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論壇
您現在的位置: 張家口米兰足球国际俱乐部官网 > 關於我們 > 學者論壇 > 正文
二十世紀初葉張家口學校教育事業建置考述
文章來源:常忠義    發布日期:2023/8/15    點擊數:3869 次

近代以來,社會(hui) 的變進步帶著文化教育事業(ye) 逐步擺脫中國傳(chuan) 統的家庭家族、封閉的私塾辦學,走向官紳仕商與(yu) 公眾(zhong) 集資所興(xing) 辦的、有著較為(wei) 完整教學方案的學堂書(shu) 院,其演變過程較短。而隨著“科舉(ju) 廢、學校興(xing) ”教育體(ti) 製的根本變革,清末民初漸為(wei) 模化的、有著完整教育體(ti) 係的新式校很發展起來成為(wei) 中國教育事業(ye) 的主體(ti) 。張家口地域作為(wei) 中國北方長城邊地,地方轄屬治權多經變動,文化教育事業(ye) 的發展上曾有所落後,李茹“清末民初察哈爾地區新式教育發展初探”做出了基本分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王朝,中國漸入資本主義(yi) 的萌芽時期,隨著一批“睜眼看世界”的學子們(men) 走出去、引進來,西方先進的學校教育體(ti) 製對於(yu) 中國傳(chuan) 統的教育模式予以改造,傳(chuan) 統文化中的“仕農(nong) 工商”序位中,雖然視讀書(shu) 仕途為(wei) 一生最高追求,然而當中國走入二十世紀,民眾(zhong) 的普及型教育成為(wei) 提升整體(ti) 國民素質的的基礎,教育事業(ye) 亦為(wei) 國家與(yu) 地方政府的重要職責。由此,張家口地方的新式教育公立學校曾一度興(xing) 盛,尤以民國政府設立察哈爾行省之後為(wei) 顯要。

一、1937年抗戰前張家口城區學校建置概況

清末民初,張家口城區屬直隸宣化府萬(wan) 全縣轄治,民國版《萬(wan) 全縣誌》大致梳理了清末的教育製度:清代之科舉(ju) ,即其教育製度設儒學……設立書(shu) 院以為(wei) 生童肄業(ye) 之所,此外僅(jin) 由私人自動集資或單獨設塾授徒,至民智如何啟迪、學校如何設置、學生又如何訓練,則國家官廳聽其自然。基於(yu) 如此的國家教育製度背景下,光緒三年(1877)由察哈爾都統、萬(wan) 全縣尹等官員、民間開始籌集資費,翌年創建了張家口掄才書(shu) 院。

對於(yu) 民國前期的教育,較清末時期已經“教育事業(ye) 則蓬勃,一日千裏”1914至1927年,北洋政府察哈爾特別區都統署僑(qiao) 駐張家口城區,對於(yu) 張家口的教育事業(ye) 有所建樹,“本口教育事業(ye) 甚不發達,然自張之江都統到任以來,極力提倡,少有起色。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置察哈爾省,萬(wan) 全縣為(wei) 察省首縣,張家口城區雖為(wei) 省會(hui) 駐地,但仍為(wei) 萬(wan) 全縣屬地。由此張家口的教育“更形發達,縣立學校與(yu) 省立學校參互雜處”,在萬(wan) 全縣教育“學區”分布中,1929年起張家口定為(wei) 第四學區,1930年重新劃分後張家口為(wei) 第二學區。

在察哈爾省域內(nei) 呈現出民國以來穩定發展的局麵之後,教育事業(ye) 方麵製定了《察哈爾省各縣教育組織規程》。 1930年後察省政府工作以《察哈爾省政府公報》向社會(hui) 做刊布,另有分屬機關(guan) 相關(guan) 公報。據行省建製“察哈爾省教育廳”統籌管理本省的教育事業(ye) 。以下以一些相關(guan) 史料獻做階段性、分類別簡要梳理。

