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盛龍在線:

楊盛龍“民族文化”連載: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1:草原的臂膀 2:在等待
3:酒鄉(xiang) 漂 4:石板寨散步
5:大理三月 6:奔放的求愛
7:布朗山日出 8:歌圩盛會(hui)
9:鍋莊舞繾綣 10:吊樓滴翠
11:翻過瀾滄江
誦讀/舞,人民作家,12分鍾
太陽照耀著烏(wu) 孫山下的伊犁河穀,伊犁河泛泛西流,與(yu) 之平行向西的察布查爾大渠泛著金色波光。
渠河之間方圓幾百平方公裏土地,岸柳成行,稻浪千重,成片的水稻、玉米、高粱、棉花在燦爛陽光中趨於(yu) 秋熟。這裏是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行政區域。勤勞勇敢的錫伯族人民從(cong) 遙遠的東(dong) 北遷居到這裏屯墾戍邊,繁衍了十幾代人。

錫伯族人民世代銘記著四月十八這個(ge) 日子。二百四十年前的1764年,清政府下令征調英勇善戰的錫伯官兵前往新疆伊犁戍守邊防。農(nong) 曆四月十八,錫伯人在盛京(今沈陽)錫伯家廟太平寺集會(hui) ,祭祀祖先,聚餐話別,祈安踐行。大家飽含熱淚,想到同根同族從(cong) 此再也不能同桌共餐,見麵隻能在夢裏,“骨肉同胞頓足牽衣無言啜泣”,忍痛別離。
四月十九,太陽從(cong) 東(dong) 方黯然升起。這是個(ge) 非同尋常的太陽。錫伯官兵連同家眷近5000人,與(yu) 家鄉(xiang) 與(yu) 親(qin) 友生離死別,如江淹《別賦》所書(shu) ,“行子腸斷,百感淒惻。風蕭蕭而異響,雲(yun) 漫漫而奇色。舟凝滯於(yu) 水濱,車逶遲於(yu) 山側(ce) ;棹容與(yu) 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此一別,時序變幻,征程萬(wan) 裏,黯然銷魂,“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shang) 如之何!”

將士們(men) 身背弓箭,腰挎佩刀,騎著馬,趕著牛車,有的徒步,扶老攜幼,呼兒(er) 喚女,帶著帳篷、糧食、衣被、種子,最後看一眼故土的房屋、樹木,離開世代生息繁衍的熱土,十步九回頭,浩浩蕩蕩而又零落涕息,向西行進。前方,是十分遙遠而荒涼且非同尋常的征程,太陽也得走四個(ge) 小時,錫伯族隊伍與(yu) 太陽一起西行。
他們(men) 出彰武台,進科爾沁草原,沿西拉木倫(lun) 河而上,進入蒙古車臣汗部,經荒無人煙的無垠大漠,頂著狂風,迎著飛沙走石,在沙漠深處鑿井飲水,冒著沙漠中特大溫差的酷熱和嚴(yan) 寒前進。他們(men) 克服重重困難,走出浩瀚戈壁,走到克魯倫(lun) 河的盡頭。
錫伯軍(jun) 民經過烏(wu) 蘭(lan) 巴托,遠征四個(ge) 月,行程過半。八月底行抵烏(wu) 裏雅蘇台,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使他們(men) 隻有紮下營寨。漠北冬早,寒氣襲人,牧草緊缺,所帶五千牛馬,經長途跋涉,疲憊瘦弱,加之又染瘟疫,倒斃大半。經向朝廷呈報得準,從(cong) 烏(wu) 裏雅蘇台借得馬匹駱駝千匹。休整六個(ge) 半月後,待到三月春暖,再向西進發。

這支隊伍艱難地行至科布多,時值阿爾泰山積雪融化,河水陡漲,水深流急,被困多日,畜力倒斃甚多。畜力短缺,糧草斷絕,錫伯人采野菜充饑,嬰兒(er) 缺奶隻能擠野菜汁喂養(yang) ,很多人積勞成疾,有些人長眠於(yu) 征途。他們(men) 架設浮橋渡過額爾齊斯河,趟過多條激流,戰勝許多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
翌年七月二十二,這一群橫跨半個(ge) 亞(ya) 洲大陸的男女老少,終於(yu) 抵達目的地伊犁。他們(men) 衣衫襤褸,麵黃饑瘦,疲憊不堪,卻是鐵骨錚錚,精神不減。錫伯軍(jun) 民餐風飲露,忍饑受凍,曆時一年三個(ge) 月,行程一萬(wan) 餘(yu) 裏,跋涉千山萬(wan) 水,勝利完成西行壯舉(ju) ,寫(xie) 下輝煌的一頁。
從(cong) 此,太陽不再西沉,永遠照耀著伊犁河穀。

