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最早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中共軍(jun) 隊考略
郎琦 張金輝
(河北北方學院法政學院,河北張家口,075000)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9日,蘇聯紅軍(jun) 出兵中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抓住這個(ge) 千載難逢的機會(hui) ,命令長城沿線的軍(jun) 隊積極向北發展,配合蘇軍(jun) 作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人民軍(jun) 隊與(yu) 蘇軍(jun) 分別會(hui) 師張家口以北、承德等地區。所謂會(hui) 師,是指獨立行動的部隊在戰地的會(hui) 合。對中共領導的人民軍(jun) 隊與(yu) 蘇軍(jun) “首次會(hui) 師”問題的研究,可呈現抗戰勝利前夕,中共領導的人民軍(jun) 隊,堅定執行中央“針鋒相對、寸土必爭(zheng) ”的戰略方針,積極向北發展與(yu) 其會(hui) 師,配合蘇軍(jun) 收複國土的曆史情景。
一
抗日戰爭(zheng) 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抗日武裝有東(dong) 北抗日聯軍(jun) (以下簡稱“抗聯”)、八路軍(jun) 、新四軍(jun) 及華南各抗日縱隊。1945年8月9日,毛主席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進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蘇聯及其他同盟國作戰。”8月10日,《解放日報》載毛澤東(dong) 、朱德致電斯大林的電報:“我們(men) 代表中國人民,對蘇聯政府的對日宣戰,表示熱烈的歡迎。中國解放區的一萬(wan) 萬(wan) 人民及其軍(jun) 隊,將以全力配合紅軍(jun) 及其他同盟國軍(jun) 隊消滅萬(wan) 惡的日本侵略者”。同日,朱總司令發布了抗日大反攻第一號命令,11日,朱總司令又連續發出第二至第七號命令,命令解放區軍(jun) 民舉(ju) 行抗日反攻作戰。其中,命令各部向東(dong) 北開進,配合蘇軍(jun) 作戰。“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向盟國投降。8月18日,關(guan) 東(dong) 軍(jun) 司令官山天乙三大將召集各兵團司令會(hui) 議,下令全軍(jun) 停止抵抗……”。因此,積極配合蘇軍(jun) 作戰成為(wei) 全國各地解放區軍(jun) 民的自覺行動。同時,中共中央抽調八路軍(jun) 、新四軍(jun) 幹部挺進東(dong) 北,“特別是抽調山東(dong) 、華中的主力部隊進入東(dong) 北,與(yu) 蘇聯紅軍(jun) 共同殲滅東(dong) 北境內(nei) 的日偽(wei) 軍(jun) ”。中共中央的決(jue) 策使得中共領導的人民軍(jun) 隊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成為(wei) 較為(wei) 普遍的現象。
二
1945年8月,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有著不同的抗日鬥爭(zheng) 活動區域,活動區域接近蘇軍(jun) 進攻或進駐地點,是實現與(yu) 其首次會(hui) 師的重要前提,另外,蘇軍(jun) 出兵中國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抗日武裝在1945年8月即與(yu) 蘇軍(jun) 廣泛會(hui) 師,但蘇軍(jun) 活動範圍僅(jin) 限於(yu) 東(dong) 北三省及熱河、察哈爾,未有資料顯示蘇軍(jun) 駐留中國其他省市,所需考證的問題即是“首次會(hui) 師”的具體(ti) 時間與(yu) 地點。
總體(ti) 來說,“抗聯”的抗日鬥爭(zheng) 活動區域在東(dong) 北及遠東(dong) 蘇聯境內(nei) ;八路軍(jun) 是華北及長城沿線;新四軍(jun) 是華中及兩(liang) 淮地區;華南各抗日縱隊主要集中在珠江、海南島等地。