11925年張家口教育

察哈爾特別區立中等學校5所、1所職業(ye) 學校,小學校5所、清真小學校5所,平民教育學校11所。“而小學教育本直隸萬(wan) 全地麵,故縣立學校與(yu) 察哈爾區立學校參互雜處,而相比較則以察哈爾所立者為(wei) 多……又以借治問題不解決(jue) ,所有學校皆賃房而設,因陋就簡設置殊不完備。由此區立小學校、平民學校設立班數多為(wei) 一個(ge) 班。

1       1925年察哈爾特別區立暨萬(wan) 全縣立學校一覽表

     

     

班數

所屬機關(guan)

成立時間

區立第一中學

青年會(hui) 東(dong) 邊

4

察哈爾特別區教育廳

民國4

區立第一師範

新營房

  3

教育廳

民國5

區立女子師範

下蒙古營

  1

教育廳

民國14

察哈爾

實業(ye) 學校

土爾溝

  3

教育廳

民國12

區立職業(ye) 學校

元台子

  2

教育廳

民國14

培植學校

西豁子

  3

美普會(hui)

 

     

 

 

 

 

女子高級

小學校

下蒙古營(附在女子師範內(nei) )

  3

屬察哈爾

特別區

 

師範附屬

高級小學校

上東(dong) 營

  3

同上

 

師範附屬

初級小學校

新營房

  4

同上

 

第一初級

小學校

下東(dong) 營

  1

同上

 

第二初級

小學校

上東(dong) 營

  1

同上

 

清真第一

小學校

土爾溝

  1

同上

 

清真第二

小學校

下堡西關(guan)

清真寺內(nei)

  1

同上

 

清真第三

小學校

深溝草場巷

西口外

  1

同上

 

清真第四

小學校

元台子

清真寺內(nei)

  1

同上

 

清真第五

小學校

上堡清真寺內(nei)

  1

同上

 

第一平民學校

上蒙古營

  2

同上

 

第二平民學校

東(dong) 安大街六條

  1

同上

 

第三平民學校

下東(dong) 營

  1

同上

 

第四平民學校

上東(dong) 營

  1

同上

 

第五平民學校

孤魂廟

  1

同上

 

第六平民學校

朝陽洞大街

路東(dong)

  1

同上

 

第七平民學校

東(dong) 岔子

  1

同上

 

第八平民學校

土爾溝趙家墳

  2

同上

 

第九平民學校

南營房魯班廟

  2

同上

 

第十平民學校

劉家大門

  1

同上

 

第十一

平民學校

南市場

  1

同上

 

 

 

 

 

 

張家口

高級小學校

下堡掄才書(shu) 院

  4

萬(wan) 全縣屬

 

高初級

女子小學校

深溝街

劉家大門

  5

同上

 

第一初級

小學校

邊路街行宮巷

  4

同上

 

第二初級

小學校

上堡河神廟內(nei)

  2

同上

 

第三初級

小學校

下堡彌陀寺內(nei)

  2

同上

 

第四初級

小學校

縣城隍廟內(nei)

  2

同上

 

第五初級

小學校

下堡右營

永福寺廟

  3

同上

 

第六初級

小學校

深溝街馬王廟內(nei)

  2

同上

 

第七初級

小學校

上堡北觀音堂內(nei)

  1

同上

 

第八初級

小學校

下堡花兒(er) 巷

  1

同上

 

第九初級

小學校

橋東(dong) 四條胡同

  1

同上

 

 

1、  1930年察哈爾省立各學校及省教育機關(guan) 及全年經費

2           1930年全年19萬(wan) 餘(yu) 元數量分誌如下

序號

學校名稱及街址

分配經費

    

 1

土爾溝農(nong) 業(ye) 學校

17292

 

 2

仁壽街第一師範學校

18572

全年加炭費360

 3

上東(dong) 營第一師範附屬小學

2784

 

 4

下蒙古營第一女子師範學校

9876

 

 5

西大院第一女子師範附屬小學

3120

 

