱誦、紅色故事表演等形式融入紅色基因教育,讓紅色精神充盈校園。在“七一”黨(dang) 的生日,舉(ju) 辦合唱節,通過“唱響革命歌曲”,以寓教於(yu) 樂(le) 、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yang) 學生深厚的愛黨(dang) 愛國情感。
三、凝聚力量傳(chuan) 承紅色血脈
革命遺跡承載黨(dang) 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曆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wei) 大曆程和感人事跡,是黨(dang) 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chuan) 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革命遺跡是革命曆史的直接見證,是紅色基因的“儲(chu) 存器”,是感受黨(dang) 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理想信念的重要載體(ti) 。張家口市第十中學就是要聯合社會(hui) 各界人士,積極保護和利用華北聯合大學舊址,使之“活”化為(wei) 生動立體(ti) 的紅色曆史教科書(shu) ,深入挖掘教育資源,通過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調動學生體(ti) 悟紅色文化的積極性,讓青少年沉浸在這“紅色富礦”的能量中,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來之不易,知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把握曆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在接受紅色“洗禮”的過程中,滋養(yang) 心靈,淨化靈魂,提升境界,凝聚力量,激發動力,在緬懷中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在實踐中光大革命傳(chuan) 統。
知所從(cong) 來,方明所往。張家口市第十中學的教育人在黨(dang) 的二十精神的指引下,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引導學生賡續紅色血脈,發揚紅色精神,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築牢使命擔當,點亮前行道路,激揚青春夢想,譜寫(xie) 青春壯麗(li) 詩篇和華美樂(le) 章。
作者簡介:王夢欣,張家口市第十中學政教處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