從(cong) 以上中共軍(jun) 隊抗日鬥爭(zheng) 活動區域來看,“抗聯”應最先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1942年,為(wei) 了保存實力,“以東(dong) 北抗聯三路大軍(jun) 改編而成的九個(ge) 支隊共1000多人,先後分數十批陸續進入蘇聯境內(nei) ,分別建立了兩(liang) 個(ge) 野營地進行休整”。1945年8月與(yu) 蘇軍(jun) 共同進入中國東(dong) 北作戰,“抗聯”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東(dong) 北抗聯先遣分隊的引導下,蘇聯150萬(wan) 大軍(jun) 從(cong) 東(dong) 、西、北三麵向駐紮中國東(dong) 北的日本關(guan) 東(dong) 軍(jun) 發起了全線攻擊。由於(yu) 東(dong) 北抗聯對日軍(jun) 的戰略基地、重要道路和橋梁了如指掌,蘇軍(jun) 和抗聯部隊的進展十分順利”。“蘇軍(jun) 在掌握製空權和有中國東(dong) 北抗日聯軍(jun) 配合的有利條件下,以機械化部隊迅速向大縱深推進”。由此可見,1945年8月,“抗聯”與(yu) 蘇軍(jun) 屬於(yu) 友軍(jun) 協同作戰,彼此相互配合,更相互熟悉,而非獨立行動、各自為(wei) 戰的部隊,所以不涉及會(hui) 師的問題,由此“首次會(hui) 師”要首先排除“抗聯”。
同時還要排除新四軍(jun) 和華南各抗日縱隊。因為(wei) ,當時蘇軍(jun) 有“不能越過長城”的規定,在參與(yu) 中蘇軍(jun) 隊會(hui) 師的革命者回憶錄中,多涉及此問題,如聶榮臻:“當時蘇蒙聯軍(jun) 隻到了張北,沒有越過長城一線。”段蘇權:“從(cong) 上校口中,我才知道,蘇軍(jun) 按上級規定不得越過長城,這也是蘇軍(jun) 未直接和我們(men) 一起攻占張家口市的原因。”詹大南:“在我收複張家口之後,他們(men) 曾派一名上校(古尼滋卓夫)到我駐地(原日本大使館)表示祝賀,並向我們(men) 解釋他們(men) 未能攻打張家口,是因為(wei) 上級有規定,南不能過外長城。”柴書(shu) 林:“當天,我回到張北,見蘇蒙聯軍(jun) 仍無進攻張家口的動靜,便去催問。得到的回到是,蘇軍(jun) 不超越長城。”實際上,“不過長城”源自雅爾塔協定。雅爾塔協定在蘇聯出兵中國東(dong) 北的問題上,字麵上並未顯現“不過長城”,但是“美蘇通過雅爾塔協定實際上達成一種默契:外蒙和滿洲是蘇聯的利益範圍,而長城以南的其他中國地區在‘門戶開放’政策的含義(yi) 下,為(wei) 美國的利益區”。
因此,在1945年8月,新四軍(jun) 、華南各抗日縱隊隻有越過長城才可能實現與(yu) 蘇軍(jun) 的會(hui) 師,但是,當時的新四軍(jun) 在華中“分別向長江兩(liang) 岸、京浦路南段、隴海路東(dong) 段及寧滬鐵路的各地的日、偽(wei) 軍(jun) 舉(ju) 行反攻,直逼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華南各抗日縱隊“分別向廣九鐵路沿線、東(dong) 江兩(liang) 岸、雷州半島的日、偽(wei) 軍(jun) 據點及當麵之敵展開猛烈進攻,擴大了解放區,直逼廣州、汕頭、海口等城市。”因此,新四軍(jun) 和華南各抗日縱隊,未能在1945年9月前向北擴展至長城沿線。另外,根據中共中央的部署,晉察冀軍(jun) 區“冀熱遼軍(jun) 區部隊先後進入遼寧和東(dong) 北,山海關(guan) 、錦州大門已經打開。延安總部便開始根據中央‘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有計劃地向遼寧和東(dong) 北派進主力部隊。”也就是說,在八路軍(jun) 冀熱遼部隊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並打開東(dong) 北的“大門”後,此時新四軍(jun) 主力兵團才奉命北上,劉少奇《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提及了“華東(dong) 新四軍(jun) (除五師外),調八萬(wan) 兵力到山東(dong) 和冀東(dong) ,保障與(yu) 發展山東(dong) 根據地及冀熱遼地區。”而新四軍(jun) 抵達東(dong) 北地區是在11月。在此之前,冀熱遼軍(jun) 區已向中央匯報了與(yu) 蘇軍(jun) 的會(hui) 師。