 6

下蒙古營第一女子師範附屬蒙養(yang) 園

915

全年加領炭費75

 7

民政廳街第一中學校

12374

每年加炭費120元、歲修費150元、運動費200

 8

玉帶橋街第一職業(ye) 學校

12768

全年加領炭費180

 9

宣化城內(nei) 第二師範學校

31580

 

 10

宣化城內(nei) 第二中學校

22840

 

 11

宣化城內(nei) 第二職業(ye) 學校

3487

 

 12

宣化城內(nei) 第二女子師範學校

1400

 

 13

聯合小學11

8810

均在張家口內(nei)

 14

清真小學校5

1800

在張家口內(nei)

 15

八旗第一、二高小學校

1440

均附設各旗群總管署內(nei)

 16

八旗初級小學校8

7440

每年加領旅費360元。

均附設各旗群總管署內(nei)

 17

三群初級小學校4處,

2632元,

每年加領全年旅費88元,均附設器群總管署內(nei) ,

 18

仁壽街通俗教育館

3600

每月有財政廳撥200,由學田租撥100元;

 19

仁壽街通俗演講所

2600

 

 20

教育公報處

2400

附設教廳內(nei)

 21

民眾(zhong) 教育辦事處

900

此款有學田租項下撥給,附設廳內(nei)

 22

民眾(zhong) 學校

1872

此款有學田租項下撥給;均在張家口

 23

農(nong) 民補習(xi) 學校4

4880

按辦理一期四個(ge) 月計算,有學田租項下轉撥;

均在張家口

 24

國外留學生津貼

 

2500

原定留英一名年支2000元,留日一名年支500元,留學國內(nei) 各大學生津貼3600元。

 

 

總計191652

全年加領臨(lin) 時費1533元。

資料來源:《中華教育界》186期“察哈爾省教育經費之統計”

 

2所列1930年察哈爾省政府的教育經費,照顧了社會(hui) 不同層麵的受教育需求。有普及型教育(小學、中學、師範)、女子教育、職業(ye) 類教育(農(nong) 民補習(xi) )、民族教育(回民學校、八旗學校)、社會(hui) 教育(通俗教育館與(yu) 演講所),等等。另外,1930年由察哈爾省設辦的公立新式學校,主要集中在張家口城區與(yu) 宣化城內(nei) 。

3、以《萬(wan) 全縣誌》、《察哈爾省通誌》統計

民國二十四年(1935),新修《察哈爾省通誌》與(yu) 重修的《萬(wan) 全縣誌》相繼完成編纂,作為(wei) 官家方誌,其中對於(yu) 本省內(nei) 及張家口城區內(nei) 的學校與(yu) 文化教育歸納其中。另有民國二十四年(1935)察哈爾省教育廳編輯的《察哈爾教育廳最近工作概況》,以頒布計劃、學風整頓、舉(ju) 行會(hui) 議等項為(wei) 綱目,詳盡總結了國民政府察哈爾省成立以來教育事業(ye) 的進展。

3      清末民初張家口城區內(nei) 縣立學校

序號

       

沿

 1

縣立第二小學校

堡內(nei) 掄才書(shu) 院

校舍52間、麵積155方丈、體(ti) 育場一處(筆者注:體(ti) 育場位於(yu) 書(shu) 院巷西頭、小營坊路南)

光緒三十二年維新改為(wei) 學堂(初級師範學堂)、三十四年改為(wei) 自治學社、宣統元年改為(wei) 高等學堂(高等小學堂),民國二十一年與(yu) 他校合並為(wei) “完全小學”。

 2

縣立第一女子小學校

深溝街劉家大門

校舍37間、體(ti) 育場一處在駝號巷。

光緒三十二年創設於(yu) 堡內(nei) 書(shu) 院西院,單另開門。民國十三年校長購買(mai) 民房搬遷至此。

(筆者注:掄才書(shu) 院前院西院,最早設為(wei) “淑範女學堂”)

