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論壇
您現在的位置: 張家口米兰足球国际俱乐部官网 > 關於我們 > 學者論壇 > 正文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察哈爾教育研究——以河北建築工程學院為例
文章來源:曹 宇    發布日期:2023/8/15    點擊數:1259 次

“察哈爾”是一個(ge) 隨著曆史的進程不斷變動的區域。從(cong) 編旗設領,立都統,置行省,始於(yu) 1675年,終於(yu) 1952年,長達278年。清代對察哈爾地區的統治除了直隸口北道所轄口內(nei) 各縣外,口外采取二元管理體(ti) 製。一方麵,察哈爾地區設置有察哈爾十二旗群及錫林郭勒盟各劄薩克旗;另一方麵,又先後設立張家口、多倫(lun) 諾爾、獨石口、豐(feng) 鎮、寧遠、興(xing) 和、陶林等廳。察哈爾整體(ti) 屬於(yu) 草原文化,受蒙古族影響較深,因此在曆史上具有較為(wei) 鮮明的遊牧文化特征,同中原儒家文化相比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但由於(yu) 萬(wan) 裏茶道的核心路段貫穿整個(ge) 察哈爾域內(nei) ,其交通路況雖然由於(yu) 惡劣的環境較為(wei) 險峻,但卻屬通暢。所以近代以來,由於(yu) 察哈爾距離北京較近,因此也發展成為(wei) 一處早期的革命策源地。雖然大量的白銀賦稅由察哈爾的張家口流向清政府,但由於(yu) 商人大多屬山西籍,白銀基本為(wei) 流過並非留下,因此並沒有改變察哈爾落後的經濟狀況。所以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察哈爾具有草原文化、農(nong) 耕文化和紅色文化,但其城市建設及經濟發展皆比較落後。新中國成立後,為(wei) 了促進察哈爾省加快工業(ye) 化和城市化建設,改變傳(chuan) 統的少數民族地區相對落後的麵貌,在察哈爾省專(zhuan) 門設立了以建設類人才培養(yang) 為(wei) 主的工業(ye) 院校,當然,學校也是為(wei) 了全國的建設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人才,但重點是為(wei) 了服務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教育是推動社會(hui) 發展的關(guan) 鍵要素,教育既可以培養(yang) 社會(hui) 所需的各種人才,還可以帶動周邊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當地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察哈爾工學院的成立說明黨(dang) 和國家對察哈爾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視。特別是其學科設置更體(ti) 現了黨(dang) 和政府對於(yu) 改善察哈爾省麵貌的迫切心情。

一、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辦學宗旨

1949年1月9日,中央下發了成立察哈爾省政府並任命張蘇、李濟寰為(wei) 省政府主席的通知。為(wei) 了改變察哈爾省的落後麵貌,同時也由於(yu) 新中國成立後,亟需各類專(zhuan) 業(ye) 人才,在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hui) 議勝利召開後,為(wei) 培養(yang) 建設類人才,1950年8月河北建築工程學院應運而生,初名為(wei) “察哈爾省張家口技術學校”,屬省政府領導,由於(yu) 學校的開辦初衷是為(wei) 了為(wei) 黨(dang) 和國家培養(yang) 水利人才,因此業(ye) 務上由省水利局領導,同年11月1日在堡子裏察哈爾省水利局小禮堂舉(ju) 行了開學典禮,當時學校的領導是顧文鬱副校長,代理校長工作(籌建校舍),隨即籌備建立工會(hui) 組織。1951年10月14日召開會(hui) 員大會(hui) ,選舉(ju) 產(chan) 生了工會(hui) 委員會(hui) ,當時會(hui) 員有141人。學校第一屆招水利專(zhuan) 業(ye) 學生40人。察哈爾張家口技術學校創建時,主要是在北京及察哈爾省所轄張家口、宣化兩(liang) 地招應屆初中畢業(ye) 生及社會(hui) 知識青年,兩(liang) 批錄取85人。1951年6月按照省政務會(hui) 議的決(jue) 定,統一技術學校、農(nong) 校醫專(zhuan) 、財經學院及輪訓班合並為(wei) 察哈爾建設學院,由省政府直接領導。在此期間恰全國中等技術教育會(hui) 閉幕,根據會(hui) 議精神,再度變更計劃,於(yu) 1951年8月25日改稱“察哈爾工業(ye) 學院”,新成立土木科。在張家口、宣化、大同、北京招生。其中北京1017人,張、宣、大地區錄取328人,共計1345人。在校生1021人。1952年,院係調整後,在華北聯合招生團及察哈爾省統一招生委員會(hui) 領導下,在張家口、宣化、大同、廣州四地招初中生218名,其中在廣州招錄144名。在校生962人。因教室等困難,一部分留北京、一部分來張家口,使全院學生達到1012人。當時學校的組織機構包括教導處和秘書(shu) 處。

