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春,男,農(nong) 民,河北省蔚縣宋家莊鎮上蘇莊村人。
清朝末年,拜燈山製作技藝傳(chuan) 至郭家、袁家、馬家先人。民國年間,康春的父親(qin) 康德成就是憑借對民俗文化的喜好和公認的心靈手巧,才得到馬家傳(chuan) 人馬有福的傳(chuan) 授,建國後成為(wei) 拜燈山燈火製作和社火表演的主要傳(chuan) 承人和組織者。

說起康春學習(xi) 拜燈山技藝,那還得從(cong) 上世紀七十年代說起。1970年春節期間,正在上初中的康春放假在家,每天跟著父親(qin) 康德成等拜燈山藝人看熱鬧。一天,當父親(qin) 和藝人們(men) 將燈山樓內(nei) 的燈火字畫擺好後,康春問父親(qin) :“爹今天擺的啥字”?父親(qin) 回答:“天下太平”。康春說:“錯啦!”父親(qin) 和另兩(liang) 個(ge) 藝人說:“沒錯!”康春仍堅持:“錯啦!”父親(qin) 不高興(xing) 地說:“去,你懂啥!”拜燈山的燈火字畫在未點燃之前,是難以看出圖形的。康春見說不服父親(qin) 他們(men) ,便小聲嘟噥一句:“點著火你就知道啦!”生氣的扭身走了。當夜幕降臨(lin) ,燈山點燃時,果然燈火字畫的“天下太平”的“太”字少了一點,成了“天下大平”。康春父親(qin) 一見說:“壞了!還真讓這小子說中了。”連忙招呼藝人們(men) 加燈盞補上“太”字那一點。藝人們(men) 讚許地對康春父親(qin) 說:“老康,你兒(er) 子行,咱拜燈山後繼有人了!”從(cong) 此,父親(qin) 再也不敢小瞧康春,每逢村裏拜燈山民俗活動,隻要康春在家,父親(qin) 總要帶他去,讓他認真學習(xi) 拜燈山技藝。

曆經十幾年的學習(xi) ,到1985年以後,康春已經能夠獨立完成拜燈山的製作與(yu) 祭祀表演活動。後來,康春擔任了村幹部,更成為(wei) 每年春節期間拜燈山民俗社火活動的主要製作者和組織者。不但親(qin) 自製作、表演、而且還承擔起傳(chuan) 帶年輕人的責任。
拜燈山這一古老民俗活動之所以能繼承並發展到今天,憑的是康春對民間文化的摯愛和執著。燈山的燈火燃料是麻油,而近年麻油摻假十分厲害,影響了燈光效果,為(wei) 此他四處奔波尋訪好麻油。2002年春節,康春山上種胡麻的親(qin) 戚送給他家10斤純胡麻油,妻子高興(xing) 地心裏說這下可以吃上好油了,可第二天妻子炒菜時卻找不到那桶油,問康春才知道讓他拿到燈山樓變成了燈山的燃料。妻子為(wei) 此又氣又惱,可康春卻說:“好油吃了香咱一家,點燈山亮的是全村。再說我也是試驗,好了讓咱親(qin) 戚專(zhuan) 門供應拜燈山的麻油。正是這種執著,使康春把拜燈山民俗社火完整地傳(chuan) 承下來,並創作了“五穀豐(feng) 登”、“四季平安”、 “年年吉祥”等多個(ge) 作品,讓成千上萬(wan) 的人欣賞到了這一獨具魅力的民俗文化,為(wei) 民間技藝的傳(chuan) 承做出了重要貢獻,曾受到全國政協常委馮(feng) 驥才、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主席鄭一民等專(zhuan) 家學者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