 3

張家口九校辦公處

(筆者注:相當於(yu) 教育局設置)

南營房學校內(nei)

原在行宮廟巷,民國二十一年遷移

 4

張家口學校園

南營房

 

民國九年,萬(wan) 全縣張縣長因道署發樹苗二千株,委邑紳購地九畝(mu) ,栽樹並建築亭榭,名曰“張家口學校園”。

 5

張家口初級小學第一校

邊路街行宮廟內(nei) ,校舍13

光緒三十二年辦學校無人出資,經李紳景設法倡修廟貌,曆經五次築校。

 6

張家口初級小學第二校

上堡河神廟

校舍12

光緒三十二年辦,李紳景修建。

 7

張家口初級小學第四校

堡內(nei) 城隍廟

校舍9

清光緒三十三年辦,李紳景修建

 8

張家口初級小學第五校

南營房永福寺

校舍13

清光緒三十三年辦,經李紳景修建

 9

張家口初級小學第六校

深溝馬王廟

校舍10

民國四年,經李紳景勸募捐款修建改建。

 10

張家口初級小學第七校

上堡北觀音堂

校舍20

民國四年修葺

 11

張家口初級小學第八校

南馬圈張花園租賃民房7

民國五年成立

 12

張家口初級小學第九校

橋東(dong) 四條胡同,

租賃怡安公司房院7間。

民國五年成立

資料來源:民國版《萬(wan) 全縣誌·卷七·建設》匯總

李茹“清末民初察哈爾地區新式教育發展初探”利用《察哈爾省通誌》做出省內(nei) 小學校建設情況統計,16個(ge) 縣共計縣立小學100所、村鎮立小學校(所)1690所。另有省立中學3所、教會(hui) 私立中學1所、職業(ye) 學校6所、師範學校14所(含鄉(xiang) 村師範11所),沒有大學設立。

4     1935年察哈爾省立張家口、宣化等地學校列表

序號

       

沿

 1

張家口中學校

張家口明德大街路東(dong)

1915年八旗二等學校改察哈爾特別區第一中學,1929年改察哈爾省立第一中學,1934年改稱察哈爾省立張家口中學校。

 2

張家口師範學校

明德大街路東(dong)

1916年察哈爾特別區創立師範講習(xi) 所,再改察哈爾特別區立師範學校,1919年附設蒙古師範講習(xi) 班,1928年改察哈爾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34年改稱察哈爾省立張家口師範學校

 3

張家口女子師範學校

上堡蒙古營

1925年察哈爾特別區初創第一師範女子部,合並區立女子高初級小學校後改稱察哈爾特別區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1928年改察哈爾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1934年改稱察哈爾省立張家口女子師範學校。

 4

宣化中學校

宣化城柳川書(shu) 院內(nei)

光緒二十八年(1902)柳川書(shu) 院改宣府官立中學堂,1912年改直隸省立宣化中學,1917年改直隸省立第16中學,1928年改河北省立第16中學,再改察哈爾省立第二中學校,1934年改稱察哈爾省立宣化中學校

 5

宣化女子初級中學校

宣化城內(nei) 舊縣署

1923年成立直隸省立第四女子師範學校,1929年改察哈爾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1934年改察哈爾省立宣化女子師範學校,再改稱察哈爾省立宣化女子初級中學。

 6

宣化師範學校

宣化城內(nei) 彌陀寺舊址

1917年創立直隸省立第五師範學校,1928年改察哈爾省立第二師範學校,1934年改稱察哈爾省立宣化師範學校

 7

宣化工業(ye) 職業(ye) 學校

宣化縣前貢院舊址

1933年,原省立張家口第一職業(ye) 學校與(yu) 省立宣化第二職業(ye) 學校合並後改為(wei) 省立職業(ye) 學校,是年再次拆分再合並稱為(wei) 宣化工業(ye) 職業(ye) 學校。

