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爾記憶
您現在的位置: 張家口米兰足球国际俱乐部官网 > 察哈爾記憶 > 正文
人文曆史|晉察冀邊區工業專門學校的前世今生 (上)
文章來源:河山新聞客戶端    發布日期:2024/6/17    點擊數:511 次

【編者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46年1月,經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hui) 決(jue) 定,延安大學自然科學院100多名師生留在張家口,正式並入“張家口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建立了“晉察冀邊區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後更名為(wei) “張家口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簡稱“工專(zhuan) ”。

讓我們(men) 跟隨長期關(guan) 注、研究張家口曆史文化的學者金姝女士,來回顧這段曆史。  (張秀梅)

華北聯大學生 


晉察冀邊區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的前世今生 (上)

金  姝

1、延安大學的師生來到張家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全國抗戰取得了偉(wei) 大勝利。當時,延安根據時局需要,迅速派文教事業(ye) 人員開辟新解放區宣傳(chuan) 革命。

黨(dang) 中央決(jue) 定安排延安大學(原名“陝北公學”)的三個(ge) 學院搬遷到東(dong) 北建學。11月初,在延安中央黨(dang) 校二部禮堂,朱德做了動員報告;13日,毛澤東(dong) 接見延安自然科學院的老師,做了關(guan) 於(yu) 戰勝蔣介石內(nei) 戰的戰略方針、及繼續辦好自然科學院、特別是注意吸收工人和知識分子參加革命工作的重要報告。

延安大學根據中央指示組織了一個(ge) 大隊,由周揚任隊長,下麵分設魯藝學院、自然科學院、行政學院三個(ge) 中隊,分別由宋侃夫、王甲綱、於(yu) 光遠任中隊長。

11月15日,大批人員從(cong) 延安出發,一路經陝西、山西、綏遠、察哈爾多省多地,至12月下旬(24日夜),曆經40天行程,來到晉察冀首府張家口。其時,國民黨(dang) 軍(jun) 已經占領山海關(guan) 、承德、錦州等地,切斷了去東(dong) 北的道路,以致大部分人員滯留在張家口。

由於(yu) 晉察冀邊區政府接管了很多工業(ye) 企業(ye) ,需要培養(yang) 各類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晉察冀中央局聶榮臻書(shu) 記向中央請示,決(jue) 定將延安大學的師生留在張家口(注: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決(jue) 定中共晉察冀分局,改稱晉察冀中央局)。

 

延安大學

延安根據聶榮臻意見,及自然科學院副院長惲子強的建議,同意自然科學院師生與(yu) 張垣工業(ye) 專(zhuan) 科學校合並。     

在“晉察冀邊區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文書(shu) 檔案”(1945年卷號1)中,有學校正式啟用公章的記載:1945年11月5日,“工專(zhuan) 學校”正式起用條形便章,及正、副校長之印……當時的校長為(wei) 軍(jun) 區工局副局長劉再生,副校長為(wei) 陳琅環。

1945年12月,學校搬至張家口(偽(wei) )蒙疆交通學院。月底,延安自然科學院師生到達張家口。

1946年1月,經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hui) 決(jue) 定,延安大學自然科學院100多名師生正式並入“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校長由原延安自然科學院副院長民主人士惲子強擔任。23日,校長惲子強主持校務會(hui) 議,“宣布了

學校名稱:晉察冀邊區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

同年8月13日《晉察冀日報》上刊登了一篇《欣訪工專(zhuan) 》的文章,記者肖白這樣介紹該校:“……至12月底,延安自然科學院遷張,乃與(yu) 該校合並,更名張家口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簡稱‘工專(zhuan) ’”。

著名記者子岡(gang) 在1946年2月13日《大公報》上發表《漫步張家口》:“自從(cong) (1945年)八月二十三日十八集團軍(jun) 經過兩(liang) 次戰鬥犧牲了五六百戰士,從(cong) 東(dong) 南西三麵包圍,克複了這偽(wei) 蒙疆的心髒的張家口以後,這個(ge) 以皮毛與(yu) 口蘑著名的城市成了一個(ge) 神秘的都市。中共很迅速的把地方變成教育的中心,政治中心卻仍在延安。延安的許多文化工作者徒步行軍(jun) 了二千五百裏路程,走破了棉鞋,蹭破了棉褲,沒有孩子的女同誌也不例外,隻有母親(qin) 與(yu) 孩子坐在騾轎裏(父親(qin) 就得當騾夫),就這樣,有上百的文化幹部抵達了張垣。加上晉察冀邊區原有的文化教育幹部,張家口的書(shu) 卷氣息濃厚起來了。”

 

2、晉察冀邊區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

晉察冀邊區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簡稱“工專(zhuan) 學校”。在1946年5月3日《晉察冀日報》的報道中,亦稱該校為(wei) “張家口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

其前身“工專(zhuan) 學校”自1945年9、10月間成立,校址由最先設在宣化城內(nei) (原(偽(wei) )宣化工科實業(ye) 學校),後改在龍煙鐵礦大樓;很快因為(wei) 龍煙鐵礦大樓不適合做校舍,又遷至直屬領導機關(guan) ;12月間,移至張家口(偽(wei) )蒙疆交通學院。這裏就是延安大學師生回憶到張家口的第一印象之地。

需要說明的是,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工業(ye) 部為(wei) 培養(yang) 采礦、機械、交通等普通技術人才,曾在解放區阜平設立“工業(ye) 訓練班”。日偽(wei) 時期在宣化設有(偽(wei) )宣化工科實業(ye) 學校(采礦科),在張家口設(偽(wei) )蒙疆交通學院。日本投降後,兩(liang) 校尚存的一些設備及師生約30人,由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hui) 接管。

