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論壇
您現在的位置: 張家口米兰足球国际俱乐部官网 > 關於我們 > 學者論壇 > 正文
察哈爾的曆史演進   <潘小平>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日期:2015/6/11    點擊數:6485 次

  近年來,察哈爾文化研究風靡全區、影響全國,開拓了草原文化研究和民族文化研究的一個(ge) 新領域,形成了一個(ge) 草原文化研究的新學科、新亮點,使察哈爾文化研究向理論化、係統化和學科化發展。隨著研究的深入,亟需進一步挖掘和闡述察哈爾文化豐(feng) 富而深刻的內(nei) 涵,建構察哈爾文化的理念與(yu) 範疇體(ti) 係。正如習(xi) 近平同誌在8.19講話中所指出的:“要講清楚每個(ge) 國家和民族的曆史傳(chuan) 統、文化積澱……。”

  察哈爾蒙古族文化作為(wei) 草原文化總根係的“直根”(也就是說,察哈爾文化是草原文化根脈中的“主幹源流”),其文化的核心理念,不僅(jin) 是草原文化精神實質的拓展和延伸,更是察哈爾文化價(jia) 值取向的集中體(ti) 現,是對察哈爾文化的基本內(nei) 容、基本精神的本質概括,也是察哈爾文化形成、發展以及對外擴大影響的內(nei) 在動因。我們(men) 經過多年的研究挖掘和總結提煉,把察哈爾文化的核心理念概括為(wei) “崇尚自然、踐行開放、恪守信義(yi) 、敬重禮儀(yi) 、英武愛國”這樣五句話。這是察哈爾文化研究深化的又一新的成果。對此,我們(men) 應該作深入的研究。

  察哈爾文化所蘊涵的核心理念是其最基本最普遍的價(jia) 值觀,又是其最深層、最核心的價(jia) 值取向,像血液流淌在民族的血脈中,主宰著民族的生存、走向,具有曆史的延續性,是維係一個(ge) 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主要表現為(wei) :

  一、崇尚自然

  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對於(yu) 人類來說是與(yu) 生俱來、恒久永存的。認識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是人類認識的起點,也是孜孜不倦永無止盡的認識主題。我國北方草原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傳(chuan) 統的獵、牧生產(chan) 對於(yu) 自然環境有更大的依賴性。察哈爾蒙古族與(yu) 其他民族一樣將自己依賴生存的大自然當做感恩敬奉的對象,以一種敬畏和珍愛的心情崇尚自然、愛護自然,他們(men) 不會(hui) 因為(wei) 個(ge) 人利益或生活方便而破壞自然。

  從(cong) 生態角度看,蒙古包是人類用材最少的居住建築,也是對自然破壞最小的建築;牧人取暖用的材料,是牛羊糞和枯樹枝,禁止砍伐樹林;嚴(yan) 禁在河水、湖水中洗滌汙物;狩獵不能一網打盡,每次圍獵必須放生所獵各種動物至少一雌一雄,幼仔要全部放走;喜歡用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動植物等自然物和四季名稱來命名自己的孩子;牧人一生與(yu) 大自然和諧相處,死去時依然不願給大地留下創痛,不論火葬、風葬抑或是土葬,定要還大自然一個(ge) 清淨無痕,例如世界上至今沒有找到任何一位蒙古大汗的陵墓,即便是一般平民也崇尚赤條的來、赤條去的喪(sang) 葬禮俗,足以證明彰顯包括察哈爾在內(nei) 的蒙古族崇尚自然的價(jia) 值取向和哲學意義(yi) 。從(cong) 四季倒場遊牧的方方麵麵到狩獵、生活的種種細節,處處表現出察哈爾人用自覺的道德自律表達對大自然的感激和珍愛之情。

  從(cong) 法律角度看,在《大劄撒》、《元典章》、《喀爾喀法典》等成文法中,都以立法的形式保護自然生態和生物鏈,曾作為(wei) 蒙元汗國中央部落的察哈爾部,數百年來跟隨大汗守衛汗廷、捍衛國家、參與(yu) 朝政,察哈爾人更應是遵守法紀的典範,為(wei) 其他蒙古部族敬重自然、保護生態樹立了榜樣。

  察哈爾蒙古族生存、發展的實踐,使其形成了依戀、愛護、順應大自然的情感和思想,從(cong) 萬(wan) 物有靈的信仰和樸素的自然觀,到自覺地以習(xi) 慣法、成文法和行政製度約束人們(men) 的行為(wei) ,這些都體(ti) 現了察哈爾人熱愛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普世意識;與(yu) 大自然友好相處、和諧共生的親(qin) 情意識;對大自然知恩圖報、適度索取的節儉(jian) 意識;對大自然愛護有加、擔當責任的生態意識等。我們(men) 可以把察哈爾人長期蓄積、尊崇信奉的這一生態理念稱為(wei) 崇尚自然。