1952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召開全華北工業(ye) 性質中等技術學校的整頓及調整會(hui) 議,決(jue) 定從(cong) 8月開始將學校的水利係三個(ge) 正規班調整到清華大學,第四班(補習(xi) 班)由全國高等教育招生委員會(hui) 統一分配到各大學,機電科一、六兩(liang) 個(ge) 班98人調整到大同煤礦職業(ye) 學校,暑期後將機電科變為(wei) 機械科,原機電科經調整後剩下230人。調走的水利係和機電科的學生共258名。後來,學校的機械科又調整至天津工業(ye) 學校(現河北工業(ye) 大學)。由此可見,察哈爾省當時為(wei) 了全國的教育也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不久後,在同年察哈爾省撤銷。察哈爾省工業(ye) 學校又一次更名為(wei) 華北工業(ye) 學校,河北建築工程學院珍藏的《察哈爾工業(ye) 學院簡況》中記載了這一段曆史。

二、高度重視、積極辦學的教育理念

當時察哈爾省政府通過各種渠道陸續從(cong) 大城市調入教師和工程技術人員擔課。教師都是高水平、高素質、高學曆的人才,其中很多都為(wei) 名校畢業(ye) 。例如李應老師,1943年在輔仁大學學習(xi) ;駱侖(lun) 老師,1946年入北京大學化學係讀書(shu) ,1948年12月在北京師範大學讀書(shu) ;顧文鬱老師,1936年畢業(ye) 於(yu) 河北正定師範學校;江櫓老師,就讀於(yu) 山西民族革命大學;王慶堯老師,畢業(ye) 於(yu) 天津大學水利係;馬獻琨老師,畢業(ye) 於(yu)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係;駱長裏老師,畢業(ye) 於(yu) 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係;王霖祥老師,畢業(ye) 於(yu) 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係等等。放到如今,這些教師也是難得的名校高知。可見當時省政府對教育的高度重視,想法設法招賢納士,發展教育、培養(yang) 人才。

學校的領導幹部由來自解放區的同誌擔任。例如張蘇同誌,在擔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期間,創建了張家口技術學校。張蘇同誌是張家口蔚縣人,是我黨(dang) 在張家口地區的重要革命領導人,1950年11月學校成立時,曾親(qin) 臨(lin) 講話。1951年8月察哈爾工業(ye) 學院成立後,兼首任院長,在開學典禮上提出了辦校四原則。在擔任學院院長前及在任期間,張蘇同誌曆任冀察行署主任、察哈爾省主席,察哈爾省撤銷後,張蘇同誌又相繼擔任了華北行政委員會(hui) 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等職。黨(dang) 的八大二次會(hui) 議上被選為(wei) 候補中央委員。1982年被選為(wei) 中共十二大代表,1984年被選為(wei) 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hui) 委員,1987年作為(wei) 特邀代表參加中共十三大。張蘇院長身材高大,嗓門洪亮,給學生作報告時從(cong) 不照本宣科。他教導學生要努力學習(xi) ,掌握技能,將來為(wei) 改變張家口的落後麵貌去工作。除了張蘇院長,省政府還派出原察哈爾省中蘇友好協會(hui) 秘書(shu) 長郝少堯任學院秘書(shu) 處處長、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主持學院全麵工作。1951年9月,又派原察哈爾省電信指揮局局長莊頃任教導處主任,李尚仁任教導處副主任,負責教學及學生工作。張蘇調華北行政委員會(hui) 後,於(yu) 1951年10月8日,省政府發文任命省政府副主席孫敬文兼任院長,省政府副主席王夢齡兼任副院長。1948年,張家口解放後,孫敬文同誌曾任張家口市長。孫敬文擔任院長直到1952年察哈爾省撤銷,後任化學工業(ye) 部副部長。1952年1月,省政府任命莊頃任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兼教導處主任。1952年7月,韓登科調來任學院黨(dang) 委專(zhuan) 職副書(shu) 記。從(cong) 學校當時領導的級別和威望也不難發現察哈爾省對於(yu) 教育的高度重視,省政府一把手親(qin) 自抓教育、謀發展,千方百計為(wei) 察哈爾省高等教育的發展創造條件、爭(zheng) 取資源。