總體(ti) 上講,新四軍(jun) 、華南各抗日縱隊在中共沒有飛機、輪船等機械化運輸條件下,是不可能在第一時間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也未有資料顯示中共中央調華南各抗日縱隊的幹部戰士挺進東(dong) 北。從(cong) 常理來看,中共中央也無必要作出讓新四軍(jun) 、華南各抗日縱隊突擊北上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戰略部署。因此,隻有八路軍(jun) 能夠在第一時間接觸到蘇軍(jun) 。
三
“蘇軍(jun) 為(wei) 實施遠東(dong) 戰役,在伯力成立了以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為(wei) 總司令,希金上將為(wei) 軍(jun) 事委員,斯帕伊凡諾夫上將為(wei) 參謀長,並被賦予全權的遠東(dong) 總司令部,轄後貝加爾、遠東(dong) 第1、遠東(dong) 第2三個(ge) 方麵軍(jun) ”,“蘇軍(jun) 的進攻分四路進行:第一路軍(jun) 從(cong) 西麵攻入東(dong) 北中部平原地區,向長春、沈陽推進;第二路從(cong) 外蒙向張家口、承德、錦州地區進攻,從(cong) 南麵包圍關(guan) 東(dong) 軍(jun) ;第三路從(cong) 東(dong) 麵攻入東(dong) 北中部平原,向吉林、長春、哈爾濱推進;第四路從(cong) 北麵攻入東(dong) 北,向哈爾濱、齊齊哈爾推進。四路蘇軍(jun) 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將關(guan) 東(dong) 軍(jun) 分割包圍。” 當時四路蘇軍(jun) 中,從(cong) 外蒙古方向自北向南深入中國境內(nei) 的是蘇聯外貝加爾方麵軍(jun) (亦稱後貝加爾方麵軍(jun) ),其不久後,又與(yu) 蒙古人民軍(jun) 組成蘇蒙聯軍(jun) 。
《戎馬生涯——蘇聯元帥紮哈羅夫生平》一書(shu) ,對蘇軍(jun) 的動向做了相關(guan) 描述:“8月12日,馬利諾夫斯基命令克拉夫琴科將軍(jun) 指揮的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jun) 南下,……8月14日終前,占領了洮南。編有蒙軍(jun) 的機械化騎兵集群的部隊在張家口方向上擊潰敵騎兵師後,在張家口接近地與(yu) 敵小集群進行了戰鬥,而在熱河方向上進攻的機械化騎兵集群主力的先遣支隊則占領了多倫(lun) 。”
從(cong) 蘇軍(jun) 進攻方向看,其深入我國東(dong) 北全省及熱河、察哈爾地區,而熱河、察哈爾地區又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所以首先接觸到蘇軍(jun) 應是八路軍(jun) 晉察冀軍(jun) 區所屬部隊,而晉綏抗日根據地東(dong) 部也是有可能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當時晉察冀軍(jun) 區下設四個(ge) 二級軍(jun) 區,即冀晉、冀察、冀中、冀熱遼,從(cong) 地緣上看,冀察與(yu) 冀熱遼軍(jun) 區位於(yu) 晉察冀軍(jun) 區北端,是與(yu) 蘇軍(jun) 駐留地區最為(wei) 接近的。蘇軍(jun) 領導人紮哈羅夫等回憶錄《結局》一書(shu) 中對“會(hui) 師”做了簡要敘述:“騎兵機械化集群8月15日前進約八十公裏。其先遣部隊進入張北,……在張家口和熱河(承德)地區,蘇軍(jun) 開始與(yu) 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的部隊接觸,並組織彼此間的協同行動。”由此可見,“會(hui) 師”的地點大致可劃定為(wei) 晉察冀軍(jun) 區所屬的張家口(冀察軍(jun) 區)和承德地區(冀熱遼軍(jun) 區)。
四
1945年8月11日,朱德總司令發布延安總部命令(第二號):“ 為(wei) 配合蘇聯紅軍(jun) 進入中國境內(nei) 作戰,並準備接受日‘滿’敵偽(wei) 授降,我命令:一、原東(dong) 北軍(jun) 呂正操所部,由山西、綏遠現地向察哈爾、熱河進發。二、原東(dong) 北軍(jun) 張學詩所部,由河北、察哈爾現地向熱河、遼寧進發。三、原東(dong) 北軍(jun) 萬(wan) 毅所部,由山東(dong) 、河北現地向遼寧進發。四、現駐河北、熱河、遼寧邊境之李運昌所部,即日向遼寧、吉林進發。”由此可見,八路軍(jun) 四路部隊應同時向北發展尋求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但是,中共中央隨即“電告晉綏、晉察冀、山東(dong) 等黨(dang) 組織:‘本日延安廣播總部命令第二號係為(wei) 對外宣傳(chuan) 、搶先取得國內(nei) 外公開地位而發。除李運昌部隊外,並非要呂(正操)、張(學思)、萬(wan) )(毅)等馬上開往東(dong) 四省’。”