  崇尚自然,就是察哈爾人崇敬自然、順應自然、珍愛生命、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價(jia) 值取向以及由此衍生的人與(yu) 社會(hui) 、人與(yu) 人和諧相處的思想概括,體(ti) 現了察哈爾人與(yu) 自然環境互為(wei) 條件、和諧共存的密切聯係。這種以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與(yu) 自然和諧共處為(wei) 基本精神的察哈爾文化,不僅(jin) 蘊涵著關(guan) 注自然萬(wan) 物的生存和發展為(wei) 鮮明特征的生態倫(lun) 理思想,而且也體(ti) 現出尊重自然規律,自覺維護生態平衡的科學理念和價(jia) 值觀。

  二、踐行開放

  草原天高地闊,察哈爾部隨曆任大汗季節性的大規模、規律性的大遊牧生產(chan) ,這必然促成察哈爾部與(yu) 蒙古各部注重互助、看重交往的開放思想;由於(yu) 遊牧經濟的單一性,迫切需要與(yu) 外界經濟保持各種形式的互補交換關(guan) 係,需要高度開放的經濟交往,不論主動還是被動,不論互市貿易還是武力奪取,必須融入到當時更大規模的地區乃至世界的經濟體(ti) 係當中。察哈爾蒙古族曆來以心胸開闊,少有文化排拒心理而著稱。對外來的文化隻要他們(men) 覺得好,就以拿來主義(yi) 的態度對待之。察哈爾蒙古族先後形成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很能說明他們(men) 善於(yu) 汲取異域文化的優(you) 秀元素,用以發展自身的文化。可以說,察哈爾文化是曆史上察哈爾部吸收周邊各民族文化的優(you) 秀基因創造的,是草原上多民族長期交融的結果。同時,曾在曆史上興(xing) 盛的察哈爾部是蒙古各民族的精華所聚,是按照成吉思汗的旨意,從(cong) 萬(wan) 戶長、千戶長、百戶長和自由人的子弟中挑選出聰明伶俐、品貌端正、武藝高強的人組成的大汗護衛軍(jun) ,聚集了蒙古諸部的優(you) 秀人才及優(you) 秀文化。因此,察哈爾文化的結構具有多元性,兼容並蓄、包容開放。

  從(cong) 曆史進程看,察哈爾蒙古族從(cong) 不自我封閉、固步不前,而是在生產(chan) 實踐的基礎上,從(cong) 經濟、軍(jun) 事、文化交流、與(yu) 蒙古諸部及中原內(nei) 地溝通等方麵,鑄就了察哈爾蒙古族開放的心態、豪放的性格和進取的精神,以開放豁達的心態待人待事,尊重、善待不同的文化、宗教。

  從(cong) 當代發展看,農(nong) 耕文明進入了察哈爾草原,商業(ye) 文明進入了察哈爾草原,當代的工業(ye) 文明也進入了察哈爾草原,將來還會(hui) 有更新的事物不斷進入察哈爾草原,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察哈爾人始終以其包孕萬(wan) 物、有容乃大的胸懷,接納他們(men) ,哺育他們(men) ,使強者更強,優(you) 者更優(you) ,劣者變優(you) ,腐朽者脫胎換骨,獲得新生。

  察哈爾蒙古族之所以能夠非常方便地接受異質文化,並將異質文化的優(you) 秀部分融入到自身文化當中,與(yu) 他們(men) 熱情爽朗、胸懷寬廣的民族性格是分不開的。察哈爾蒙古族上述的思想意識可以稱之為(wei) 踐行開放。

  踐行開放,就是察哈爾人順應時代潮流、接受新事物、不斷開拓進取的思想概括,體(ti) 現了察哈爾人的博大胸懷、包容態度、豪放性格和勇於(yu) 突破自我的精神境界。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講,寬容大度是踐行開放理念的基本內(nei) 核,開拓進取是踐行開放理念的外在表現。這就是說,察哈爾人在踐行開放的實踐過程中,不僅(jin) 努力接受外來文化,豐(feng) 富發展自身文化,而且積極擴大自身文化的影響,以此促進人類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傳(chuan) 播,與(yu) 其他文化一起共同推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完全可以說,踐行開放理念是察哈爾文化的觀念性範疇之中最具活力、最具張力的理念。

  三、恪守信義(yi)