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艱難曆程

1952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召開華北工業(ye) 性質技術學校的整頓調整會(hui) 議,於(yu) 1952年10月10日根據省政府令將察哈爾工業(ye) 學院更名為(wei) “察哈爾工業(ye) 學校”,設水利、土木、機械三科。學校隻保留了中專(zhuan) ,變為(wei) 中等技術學校。校長辦公室(下設人事、文書(shu) 、收發),教務處(下設教務股、普通課學科委員會(hui) 、基礎技術課學科委員會(hui) 、水利科、土木科、機械科、實習(xi) 工廠、圖書(shu) 館和總務處)。為(wei) 加強黨(dang) 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學校黨(dang) 支部下設組織股、政治思想教育股,並配備專(zhuan) 職政治輔導員。學校認真落實黨(dang) 的政策,團結廣大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注意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其間,黨(dang) 組織逐步建立、健全,黨(dang) 員隊伍不斷壯大。進行了愛國主義(yi) 教育,在學生中樹立“為(wei) 祖國而學習(xi) 的思想”。與(yu) 此同時,健全了黨(dang) 團組織,培養(yang) 師生中進步分子,發展了部分師生入黨(dang) 。學生中團員數量也有較大發展,並建立了正常政治學習(xi) 製度及教學秩序。適應青年學生特點開展了各種文體(ti) 活動,組織建校勞動,並發動抗美援朝捐獻活動,學生們(men) 節衣縮食捐獻280萬(wan) 元、寒衣95件。1950年8月,在招收第一批學生不久,學校就成立了團支部(當時為(wei) 中國新民主主義(yi) 青年團張家口技術學校支部委員會(hui) ),僅(jin) 有團員13名。1951年在學院黨(dang) 總支的領導下成立了學院團總支委員會(hui) ,共有團員170名。1952年8月,召開了第一次團員代表大會(hui) ,選舉(ju) 產(chan) 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yi) 青年團察哈爾工業(ye) 學院總支部委員會(hui) 。對於(yu) 黨(dang) 團工作的重視極大的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

當時的學校環境十分艱苦,由於(yu) 物資的匱乏,北方的師生隻吃窩頭,是為(wei) 了將為(wei) 數不多的米飯留給吃不慣麵食的南方師生。而南方師生為(wei) 了不給學校添麻煩,都努力克服自身的困難,主動改變飲食習(xi) 慣。當時學校所在地就在如今建國路上,那時幾乎沒有平整寬闊的道路。在高低不平的山頭上畫著大大小小的白圈,據說是為(wei) 了嚇走狼等危險野生動物。學校開大會(hui) 也沒有禮堂,張蘇院長就帶領著師生到不遠的女子學校(今張家口第十中學院內(nei) )借用禮堂開會(hui)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師生艱苦奮鬥,發揚南泥灣精神,親(qin) 自參加勞動,苦幹兩(liang) 年,使學校建築麵積達到15000平方米,學校的建設者代表還參加了由朱德副主席親(qin) 自出席的建設工程部和城市建設部先進生產(chan) 者代表大會(hui) 。以此反應出察哈爾省高等教育界克服困難,自力更生的精神麵貌。

四、結語

隨著大行政區的撤銷,內(nei) 蒙古自治區承擔了蒙古族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hui) 發展功能,因而具有相似民族構成的察哈爾省其存在意義(yi) 降低,最終察哈爾省成為(wei) 曆史,被撤銷並拆分至河北、內(nei) 蒙、山西等地,其中察哈爾省劃分至河北、山西的區域則屬於(yu) 這些省份的偏遠地區,原察哈爾省首府張家口的城市地位也隨之下降。察哈爾工學院更名,學校的建製、發展都明顯呈現出速度減緩的趨勢。這說明城市地理位置對於(yu) 教育的重要影響。而這一影響在很多欠發達地區都有體(ti) 現。

與(yu) 同期成立的具有相似專(zhuan) 業(ye) 設置的院校相比,河北建築工程學院的發展可謂充滿了坎坷。這所學校紮根塞外,堅持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不同於(yu) 大多數建設類高校坐落於(yu) 經濟勢力較強、城市麵貌較好的地區,河北建築工程學院始終屹立在張垣大地上。雖然察哈爾省的撤銷對學校的發展產(chan) 生了較大的影響,但是學校一直秉持艱苦樸實勤奮進取校風和求實進取的校訓,這一文化根源同察哈爾地區的曆史、民風、文化有著密切的關(guan) 係。一方水土養(yang) 一方人,察哈爾省雖然已成為(wei) 曆史,但其具有的獨特曆史文化、風土人情、區域特色已經深深融入與(yu) 其緊密相連的各項事業(ye) 之中。回望河北建築工程學院成立之初的歲月,可以發現新中國成立初期察哈爾省的規劃、定位和發展宏圖。今天我們(men) 記載這一段曆史,是為(wei) 了展現察哈爾省那一段艱苦創業(ye) 的激情歲月,更是為(wei) 了激勵當代人投身家鄉(xiang) 建設、立誌服務人民的遠大理想。

 

作者簡介:曹宇,河北建築工程學院黨(dang) 委宣傳(chuan) (統戰)部副部長、中特基地建院首席專(zhuan) 家等。

Copyright © ac米兰官方 . All Rights Reserved 米兰足球国际俱乐部官网 版權所有
建議使用1440×900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8.0以上版本的IE瀏覽器訪問本站

地址:張家口市橋西區長青路19號
聯係電話:13903236923 / 0313-802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