 8

張北畜牧科職業(ye) 學校

張北縣城內(nei)

1933年省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刊學校停辦遷址,改辦畜牧科職業(ye) 學校,1934年選址張北縣,成立省立張北畜牧科職業(ye) 學校

 

私立中學(附)

 

 

 1

私立張家口塞北初級中學校

張家口長壽大街

1931年籌備,1932年成立察哈爾私立塞北中學,1934年改稱私立張家口塞北中學校

 

省立小學校

 

 

 1

張家口第一小學校

(上堡)上蒙古營

1925年張家口先後成立平民小學10所,1928年改察哈爾特別區立小學校,1929年改稱察哈爾省立小學校(聯合校製),1933年由第157校改組為(wei) 察哈爾省立第一小學校,1934年改稱張家口第一小學校。

 2

張家口第二小學校

(下堡)一支船街

1933年由第249校改組為(wei) 察察哈爾省立第二小學校,1934年改稱張家口第二小學校

 3

張家口第三小學校

(河東(dong) )土爾溝

1933年由聯合第3學校改組為(wei) 察哈爾省立第三小學校,1934年改稱張家口第三小學校。

 4

張家口第四小學校

(河東(dong) )寶善街

1933年由聯合第8小學改組為(wei) 察哈爾省立第四小學校,1934年改稱張家口第四小學校

 5

張家口農(nong) 村實驗小學校

大境門外東(dong) 窯村

1933年由聯合第6小學改組為(wei) 察哈爾省立農(nong) 村實驗小學,1934年改稱張家口農(nong) 村實驗小學校

 6

張家口師範附屬小學校

(上堡)上東(dong) 營

1913年創立,1932年改名實驗小學校,1934年改稱張家口師範附屬小學校。

 7

張家口女子師範附屬小學校,

(上堡)西大院,

1925年成立,原名附屬小學,1932年改稱實驗小學,1934年改稱張家口女子師範附屬小學校。

 

 

省立幼兒(er) 園

 

 

 1

張家口女子師範學校幼稚園、

張家口中山公園

1927年成立

 

另外歸入察省公立學校的還有:宣化師範附屬小學校、宣化女子師範附屬小學校;八旗第一小學校、八旗第二小學校;左翼牧場小學校、右翼牧場小學校;正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鑲黃旗等六所初級小學校;牛羊群與(yu) 商都牧場二所初級小學校。

1935年《察哈爾教育廳最近教育工作概況(附表二)》補充有私立養(yang) 正中學校。

41937年察哈爾省及張家口城區學校建製

1937年元月許晚成編著的《全國大中小學校調查錄》出版,由蔡元培題詞、著名出版人黃警頑與(yu) 國學大家唐文治撰序,雖為(wei) 民間調查,但其調查內(nei) 容豐(feng) 富,成為(wei) 一部全麵反映中國各省區教育建置的重要曆史文獻。表四與(yu) 表五為(wei) 此件文獻“察哈爾部”的相關(guan) 摘錄

 

5     1937年統計察哈爾省立中學校、私立中學校

  

開辦時間

校舍

每學期

 

每學期

學生費用

辦校方針

存在問題

張家口中學

1915.04

租賃

與(yu) 自建

11266

無學費,其它費40

遵照教育宗旨;

校舍狹窄等

張家口

師範學校

1916.01

租賃

與(yu) 自建

15380

無學費,其它費30

造就健全師資等;經費困難

張家口女子

師範學校

1925.07

租賃

11312

無學費,其它費18

堅忍耐苦有用;校舍狹窄、生源不足等

張家口女子師範學校幼稚園

 

 

 

 

地址在張家口中山公園

宣化中學

1902

自建

20902

無學費,其它費100

遵照教育宗旨;經費困難設備欠缺

宣化女子

初級中學

1923.04

自建

10800

學費1元,它費20

勤儉(jian) 樸素耐勞;招生困難

宣化

師範學校

1917.01

自建

每月

3400

無學費,它費約20

道德學術技能;課程繁重與(yu) 實際無關(guan) 等

宣化工業(ye) 職業(ye) 學校

1931

自建

17484

無學費,它費約20

有自謀生活技能;經費困難,工業(ye) 少難就業(ye)