  “信義(yi) ”是立身之本。察哈爾蒙古族最看重的是名譽,“名譽是人的第二條生命”、“榮譽重於(yu) 金子,名聲賽過珍寶”。而“信義(yi) ”是獲得和維護榮譽、聲望的基本前提。雖然生命與(yu) “信義(yi) ”同等寶貴,但是,當麵臨(lin) 榮譽和生命、利與(yu) 義(yi) 的抉擇時,高尚的察哈爾人以恪守信義(yi) 來維護榮譽。

  察哈爾蒙古族大量相關(guan) 的諺語證實了察哈爾人恪守信義(yi) 的高貴品質。如:“誠實的失敗,比卑鄙的勝利好”、“情願貧窮而正直,不願富貴而虛假”。在任何環境下,都要踐行自己的諾言,“吃到肚裏的要消化,說出口的要兌(dui) 現”,“即使暴雨如注也不要誤時間,即使大雪滿天也不要失信用”。為(wei) 了恪守信義(yi) 可以放棄物質利益,“寧可失良駒,切勿失諾言”、“寧失牛,勿失信”;為(wei) 了恪守信義(yi) ,可以用寶貴的生命換取,“高尚的死亡,勝於(yu) 肮髒地苟活”,所以“情願光榮地死去,不願屈辱地活著”、“寧可剛直不阿地死去,也不卑躬屈膝地要活”;為(wei) 了恪守信義(yi) ,不為(wei) 強勢折腰,“寧可折骨,不可彎腰”。

  曾有人真實地記錄了察哈爾蒙古族的信義(yi) 觀:“最敬者篤實不欺,最喜者膽力出眾(zhong) ,其最重者然諾,其最憚者盟誓。偽(wei) 則不誓,一誓,死不渝也”([明]蕭大亨著:《北虜風俗》習(xi) 尚條)。他認為(wei) 在當時的蒙古社會(hui) ,誠信之人最受社會(hui) 敬重,所以察哈爾人最慎重的事情是承諾和盟誓,因為(wei) 為(wei) 了兌(dui) 現諾言,他們(men) 會(hui) 至死不渝。成吉思汗在讚譽察哈爾部的前身怯薛軍(jun) 時,不單純是對他們(men) 勇猛善戰能力的肯定,更多是對他們(men) 品行的高度評價(jia) 。成吉思汗的勇士們(men) 就是以誠信、忠貞、義(yi) 氣和驍勇善戰揚名於(yu) 13世紀的蒙古草原。察哈爾蒙古族的信義(yi) 觀,不僅(jin) 是為(wei) 英雄的勇敢和力量所折服,更主要是對英雄們(men) 一諾千金的誠信和胸懷坦蕩、仗義(yi) 執言、見義(yi) 勇為(wei) 精神的敬仰。他們(men) 塑造的無數英雄形象,事實上就是信義(yi) 的化身。察哈爾蒙古族上述的優(you) 秀品格可以稱之為(wei) 恪守信義(yi) 。

  恪守信義(yi) ,就是察哈爾人以誠待天、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wei) 重、以義(yi) 為(wei) 本、大道誠信的思想概括,體(ti) 現了草原天地高遠,民風淳樸,把崇信重義(yi) 當做人生最重要的心靈約定。我們(men) 認為(wei) 信義(yi) 思想不僅(jin) 是察哈爾蒙古族倫(lun) 理道德體(ti) 係的基石,而且是彰顯察哈爾文化優(you) 秀品格的核心理念之一。恪守信義(yi) ,為(wei) 察哈爾部及蒙古社會(hui) 的和諧創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恪守信義(yi) ,使察哈爾部及蒙古社會(hui) 誠信守義(yi) 、見義(yi) 勇為(wei) 、扶危濟困成為(wei) 普遍的社會(hui) 現象;恪守信義(yi) ,也為(wei) 察哈爾部及蒙古各部贏得了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讚譽。

  四、敬重禮儀(yi)