可見,晉察冀冀熱遼軍(jun) 區李運昌部與(yu) 蘇軍(jun) “早期會(hui) 師”成為(wei) 曆史的必然,多部文獻記載了冀熱遼部隊向東(dong) 北挺進的史實並有親(qin) 曆領導者對此作了回憶:
(一)李運昌:“我們(men) 接到命令後,立即在冀東(dong) 豐(feng) 潤縣大王莊召開了緊急會(hui) 議,……組成‘東(dong) 進工作委員會(hui) ’和指揮部,率領挺進東(dong) 北、熱河,堅決(jue) 執行黨(dang) 中央和晉察冀分局,軍(jun) 區交給的光榮任務。首先由靠近東(dong) 北、熱河的第十四,十五、十六三個(ge) 軍(jun) 分區部隊,於(yu) 8月中旬,分西、中、東(dong) 三路,北出長城,挺進東(dong) 北、熱河。東(dong) 路十六分區部隊,由司令員曾克林和副政委唐凱率領十二團、十八團和盧撫昌支隊,由九門口出關(guan) ,與(yu) 蘇軍(jun) 從(cong) 赤峰南下的先遣支隊在綏中會(hui) 師。8月30日攻克山海關(guan) ,然後沿北寧路向錦州、沈陽、吉林挺進。9月5日進入沈陽。……西路十四軍(jun) 分區部隊第十三團、十六團一部和北進支隊2000人,由司令員舒行、政委李子光、副政委黃文率領,8月中旬向熱河承德進軍(jun) 。在興(xing) 隆縣爭(zheng) 取偽(wei) 滿熱河軍(jun) 管區西南地區司令黃方崗率偽(wei) 滿軍(jun) 4個(ge) 團,7個(ge) 討伐大隊和警察共萬(wan) 餘(yu) 人起義(yi) 。解放了興(xing) 隆、承德、灤平、豐(feng) 寧。原在圍場活動的北進支隊王文部,解放了圍場,隆化等縣城,進入承德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中路十五分區部隊第十一團、五十一團約3000人,由司令員趙文進、地分委書(shu) 記宋誠率領,8月中旬出喜峰口向熱河平原、淩源、赤峰、朝陽進軍(jun) 。在平泉外圍解除偽(wei) 滿軍(jun) 1個(ge) 旅的武裝,接管8座縣城,俘敵偽(wei) 5000餘(yu) 人。”
(二)曾克林:“冀熱遼軍(jun) 區司令員李運昌同誌接到命令後,立即在豐(feng) 潤縣大王莊召開黨(dang) 政軍(jun) 緊急會(hui) 議。參加會(hui) 議的有詹才芳、李中權、張明遠、朱其文、蘇林燕、李子光和我。會(hui) 議討論製訂了執行總部第二號命令的方案。決(jue) 定:冀熱遼軍(jun) 區部隊,抽調1.3萬(wan) 多人和兩(liang) 千多地方幹部,分三路挺進東(dong) 北和熱河。舒行、李子光同誌率領十四軍(jun) 分區的十三團和挺北支隊共兩(liang) 千多人,為(wei) 西路挺進軍(jun) ,從(cong) 興(xing) 隆、圍場兩(liang) 地出發,向承德方向進軍(jun) ,趙文進同誌率領十五軍(jun) 分區的十一團和五十一團共3000餘(yu) 人,為(wei) 中路挺進軍(jun) ,經喜峰口出關(guan) ,向淩源、北票,赤峰方向進軍(jun) ,我和唐凱同誌率十六軍(jun) 分區向沈陽、吉林進軍(jun) 。”
(三)聶榮臻:“李運昌同誌後來告訴我,他們(men) 這次出關(guan) 作戰的大體(ti) 情況是:在完成了出關(guan) 準備工作之後,於(yu) 八月中旬離開冀東(dong) ,分三路向東(dong) 北進發。東(dong) 路,由十六分區司令員曾克林等同誌率領兩(liang) 個(ge) 團和朝鮮義(yi) 勇軍(jun) 共四千多人,經過九門口出關(guan) ,在綏中地區與(yu) 蘇聯紅軍(jun) 會(hui) 師。他們(men) 首先解放了山海關(guan) ,消滅日偽(wei) 軍(jun) 一千多人,為(wei) 兄弟軍(jun) 區部隊出關(guan) 打開了一條通路。接著,他們(men) 進入錦西地區作戰,消滅了偽(wei) 滿軍(jun) 兩(liang) 個(ge) 旅,大踏步地進入了錦州。然後,乘坐火車進入了沈陽。