張北畜牧科

職業(ye) 學校

1934.04

自建

及新建

11520

無學費,它費約12

造就牧畜專(zhuan) 門人才;夥(huo) 食困難、缺燃料

 

 

 

 

 

 

私立

塞北中學

1932.08

自建

新建

4000

學費12

力驕空疏惡

好學力行知恥

私立養(yang) 正中學

(張北縣南壕塹)

1921.08

自建

1萬(wan) 元

學費25元,它費30

訓練小學師資;辦師範科有困難

 

6    1937年統計察哈爾省立、張家口私立、旗群等小學校

    

    

    

   

張家口

女子師範附小

張家口西大院

宣化師範附小

宣化城內(nei)

張家口

師範附小

張家口上東(dong) 營

宣化女師附小

宣化城內(nei)

張家口

第一小學

張家口蒙古營

張家口第一小學第一分校

張家口下東(dong) 營

張家口第一小學第二分校

張家口棋杆院

張家口

第二小學

張家口一支船

張家口第二小學

第一分校

張家口堡內(nei)

張家口第二小學

第二分校

張家口南營房

張家口

第三小學校

張家口土爾溝

張家口

第四小學校

張家口寶善街

張家口

農(nong) 村實驗小學

口外東(dong) 窯子村

 

 

旗群小學校

 

 

 

八旗第一小學

康保縣城內(nei)

大恒隆寶號轉

八旗第二小學

平綏鐵路

平原地

正白旗小學

康保縣郵局轉正白旗總管公交署

右翼牧場小學

沽源縣平定堡

華記蒙莊轉

左翼牧場小學

寶昌縣城內(nei)

喬(qiao) 丹九先生轉

正藍旗小學

康保縣城內(nei)

大恒隆寶號轉

鑲紅旗小學

平綏路

卓資山郵局轉

正紅旗小學

平綏路

十八台郵局轉

鑲藍旗小學

平綏路

卓資山郵局轉

鑲黃旗小學

康保縣

東(dong) 門外安家店轉

牛羊群小學

張家口旗群十二旗聯合政務辦事處

商都牧群小學

張家口旗群十二旗聯合政務辦事處

 

 

 

 

以下為(wei) 私立

 

 

 

張家口

培植小學

張家口西豁子

張家口

職工小學

張家口車站

張家口

清真一小

張家口

西關(guan) 清真寺

張家口

(清真)第二小學

張家口

元台子清真寺

張家口

(清真)第三小學

張家口

黑達子溝清真寺

 

 

 

1至表6依據1937年之前相關(guan) 曆史文獻所統計,主要展示了此期間的察哈爾特別區立、察哈爾省立、直隸萬(wan) 全縣立等各類教育事業(ye) 在張家口城區內(nei) 的分布概況。由於(yu) 幾種文獻所呈現的訊息不盡相同,各件中含有交叉與(yu) 重疊訊息,或有不十分確切之記述,本文未對各件文獻中的相關(guan) 訊息做統一歸納,目的在於(yu) 展現各件曆史文獻的特點,使讀者可以從(cong) 中看到20世紀初葉張家口城區內(nei) 教育事業(ye) 的整體(ti) 演變與(yu) 順序傳(chuan) 承。

二、近代張家口地域文化教育事業(ye) 的進展特征

現在的張家口行政轄治地域之內(nei) ,依據舊時代各縣地方誌書(shu) 中記載的書(shu) 院,近代最為(wei) 著名的有宣化府城內(nei) 的“柳川書(shu) 院”、蔚縣的“暖泉書(shu) 院”、萬(wan) 全縣城內(nei) 的“嘉禾書(shu) 院”、張家堡內(nei) 的掄才書(shu) 院”等等,這幾座書(shu) 院在清光緒朝末期時代變革之影響下,均演變為(wei) 適應新的教育方式的學堂、學校。故此民國版《萬(wan) 全縣誌》有“維時我縣設立新學堂,係創始時代就原有之書(shu) 院改其名稱者居多數,此普通之情形也”所述。