  自古以來,蒙古民族非常重視禮儀(yi) ,因為(wei) 敬重禮儀(yi) 的本質就是敬重秩序。察哈爾部起源於(yu) 成吉思汗創立的護衛軍(jun) “怯薛”和元朝時期的宿衛,形成於(yu) 北元曆任蒙古大汗駐帳的察哈爾萬(wan) 戶,長期處於(yu) 蒙古社會(hui) 的政治、經濟、軍(jun) 事、文化中心,經受了數百年來蒙元宮廷禮儀(yi) 文化的薰陶和宮廷禮儀(yi) 的習(xi) 染與(yu) 規範。察哈爾部的前身護衛軍(jun) 怯薛駐紮在成吉思汗的斡爾朵周圍,除了日夜警戒汗帳內(nei) 外,還管理汗廷的兵器、車馬、廬帳、文書(shu) 、飲食、府庫等事務,其實質是身兼“護衛”的政府高級官員。從(cong) 北元時期,察哈爾部作為(wei) 大汗駐帳的中央萬(wan) 戶,既是北元宮廷禮儀(yi) 文化的創造者,也是蒙元宮廷禮儀(yi) 的踐行者。因此,蒙元宮廷文化直接的目睹者是他們(men) ,最後的守望者也是他們(men) 。可以說,察哈爾文化比較完整地傳(chuan) 承了蒙元時期的宮廷文化和蒙古黃金家族文化的特色。蒙元宮廷文化的遺風直到今天,在察哈爾各地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處處得到體(ti) 現。

  察哈爾人不但在迎接貴賓、婚喪(sang) 嫁娶、逢年過節、敬神祭祖上更加尊崇典籍禮儀(yi) 製度,而且十分注重走路、上車、進門、入座、喝茶、吃飯、喝酒等日常行為(wei) 的禮儀(yi) 規範。比如在節慶宴會(hui) 方麵:有重武備、重衣飾、重宴饗的習(xi) 俗,重在突出豪華的大汗氣派,容宴飲、歌舞、競技、娛樂(le) 於(yu) 一體(ti) ,顯示蒙元宮廷文化的典雅高貴、歡樂(le) 活潑的風格。

  在接人待物方麵:給長輩或客人敬酒時,首先將衣著首飾穿戴整齊,用右手無名指把酒杯托起,以親(qin) 切典雅的姿態將酒杯遞給對方,還要向對方連行三次鞠躬的勸酒之禮,其待客的熱情和藹而莊重禮遇顯示著宮廷禮儀(yi) 的民間傳(chuan) 承。在服飾方麵:察哈爾男性服裝以蒼天的藍色為(wei) 基調,女性服裝以大地綠色為(wei) 基礎,又采納了蒙元宮廷款式和簡結無華、樸素簡練的特征,反映了作為(wei) 宮廷侍衛的職業(ye) 要求。在婚喪(sang) 嫁娶方麵:察哈爾人與(yu) 眾(zhong) 不同的是,結發的嫂子從(cong) 前來娶親(qin) 的新郎佩帶的箭筒裏抽取一隻箭,用箭頭將姑娘式發型分結成媳婦發式後,才予以佩帶首飾;察哈爾蒙古族的葬禮在出殯死者前,要念數日“瑪尼”,然後將死者裝入坐式棺材埋葬。這些都被察哈爾文化繼承和弘揚,展現了其端莊的儀(yi) 表風度、得體(ti) 的言談舉(ju) 止、高雅的修養(yang) 品味等深層次的宮廷禮儀(yi) 的精神內(nei) 涵。綜上所述,察哈爾蒙古族不論對宮廷禮儀(yi) 的遵循,還是對民間禮儀(yi) 的敬重皆歸之為(wei) 敬重禮儀(yi) 。

  敬重禮儀(yi) ,實質上就是察哈爾人通過儀(yi) 表行為(wei) 、禮貌規範特別是對蒙元宮廷禮儀(yi) 文化的傳(chuan) 承,敬重維護人與(yu) 人,與(yu) 自然間科學和諧的秩序,體(ti) 現了察哈爾人舉(ju) 手投足、待人接物時注重謙恭禮讓的禮儀(yi) 風範。因此,察哈爾蒙古族禮儀(yi) 繁多,層次明確,舉(ju) 止高雅為(wei) 世代著稱,成為(wei) 察哈爾文化的精魂,也是察哈爾文化彰顯特色的重要標誌之一。

  五、英武愛國

  英武愛國,倡導英雄主義(yi) 精神,是察哈爾蒙古族的偉(wei) 大傳(chuan) 統和價(jia) 值取向之一。“沒有衣領就不成其為(wei) 袍子,沒有察哈爾就不起兵出征”這一蒙古族民間格言道出了察哈爾部與(yu) 蒙元王朝及北元存亡的密切關(guan) 係。成吉思汗對自己建立的護衛軍(jun) “怯薛”的勇敢、忠誠精神推崇備至。護衛軍(jun) 也曾以其勇猛善戰和護衛安全贏得了成吉思汗的讚頌和喜愛。它始終保持對曆任大汗和國家的忠誠,無論跟隨曆任大汗轉戰南北還是汗位虛懸時期,都始終誓師捍衛大汗的正統地位,成為(wei) 17世紀史書(shu) 所讚譽的如大汗身邊的寶劍和鋼盔般可信的戰士——“利劍之鋒刃,盔甲之側(ce) 麵”。這是對集結在大汗身邊的察哈爾勇士的形容。

