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樹花的技術傳(chuan) 承到現在是第八代了,其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是薛建國。薛建國,男,鑄造工,河北省蔚縣暖泉鎮北官堡村人。1972年出生,12歲跟父親(qin) 學藝,18歲初中畢業(ye) 後在本鎮自家創辦的鑄造廠裏跟隨爺爺和父親(qin) 幹起了鑄造行業(ye) 。
薛建國剛剛開始學藝時,因年紀小,體(ti) 力不支,經常被燒傷(shang) ,幾次想放棄學藝。父親(qin) 看在眼裏疼在心上,教育兒(er) 子,以前隻有窮人家的孩子才肯學習(xi) 這項又苦又累又髒又危險的技藝,現在學習(xi) 技藝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謀生,這是我們(men) 國家和民族的寶貝,絕不能在我們(men) 手裏失傳(chuan) 。父親(qin) 淳樸的言語震撼、打動了薛建國幼小的心靈。他與(yu) 自己較上勁,不再猶豫和彷徨。執著地用心學藝。俗話說“嚴(yan) 師出高徒”,由於(yu) 爺爺、父親(qin) 的言傳(chuan) 身教,精心傳(chuan) 授,經過6年的刻苦學習(xi) ,他技藝精湛,多次給當地寺廟鑄造鍾、鼎及各種鑄件等。

過年時,他都要在元宵節裏給鄉(xiang) 親(qin) 們(men) 演一場打樹花。你看他從(cong) 水中拿起一個(ge) 勺子,走到火紅的鐵水前,甩腰掄臂,滿滿一勺明亮的鐵水潑在磚堡牆上。就在這一瞬間,好似天崩地裂,金紅的鐵水潑在牆麵,四外飛濺,就像整個(ge) 堡牆被炸開那樣,整個(ge) 堡門連同上邊的門樓子都被照亮。由於(yu) 鐵硬牆堅,鐵花飛得又高又遠,鋪天蓋地。然後如同細密的光雨閃閃爍爍從(cong) 天而降。可是不等這光雨落下,又把第二勺鐵水潑上去,一片衝(chong) 天的鐵水潑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來,接連不斷。薛建國打樹花有絕招,有經驗,有功夫,所以在暖泉打樹花最有功底的要數薛建國。他身材短粗敦實,潑鐵水時腰板硬實,一高一低潑起來又快又猛有效率,鐵水潑散得麵廣,鐵花升高時如在頭上張開一株輝煌而奇幻的大樹,千姿百態,萬(wan) 花齊放。薛建國的精湛技藝和勇敢精神,使觀眾(zhong) 群情激昂,掌聲雷動,歡聲震天。
為(wei) 保護和傳(chuan) 承這一優(you) 秀的民族傳(chuan) 統文化,薛建國為(wei) 此做出以下貢獻:一是目前樹花表演尚未形成市場,薛建國帶領樹花藝人們(men) 正在努力改變傳(chuan) 統模式,從(cong) 以前的自娛自樂(le) 、義(yi) 務演出為(wei) 主,發展成有償(chang) 表演,力爭(zheng) 使這項文化資源形成文化產(chan) 業(ye) 。二是增加資金投入進行研究創新。1、以前煉鐵水用的大韛(亦叫“風匣”), 現在改用鼓風機;燃料由蔚縣特產(chan) 的白煤改用山西省的焦炭。2、對暖泉“樹花”進行創新改革,研究將銅、鋁等金屬熔化燒製成水,打出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樹花,形成“火樹銀花不夜天”的效果。3、在薛建國的努力下,暖泉鎮鑄造業(ye) 規模不斷擴大,以前做每件器具均需人工打磨;現在利用木製模型,可成批生產(chan) 。4、為(wei) 不使打樹花藝術不失傳(chuan) ,他招收3名徒弟,還準備將這一絕技傳(chuan) 給兒(er) 子,世世代代傳(chuan) 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