進入二十世紀後,由於(yu) 舊時代民眾(zhong) 接受普及型正規教育水平非常低下,(直隸省)萬(wan) 全縣立、(察哈爾特別區)區立、察哈爾省立各類學校如雨後春筍在張家口城區建立,尤其是民國後國家教育部門逐步公布了教育事業(ye) 相關(guan) 各類教育大綱,開辦了各種形式的教育,完善了近代教育體(ti) 係的組成結構,以下簡要分述。

1、師範學校。在任何時期、任何地域之內(nei) ,教育事業(ye) 的成長發展首先需要充足的師資資源。民初“……常患乏教員之選,識者憂之,所以有議設師範學校之舉(ju) 也。先是直省學區規定五,第一設在天津、第二保定……(宣化)故以第五名之”。“宣化師範學校”由此成為(wei) 現張家口地域內(nei) 最早設立在城市間的正規省立師範學校,同時期張家口城區內(nei) 成立了“(察哈爾特別區)師範講習(xi) 所”。而相對廣大農(nong) 村教育,鄉(xiang) 村師範學校最早是由清末的鄉(xiang) 村“勸學所”改製而成,其後鄉(xiang) 村師範學校普遍在各縣鄉(xiang) 村設立。不同層次的師範學校,目的為(wei) 普及民眾(zhong) 教育而做基礎師資培養(yang) ,而鄉(xiang) 村師範學校的教育目的更在於(yu) “勸學”、“示範”,促進更多的農(nong) 村孩子接受教育。

2、社會(hui) 教育。民國早期社會(hui) 教育呈現了社會(hui) 進步的一個(ge) 側(ce) 麵,1915年北京政府《教育部擬定社會(hui) 教育各項規程》言之:民智待開,學校教育尚未普及,非實施社會(hui) 教育無以謀啟□而資興(xing) 感,是項教育範圍極廣。社會(hui) 教育主要開展在在城鎮中,由通俗演講所、通俗教育館、圖書(shu) 閱報室或圖書(shu) 館等組成,逐漸固定為(wei) 民眾(zhong) 教育館的形式。其教育方式多樣化,有露天演講、無線電廣播、短期小學班、成人補習(xi) 班、雜誌日報閱覽、壁報、巡回書(shu) 車送書(shu) ,等等。這種社會(hui) 教育的方式,使廣大的社會(hui) 平民有機會(hui) 得到文化知識的熏陶。

以《察哈爾省通誌》記,1922年察哈爾特別區成立通俗演講所,附設平民學校及閱報處,1925年設立圖書(shu) 館,1932年由通俗演講所及教育館(圖書(shu) 館)合並改組為(wei) “察哈爾省立民眾(zhong) 教育館”。以1935年察哈爾省立民眾(zhong) 教育館《開荒》第五期所列,其內(nei) 容豐(feng) 富多彩。另外,萬(wan) 全縣、蔚縣、宣化縣、張北縣、延慶縣、陽原縣、涿鹿縣、懷安縣、左鎮(左衛)、龍關(guan) 縣、寶昌縣、商都縣,皆成立有民眾(zhong) 教育館,其中涿鹿、懷安二縣平民社會(hui) 教育起步最早,為(wei)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宣統元年(1909);蔚縣民眾(zhong) 教育館最多,有八處。