中路,由十五分區司令員趙文進等同誌率領兩(liang) 個(ge) 團共三千多人,經過喜峰口出關(guan) ,解決(jue) 了偽(wei) 滿軍(jun) 一個(ge) 旅,在平泉與(yu) 蘇聯紅軍(jun) 會(hui) 師。然後,分別占領了淩源,赤峰,朝陽地區。西路,由十四分區司令員舒行等同誌率領一個(ge) 團另兩(liang) 個(ge) 連和挺進支隊共兩(liang) 千多人,先解放了興(xing) 隆、圍場兩(liang) 縣,收降了偽(wei) 滿軍(jun) 兩(liang) 個(ge) 旅。接著,向承德方向前進,進入承德與(yu) 蘇聯紅軍(jun) 會(hui) 師。此外,隨李運昌同誌出關(guan) 的還有三個(ge) 團和軍(jun) 區直屬隊共四千多人。他們(men) 出關(guan) 後取得了很大成績,到九月底,在兄弟軍(jun) 區部隊未到之前,就配合蘇聯紅軍(jun) 解放了遼寧。”
(四)《八路軍(jun) 戰史》:“晉察冀軍(jun) 區的冀熱遼軍(jun) 區,在8月13日至14日豐(feng) 潤縣大王莊會(hui) 議後,立即抽調9個(ge) 團、2個(ge) 支隊、1個(ge) 營等,共1.3萬(wan) 人;另隨隊地方黨(dang) 政幹部2500人,組成第1梯隊,分路向熱河、遼寧挺進。西路,由第14軍(jun) 分區司令員舒行、政治委員李之光率第13、第16團和北進支隊,共2000餘(yu) 人,中旬由平穀出發。下旬,收編了起義(yi) 的偽(wei) 滿軍(jun) 1萬(wan) 餘(yu) 人,解放興(xing) 隆後,與(yu) 蘇軍(jun) 在承德會(hui) 師。接著,解放了熱河全省。中路,由第15軍(jun) 分區司令員趙文進,率第11、第51團,共約2800人,於(yu) 8月中旬出喜峰口,17日在平泉消滅偽(wei) 滿軍(jun) 第19旅、俘日偽(wei) 人員5000餘(yu) 並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後,分路進軍(jun) 赤峰、朝陽。寧(城)赤辦事處組織的地方部隊,收複了赤峰。東(dong) 路,由第16軍(jun) 分區司令員曾克林率第12、第18團和盧(龍)撫(寧)昌(黎)支隊,共約4000人,於(yu) 29日從(cong) 義(yi) 院口、九門口出關(guan) ;30日在綏中縣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同日收複山海關(guan) 。”
(五)《蘇聯出兵中國東(dong) 北》:“西路部隊,14軍(jun) 分區2個(ge) 團1個(ge) 支隊2000人,在司令員舒行、政委李子光等率領下,於(yu) 8月中旬從(cong) 冀東(dong) 的平穀出發,經興(xing) 隆縣向承德進軍(jun) ,一路解放了興(xing) 隆、灤平、承德等縣,最後進入承德市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6月份就挺進到圍場一帶活動的北進第一支隊王文所部,首先於(yu) 8月18日與(yu) 一支由多倫(lun) 南下的蘇軍(jun) 部隊會(hui) 師,共同解放了圍場、隆化等縣城。中路15軍(jun) 分區的部隊,2個(ge) 團共2800人,在司令員趙文進、地分委書(shu) 記宋誠率領下,於(yu) 8月17日經喜峰口出長城,向平原、淩源、赤峰、朝陽進軍(jun) ,8月20日在平泉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俘敵偽(wei) 人員5000餘(yu) 人,接受了8座縣城。6月份北上的北進第二支隊一部早已深入到赤峰境內(nei) ,此時與(yu) 地下黨(dang) 員王逸倫(lun) 一起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接管了赤峰市。東(dong) 路是冀熱遼部隊反攻作戰挺進東(dong) 北的主攻方向。東(dong) 路16軍(jun) 分區的部隊由2個(ge) 團、1個(ge) 朝鮮義(yi) 勇軍(jun) 支隊、1個(ge) 臨(lin) 撫昌支隊、軍(jun) 分區直屬於(yu) 教導隊和偵(zhen) 察連、特務連組成,總兵力約4000餘(yu) 人,稱為(wei) 八路軍(jun) 挺進東(dong) 北先遣縱隊,在16軍(jun) 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副政委唐凱率領下,於(yu) 8月16日由冀東(dong) 撫寧縣的台頭營地區出發。冀熱遼軍(jun) 區第2梯隊和前方指揮部隨後跟進。”