1945年秋,張家口、宣化相繼解放後。晉察冀邊區政府從(cong) 阜平十家寨遷往張家口,張家口成為(wei) 晉察冀邊區首府。晉察冀邊委會(hui) 為(wei) 適應形勢需要,集中力量培養(yang) 工礦技術人才及工廠行政幹部,將上述阜平工業(ye) 訓練班移至宣化工科實業(ye) 學校,由邊區行政委員會(hui) 直接領導;並在《晉察冀日報》上刊登了號召該校原各班學員返校複課,及招收年齡17歲至25歲初中畢業(ye) 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及現任工礦、交通、機關(guan) 之職員,修業(ye) 時間為(wei) 二至三年的通知。

史料顯示:民國時期,隸屬於(yu) 察哈爾省教育廳的“國立職業(ye) 學校”,其“校址就在橋西元台子”;偽(wei) 蒙疆時期,這裏稱大境門內(nei) 長勝街,更名為(wei) “蒙疆交通學院”。這裏有安靜的教室,整齊的桌椅,和實驗室、圖書(shu) 資料室,以及為(wei) 活躍業(ye) 餘(yu) 生活,師生們(men) 動手修建的網球場、籃球場和其他體(ti) 育活動設施……

(偽(wei) )蒙疆交通學院師生在上課


“工專(zhuan) 學校”的主要生源,除晉察冀根據地老區來的知識分子,和宣化原“工專(zhuan) ”學生外,有近一半為(wei) 延安自然科學院的師生。此外,還有從(cong) 平津地區經地下黨(dang) 介紹來解放區求學的十餘(yu) 名青年學生;延安中學遷到張家口後轉學來的十幾名學生,及華北聯大轉學過來的7位學員也進入了工專(zhuan) 學校。至1946年夏,“工專(zhuan) 學校”成員已擴充近300人。

 

3、晉察冀邊區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的教學

抗戰期間,解放區中心一般為(wei) 農(nong) 村,當時建立的“學習(xi) 班”,大多隻是十幾天或幾個(ge) 月的速成訓練班。民主政權進到城市後,為(wei) 適應和平建設的需要,教育方針開始有了長期的打算。

經晉察冀邊區教育處與(yu) 工業(ye) 部門會(hui) 商,決(jue) 定對“工專(zhuan) 學校”招收的每一位學生,根據測驗的實際情況,先充實高中以下數理化基礎知識,再進行多科深入教學。測驗後,全體(ti) 教員根據各班學生不同的文化水平,學習(xi) 課程內(nei) 容的差異,製定了暫行課程學習(xi) 計劃,將全部學生劃分為(wei) 不同文化程度的四個(ge) 班次:一班、二班甲、二班乙和三班,每日學習(xi) 時間為(wei) 十小時。

水平最高的集中到一班,約用一個(ge) 學期學完高中課程,擬半年後再分科;第二班相當高中一年級程度,擬兩(liang) 年後分科;第三班係高小畢業(ye) 程度,三年後達分科水平。

學校設立了機械、化學兩(liang) 個(ge) 專(zhuan) 業(ye) ,主要學習(xi) 數學、物理、化學、繪圖、工程常識、外文(英)、社會(hui) 常識等課程。就當時師資情況看,一般為(wei) 國內(nei) 大學畢業(ye) 水平。

 

《彭子岡(gang) 文集》封麵


記者子岡(gang) 在《張家口漫步》中記:“聯大有三百多平津新去的學生,張垣的較少,程度較差。三院學生中除文藝學院需學外國語的費時間外,其餘(yu) 都於(yu) 半年畢業(ye) 後分發下鄉(xiang) ,做群眾(zhong) 工作。入學考試與(yu) 一般大學不同,不考理工功課,隻要有相當常識,對政治認識清楚,有聽講記筆記的能力,便可以錄取。在校一切食住費用學校負擔,吃小米飯。”

學校曾多次分批派教員到北平購置化學實驗儀(yi) 器及實驗用品,及購買(mai) 馬列主義(yi) 書(shu) 籍,黨(dang) 中央出版的書(shu) 刊等。資料記載:一次在回張家口,路過青龍橋時,被當地駐軍(jun) 稽查扣押,後經北平軍(jun) 調部中共代表團交涉,才得以釋還14箱器材…… 

 當時正處於(yu) 國共兩(liang) 黨(dang) 合作時期,共產(chan) 黨(dang) 的組織活動尚不能完全公開。要貫徹黨(dang) 的方針政策和決(jue) 議,隻有依靠黨(dang) 員和幹部以身作則去影響群眾(zhong) ,關(guan) 心群眾(zhong) ,團結群眾(zhong) ;並通過學生會(hui) 組織全體(ti) 學員關(guan) 心學校,與(yu) 全體(ti) 教職員工共同辦好學校。

工專(zhuan) 學校秉承延安作風,發揚獨特的辦學校風。針對每一位學生的不同經曆,不同思想狀況,在保證教學質量(基礎課和專(zhuan) 業(ye) 課為(wei) 主)的基礎上,每周堅持半天政治課學習(xi) ,並經常在師生中開展時事和形勢教育活動。   

當時的老師大多來自延安及晉察冀老區,具有明確的學習(xi) 目標和責任心。事事以身作則,有著良好的思想作風和樸實的工作作風。黨(dang) 的領導、民主作風、老師的表率作用,是“工專(zhuan) 學校”的三大特色。

 

編輯 張秀梅

審核 胡世海


Copyright © ac米兰官方 . All Rights Reserved 米兰足球国际俱乐部官网 版權所有
建議使用1440×900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8.0以上版本的IE瀏覽器訪問本站

地址:張家口市橋西區長青路19號
聯係電話:13903236923 / 0313-802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