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an) 於(yu) 察哈爾名稱的來源,至今眾(zhong) 說不一,其一說察哈爾是蒙古“大汗衛士”的意思,其二說察哈爾是蒙語中“邊”的意思,還有說察哈爾是“白海”的意思。目前,第一種說法正在逐漸被人們(men) 所接受。
察哈爾是一種組織形式,最早可追溯到成吉思汗時期的怯薛。怯薛,為(wei) 突厥—蒙古語,意為(wei) 輪流宿衛。1204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自己的護衛軍(jun) ,並將護衛軍(jun) 擴充為(wei) 一萬(wan) 人。其成員大多來自萬(wan) 戶、千戶、百戶、十戶那顏(意為(wei) 官人、貴族)子弟及其伴當。達延汗,是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孫,元順帝的第八世孫,在他統治時期,分封諸子,建左右六個(ge) 萬(wan) 戶:左翼三萬(wan) 戶為(wei) 察哈爾萬(wan) 戶、兀良哈萬(wan) 戶和喀爾喀萬(wan) 戶;右翼三萬(wan) 戶為(wei) 鄂爾多斯萬(wan) 戶、土默特萬(wan) 戶和永謝步萬(wan) 戶。左翼三萬(wan) 戶由大汗直接統轄,大汗駐帳於(yu) 察哈爾萬(wan) 戶。蒙古國時期,怯薛製度一直延續,成為(wei) 蒙古大汗不可或缺的禦用軍(jun) 團。
明後期,察哈爾部落在蒙古各部中最為(wei) 強大,占據熱河、察哈爾、綏遠區域,擁有八大營24部,該部首領林丹汗,自稱蒙古大汗,對周圍部落肆意侵擾。正在興(xing) 起的後金首領皇太極采取了恩威並施的“征撫”辦法,積極爭(zheng) 取那些願意歸順的部落,對察哈爾部則實行武力征服。皇太極將察哈爾部安置於(yu) 義(yi) 州,分設左右翼察哈爾八旗,設都統和副都統管轄,封林丹汗之子額哲為(wei) 親(qin) 王,並將喀塔格格嫁給他。康熙十四年(1675年),在平息布爾尼叛亂(luan) 後,清朝又將察哈爾部正式編為(wei) 朝廷直接控製的察哈爾八旗和四牧群,並管理張家口軍(jun) 台署、張家口驛傳(chuan) 道署和欽差戶部署。察哈爾八旗新牧地的範圍,大體(ti) 相當於(yu) 今烏(wu) 蘭(lan) 察布盟集寧市,察哈爾右翼前、中後三旗,卓資縣、商都縣、化德縣、豐(feng) 鎮縣、涼城縣、興(xing) 和縣和錫林郭勒盟正藍、正鑲白、鑲黃、太仆寺等4旗,多倫(lun) 等縣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