  由於(yu) 察哈爾部的特殊性,察哈爾部人自古以來就養(yang) 成了尚武忠誠、傲骨錚錚的氣質,不畏強暴、勇猛強悍的巴阿特爾(英雄)精神。很多史籍描寫(xie) 察哈爾部“貴壯尚勇”、“重兵死、恥病終”,就是這種價(jia) 值觀的真實寫(xie) 照。無論是在成吉思汗時披堅執銳、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為(wei)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了不朽的功勳,還是在鐵木真汗時將追隨自己多年、忠心耿耿的“四傑”世襲擔任四支“怯薛”軍(jun) 的長官,直至元亡;無論在達延汗的中興(xing) 大業(ye) 中建立的赫赫戰功,還是布爾尼舉(ju) 旗反清失敗中的不泯精神;無論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zheng) 之血戰鎮海的保衛戰中投池殉國的兩(liang) 江總督裕謙,還是1000多名八旗察哈爾人血戰六晝夜的鎮江保衛戰中戰鬥到最後一人;無論是天津大沽口、京津保衛戰、反對西方傳(chuan) 教士侵略內(nei) 蒙古、抗擊德國侵略軍(jun) 進犯歸綏等鬥爭(zheng) 中,還是在遼沈戰役的黑山保衛戰、平定西藏叛亂(luan) ,以及在早期共產(chan) 黨(dang) 人紀鬆齡、孟克吉勒格爾、蒙古族女英雄巴彥瑪、烏(wu) 喜鶴在血雨腥風的白色恐怖中、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在敵人的嚴(yan) 酷拷打下,大義(yi) 凜然、視死如歸,為(wei) 祖國的解放和民族的複興(xing) 拋頭顱、酒熱血,留下了氣壯山河的業(ye) 績和不朽的英名。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分別對察哈爾蒙古族為(wei) 祖國和民族勇於(yu) 獻身的高尚民族氣節給予高度評價(jia) 。

  英雄不是力量出眾(zhong) 的莽漢,也不是獨善其身、恃才傲物的眾(zhong) 叛親(qin) 離者。英雄必須是顧及群體(ti) 利益、與(yu) 群體(ti) 休戚與(yu) 共的人,是不畏強暴、知難而進者,直至為(wei) 理想獻出生命者。所以巴阿特爾(英雄)在察哈爾蒙古族中已經成為(wei) 具有普遍意義(yi) 的道德範疇。我們(men) 不難看出,察哈爾文化是孕育英武愛國、寧死不屈、英雄主義(yi) 精神的文化,也是英雄輩出的文化;英武愛國、英雄主義(yi) 精神是察哈爾文化更突出的又一重要標誌。

  英武愛國,就是察哈爾人對國家對民族赤膽忠心、英勇善戰的思想概括,體(ti) 現了察哈爾人忠貞不二的愛國主義(yi) 情懷和勇敢頑強的英雄主義(yi) 精神。這種精神世世代代陶冶著察哈爾蒙古族,深深積澱在他們(men) 的意識之中,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特質,進一步升華為(wei) 察哈爾蒙古族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和勇於(yu) 犧牲的愛國主義(yi) 精神。

  總之,崇尚自然、踐行開放、恪守信義(yi) 、敬重禮儀(yi) 、英武愛國的核心理念,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係,共為(wei) 有機整體(ti) 。我們(men) 對察哈爾文化的研究,絕不能割裂與(yu) 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崇尚自然、踐行開放、恪守信義(yi) 之間的傳(chuan) 承關(guan) 係。其中,崇尚自然、踐行開放、恪守信義(yi) 是察哈爾文化對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一脈傳(chuan) 承,成為(wei) 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倡導者和踐行者;同時,察哈爾波瀾壯闊的曆史演進,孕育出了韻味獨特、別具一格的敬重禮儀(yi) 、英武愛國的核心理念,體(ti) 現出察哈爾文化的內(nei) 核、精華與(yu) 草原文化的共性與(yu) 特殊性的關(guan) 係。

  (作者係察右後旗察哈爾文化研究促進會(hui) 會(hui) 長)

Copyright © ac米兰官方 . All Rights Reserved 米兰足球国际俱乐部官网 版權所有
建議使用1440×900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8.0以上版本的IE瀏覽器訪問本站

地址:張家口市橋西區長青路19號
聯係電話:13903236923 / 0313-802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