以李運昌、曾克林、聶榮臻三位親(qin) 曆者的回憶錄為(wei) 考證核心,參考其餘(yu) 所述之史實,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一)冀熱遼軍(jun) 區的部隊與(yu) 蘇軍(jun) 呈現了大會(hui) 師的局麵。挺進東(dong) 北之前的“大王莊會(hui) 議”開了兩(liang) 天,即8月13、14日,參加大王莊會(hui) 議的張明遠也有相同的回憶:“區黨(dang) 委於(yu) 8月13、14兩(liang) 日在豐(feng) 潤縣城西北的大旺莊召開緊急擴大會(hui) 議,做出反攻受降和區黨(dang) 委工作的部署。……由區黨(dang) 委書(shu) 記、軍(jun) 區司令員李運昌和行署副主任朱其文率領,分西、中、東(dong) 三路出長城向熱河、遼寧進發”。也就是說,冀熱遼部隊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時間不可能提前至8月13日(開會(hui) 之前),同時,豐(feng) 潤縣屬長城以南地區,按蘇軍(jun) “不過長城”的規定,8月13日前是無法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另外,《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第3冊(ce) )》載:“冀熱遼部隊挺進東(dong) 北 8月17日,冀熱遼進軍(jun) 東(dong) 北的部隊陸續出發。”也就是說,冀熱遼部隊出發挺進東(dong) 北的時間大致為(wei) 8月13日至8月17日。
(二)著名的“曾克林出關(guan) ”是“大會(hui) 師”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是在綏中地區會(hui) 師的。曾克林《戎馬生涯的回憶》載:“羅文是大部隊出關(guan) 的前兩(liang) 天,即8月27日離開主力……先行出關(guan) ,北上聯絡蘇聯紅軍(jun) ,了解遼西敵情去的。……30日上午,我們(men) 預料蘇聯紅軍(jun) 要經過前所,……我軍(jun) 臨(lin) 時抽調了一些司號員組成“軍(jun) 樂(le) 隊”,吹起了歡迎號,歡迎蘇聯紅軍(jun) 的到來。……在蘇軍(jun) 帶來的蒙籍翻譯介紹下,互相握手,親(qin) 切擁抱,共慶勝利會(hui) 師。”董占林回憶:“1945年8月29日傍晚,先行北上和蘇聯紅軍(jun) 聯絡的第十六軍(jun) 分區羅文副參謀長送來一封急信,說一支蘇聯紅軍(jun) 已到綏中,司令員曾克林見信十分高興(xing) ,當即就叫我帶他去火車站(當時我任軍(jun) 分區偵(zhen) 察參謀兼偵(zhen) 察連連長),向距前所村100多裏外的綏中縣城打電話。在站長室裏,我們(men) 很快打通電話,找到了蘇聯紅軍(jun) 駐綏中部隊的負責同誌,並在電話中商定:蘇聯紅軍(jun) 部隊明天上午即來前所村與(yu) 我軍(jun) 會(hui) 師。”可見,東(dong) 路冀熱遼部隊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時間不會(hui) 在8月27日前,會(hui) 師的前所車站即是綏中地區。眾(zhong) 多文獻對於(yu) 曾克林出關(guan) 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均有記載,但會(hui) 師日期均在8月27日以後,如:“東(dong) 路,部隊4000餘(yu) 人由曾克林率領,從(cong) 撫寧向東(dong) 北挺進。29日,與(yu) 蘇軍(jun) 在綏中會(hui) 師。”綜上所述,曾克林所率東(dong) 路冀熱遼部隊於(yu) 蘇軍(jun) 的會(hui) 師日期大約是8月27日到8月30日之間。
(三)西路冀熱遼部隊可以確定在承德會(hui) 師。關(guan) 於(yu) 承德會(hui) 師的日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第3冊(ce) )》載:“冀熱遼部隊在承德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 8月26日,冀熱遼挺北第一支隊解放圍場、隆化、灤平、豐(feng) 寧等縣城,在承德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也就是說,西路冀熱遼部隊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日期是8月26日。