天下河水向東(dong) 流,特克斯河流到錫伯人屯居處改稱伊犁河,被錫伯族人的西征壯舉(ju) 感動得掉頭向西。
錫伯軍(jun) 民被編為(wei) 錫伯營,分設八個(ge) 牛錄,軍(jun) 政合一建製,居於(yu) 烏(wu) 孫山與(yu) 伊犁河之間的衝(chong) 擊平原上。
各牛錄皆有校場,官兵跑馬射箭,逐級閱兵,表彰優(you) 秀,增強戰鬥力。
他們(men) 屯兵練武,墾荒生產(chan) ,經年累月駐守在邊防。
他們(men) 多次打退侵犯伊犁的沙俄侵略軍(jun) ,粉碎民族分裂主義(yi) 勢力的分裂圖謀,付出重大犧牲。
僅(jin) 1867年就有7000人在抗擊封建主麥格木紮提為(wei) 首的“蘇丹汗國”的征戰中獻身,導致當時伊犁錫伯族人口銳減1/3;
錫伯族官兵19世紀20年代出兵南疆,平息了在英國殖民主義(yi) 者支持下的張格爾叛亂(luan) ;
20世紀30年代先後出兵喀什、哈密、烏(wu) 魯木齊,沉重打擊叛軍(jun) ,粉碎了英、日帝國主義(yi) 侵略者的圖謀;
40年代參加“三區革命”,與(yu) 其他民族兄弟並肩戰鬥,抗擊國民黨(dang) 部隊,取得重大勝利。

曆代錫伯族人精騎善射,察布查爾為(wei) 射箭之鄉(xiang) ,錫伯人家家備有弓箭,錫伯人從(cong) 小拉弓射箭,在曆史上保衛邊防中功勳卓著,在新中國成立後作為(wei) 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再立新功,多次奪得全國射箭冠軍(jun) 、國際射箭冠軍(jun) 。
從(cong) 駐防伊犁的第一春,錫伯人就一手持槍守邊卡、抗擊侵略軍(jun) ,一手揮鎬拓荒地、引水灌屯田,保衛邊防,自給自養(yang) ,既是戰鬥隊,又是生產(chan) 模範。
伊犁河沉寂的荒地,被西行的太陽點燃。
從(cong) 1802年起,400勞力在總管圖伯特的帶領下,春秋奮戰,開鑿大渠,邊挖渠邊開墾新田耕種,經過六年奮戰,開鑿出一條寬深各兩(liang) 丈、長200餘(yu) 裏的察布查爾大渠,開墾近8萬(wan) 畝(mu) 農(nong) 田。後來經過擴建和增修支渠,總灌溉麵積增擴到50多萬(wan) 畝(mu) 。

中國的無壩引水,南有都江堰,北有察布查爾大渠。新疆的水稻種植,從(cong) 錫伯人始。就那麽(me) 些人口很少的民族成員,開渠墾田,其艱難程度,艱苦創業(ye) 精神,與(yu) 千千萬(wan) 萬(wan) 人開鑿京杭大運河相比,一點也不遜色。
英雄的錫伯族人民屯居伊犁,二百多年來守衛邊防,為(wei) 保衛祖國、開發建設邊疆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勳。
中國的邊防戍守史、邊疆建設史銘記著屯墾在伊犁河穀的錫伯族人震古鑠今的功勞。地球的星河運行圖定格,今天照耀著西北邊陲中俄邊境的那一輪耀眼的太陽,是從(cong) 東(dong) 北亞(ya) 白山黑水間浩然升起來的。
太陽西行
總編輯:駱聖宏
欄目主編:李建麗(li)
文/楊盛龍
1953年生於(yu) 湘西龍山,中國作家協會(hui) 會(hui) 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hui) 理事。供職於(yu) 國家民委,曾任文化司副司長、研究室副主任、巡視員等。發表文學作品千多篇,出版散文集《西湘記憶》《二酉散簡》《心心相依——中華56個(ge) 民族散記》《走進都市唱民謠》等。名列中國哲士網“古今中外人物索引”。文學創作成就被《中國當代文學史》等十多種文學史著專(zhuan) 節專(zhuan) 題評介。民族問題研究方麵主撰《民族交往與(yu) 發展》等著作。

誦/舞
來自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機關(guan) 幹部,《人民作家》平台特邀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