3、女子教育。中國封建社會(hui) 二千多年,女童、女子接受教育程度非常低,普遍為(wei) 文盲。二十世紀後,女子接受教育成為(wei) 社會(hui) 進步的重要表現。張家口地域內(nei) 最早的女子教育學堂,以《萬(wan) 全縣誌》所記,是創立於(yu) 清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年、1906)的“張家口第一女子小學堂”,校址在掄才書(shu) 院西院。筆者依據曆史檔案“萬(wan) 全縣開辦淑範女學堂繕具章程及教習(xi) 學生姓氏清冊(ce) 呈請立案稟並批” 予以考證:茲(zi) 於(yu) 八月二十九日(乙巳年、1905927日)開學,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學生十人俱欣欣然情殷嚮學經。淑範女學堂設學宗旨,在於(yu) 以女學輔助家庭教育,令七歲以上之十二歲幼女入焉,學堂設在掄才書(shu) 院之西偏院,另門出入……。故此,掄才書(shu) 院西院的女子學堂開辦時間早於(yu) 《萬(wan) 全縣誌》所記光緒三十二年,名稱為(wei) “淑範女學堂”。

   4、智職技能培訓。近代以來,民眾(zhong) 識字率不高,生活生存技能低下,如何開啟民智、加強職業(ye) 基礎訓練。1925年前張家口有察哈爾實業(ye) 學校與(yu) 職業(ye) 學校,1930年代開辦了多所民眾(zhong) 學校、農(nong) 民補習(xi) 所等機構。“民眾(zhong) 學校辦法大綱”規定了民眾(zhong) 教育的宗旨:是根據三民主義(yi) 授與(yu) 年長失學者加以簡易之智職技能,使適應社會(hui) 生活為(wei) 宗旨。 “平民教育促進會(hui) ”規定平民教育的目的是教人……第一要有知識力、第二要有生產(chan) 力、第三要有公共心,換言之即民智、民生、民德。

5、清末民初張家口城區內(nei) 小學校建立與(yu) 教育學製方麵。察哈爾特別區立學校由於(yu) “借治”於(yu) 張家口城區,故此區立學校校址皆為(wei) 租賃。而以民國版《萬(wan) 全縣誌》所例,10所小學校有6所為(wei) 廟堂改建,2所小學租賃民房。另外,自光緒三十二年至民國四年中,有5所廟堂改建小學校工作是由張家口士紳李紳景負責善捐、修建。

學製方麵清末始稱初級小學堂、高級小學堂,民國改稱初級小學校、高級小學校。民初確定初級小學為(wei) 4年、高級小學3年,再改四二製(初小4年、高小2年)。同具有初小與(yu) 高小年級的學校稱為(wei) “完全小學”(簡稱完小),張家口城區的小學校,直至1964年筆者的小學畢業(ye) 證書(shu) 仍為(wei) “高小畢業(ye) 證”。

結語

從(cong) 清末民初至1937年間,“察省僻處邊陲,地瘠民貧,益以災患頻仍、農(nong) 村破敗,文化幼稚,教育事業(ye) 推行甚感困難。”察省教育廳深感“文化事業(ye) 是以興(xing) 學三十年,教育之發展既微……視諸內(nei) 地猶有愧色。本文利用了幾件曆史文獻,就二十世紀初葉張家口城區與(yu) 周邊縣區的教育事業(ye) 、學校建置與(yu) 發展過程做出階段性簡單沿革考略與(yu) 綜述。從(cong) 中可以看到與(yu) 中國近代教育進程相比較呈落後狀態,本地域的教育事業(ye) 側(ce) 重於(yu) 青少年的基礎教育、民眾(zhong) 社會(hui) 教育、女子教育等方麵,缺失高等教育事業(ye) 。

教育事業(ye) 是國家興(xing) 旺之本,社會(hui) 的進步與(yu) 變革必將推動教育事業(ye) 的發展,二十世紀中葉張家口迎來了教育事業(ye) 的興(xing) 盛期。

Copyright © ac米兰官方 . All Rights Reserved 米兰足球国际俱乐部官网 版權所有
建議使用1440×900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8.0以上版本的IE瀏覽器訪問本站

地址:張家口市橋西區長青路19號
聯係電話:13903236923 / 0313-802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