另外,鄭旭回憶:“蘇聯紅軍(jun) 已於(yu) 8月18日占領了承德,並釋放了偽(wei) 滿承德監獄的在押人員。”可見,冀熱遼部隊不可能於(yu) 8月18日前在承德與(yu) 蘇聯紅軍(jun) 會(hui) 師。其中“6月份就挺進到圍場一帶活動的北進第一支隊王文所部,首先於(yu) 8月18日與(yu) 一支由多倫(lun) 南下的蘇軍(jun) 部隊會(hui) 師”的記載,領導人王文作如下回憶:“8月20日上午,未等部隊到齊,我帶二連一個(ge) 排,首先接管了棋盤山據點……不久,我軍(jun) 在東(dong) 、西兩(liang) 地與(yu) 蘇聯紅軍(jun) 會(hui) 師。”可見,王文部的會(hui) 師基本可以確定為(wei) 是8月18日以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承德曆史》載:“承德光複 8月19日,蘇聯紅軍(jun) 後貝加爾方麵軍(jun) 蘇蒙混合機械化集團在普利耶夫上將指揮下,進占熱河省省會(hui) ——承德”。綜上所述,西路冀熱遼部隊與(yu) 蘇聯紅軍(jun) 會(hui) 師的日期應為(wei) 8月18日至8月26日。
(四)中路冀熱遼部隊挺進東(dong) 北,有8月17日和8月20日會(hui) 師的說法。但8月17日的僅(jin) 是《八路軍(jun) 戰史》的模糊記載,即“17日在平泉消滅偽(wei) 滿軍(jun) 第19旅、俘日偽(wei) 人員5000餘(yu) 並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後,分路進軍(jun) 赤峰、朝陽。”行文強調“進軍(jun) 赤峰、朝陽”是“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後”,而並非明確指出與(yu) 蘇軍(jun) 17日“會(hui) 師”。若細微考究,則中路部隊的“會(hui) 師”晚於(yu) 17日。
中路部隊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需出喜峰口,到達長城北端才能實現,因此,“會(hui) 師”也不會(hui) 在“大王莊”會(hui) 議部署之前,即8月15日。《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第3冊(ce) )》載:“17日,中路由第十五軍(jun) 分區司令員趙文進和地委副書(shu) 記宋誠率領兩(liang) 個(ge) 主力團,約3000多人,越過長城,解放寬城,26日進抵平泉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後,又分兵兩(liang) 路,一路向寧城、赤峰、烏(wu) 丹進發,一路向淩源、建平、朝陽,北票進發,接管各城市。”中路部隊領導人宋誠回憶道:“……收聽新華社廣播,知道蘇聯對日宣戰了。我們(men) 又回到區黨(dang) 委,研究怎麽(me) 與(yu) 蘇軍(jun) 會(hui) 合。這以後,中路支隊(十一團、四區武工隊加上郝福洪支隊三個(ge) 連)到平泉,蘇軍(jun) 也到了。我們(men) 帶的是郝幅洪支隊一去被繳械了,是平泉縣偽(wei) 縣政府一個(ge) 秘書(shu) 翻譯搞了鬼。後來郝福洪同誌想個(ge) 辦法,對蘇軍(jun) 一拍胸,說:‘我們(men) 是布爾什維克!’這才解除懷疑。由此可見,中路部隊與(yu) 蘇聯紅軍(jun) 在平泉會(hui) 師無疑了。並且,會(hui) 師時的領導人是郝福洪,《河南省誌》對郝福鴻有如下記載:“日軍(jun) 投降後,郝帶部隊出城,於(yu) 1945年8月20日在平泉縣與(yu) 蘇聯紅軍(jun) 會(hui) 師。不久改編為(wei) 冀東(dong) 三旅九團,郝任團政委。”《平泉縣誌》載:“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20日遷(遷安)青(青龍)平(平泉)支隊進入平泉縣城。”由此可見,中路冀熱遼部隊是8月20日進入平泉縣並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承德曆史》載“平泉光複8月18日,蘇聯紅軍(jun) 一部進占平泉。19日,先期出關(guan) 北進的冀熱遼挺進軍(jun) 中路軍(jun) 所部青平聯合縣支隊在小寺溝與(yu) 另一部蘇聯紅軍(jun) 會(hui) 合。20日,在平泉人民及先期進占縣城的蘇聯紅軍(jun) 的熱烈歡迎下,青平聯合縣支隊進駐平泉縣城,平泉隨即光複。”綜上所述,中路冀熱遼部隊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時間大致為(wei) 8月18日至8月26日。
總上所述,我們(men) 可以得出結論,晉察冀軍(jun) 區冀熱遼部隊大致於(yu) 8月15日至17日分三路向東(dong) 北挺進,東(dong) 路部隊與(yu) 蘇軍(jun) 的會(hui) 師日期大致為(wei) 是8月27日到8月30日之間,西路部隊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日期為(wei) 8月18日至8月26日。中路部隊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時間大致為(wei) 8月18日至8月26日。三路部隊均未在8月18日前實現與(yu) 蘇軍(jun) 的會(hui) 師,8月18日是現存冀熱遼部隊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最早日期記載,其餘(yu) “會(hui) 師日期”均在8月18日之後,但是,有關(guan) 8月18日“會(hui) 師”的記載出自於(yu) 《蘇聯出兵中國東(dong) 北》等二手資料的記載,缺乏權威性。
五
晉綏抗日根據地東(dong) 部的“會(hui) 師”實際上僅(jin) 限於(yu) 察哈爾商都縣一帶,在抗戰末期商都縣也是蘇軍(jun) 出兵解放的,晉綏軍(jun) 區的八路軍(jun) 有可能在商都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史料記載了晉綏軍(jun) 區和晉察冀冀晉軍(jun) 區在商都一帶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情況。劉蘇回憶道:“8月24日,我們(men) 接到情報,傅作義(yi) 已進占歸綏,……故立即決(jue) 定,由我帶一個(ge) 騎兵連,迅速到商都與(yu) 蘇聯紅軍(jun) 會(hui) 師。”所以,劉蘇率領的八路軍(jun) 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日期應在8月24日之後。《察北烽火》載:“8月13日,蘇蒙聯軍(jun) 占領商都縣。8月19日,綏蒙政府副主席楊植霖,八路軍(jun) 綏蒙騎兵旅旅長張誌達率部隊進入商都。8月22日,晉冀軍(jun) 區雁北軍(jun) 分區所屬的綏東(dong) 縱隊也進入商都。”“冀晉第五軍(jun) 分區部隊於(yu) 22日解放集寧、豐(feng) 鎮。24日攻克陽高,並配合晉綏軍(jun) 區部隊從(cong) 東(dong) 、北兩(liang) 麵逼近大同;另一部在商都同蘇蒙聯軍(jun) 會(hui) 師。”《商都縣誌》載:“……民國34年(1945年)6月,成立中共商都縣工委,隸屬中共雁北地委綏東(dong) 分委領導。8月22日,商都縣第一次解放,中共察蒙工委決(jue) 定成立中共商都縣委(對外稱政治處),9月,建立了區、村各級黨(dang) 的組織,全縣共設8個(ge) 區委。”這裏需要著重指出的是,當時,察哈爾長城以北諸縣,大都是蘇軍(jun) 解放後,中共八路軍(jun) 幹部接管,所以 “接管日期”(第一次解放的時間)與(yu) “會(hui) 師日期”相同。因此,無論是晉綏軍(jun) 區還是晉察冀軍(jun) 區的八路軍(jun) 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亦或接管商都大致在8月19日至24日,晚於(yu) 冀熱遼部隊的“8月18日”。
六
關(guan) 於(yu) 冀察軍(jun) 區的會(hui) 師,是否為(wei) “首次會(hui) 師”,僅(jin) 需考證“會(hui) 師”的時間是否有可能提前在1945年8月18日之前。1945年8月出版公開發行的《解放日報》、《晉察冀日報》均對蘇軍(jun) 的動向有過記載,但對於(yu) “會(hui) 師”的記載僅(jin) 《晉察冀日報》有過隱約記述:“我察北作戰部隊於(yu) 蘇聯紅軍(jun) 在張北會(hui) 師後,即並肩對敵作戰。19日我協同蘇軍(jun) 分路進攻……”可見,冀察部隊與(yu) 蘇軍(jun) 的會(hui) 師在8月19日之前。
1945年8月18日,朱德總司令就“張北會(hui) 師”向蘇聯紅軍(jun) 致賀電,全文如下:
朱德就八路軍(jun) 與(yu) 蘇聯紅軍(jun) 在張北會(hui) 師事致蘇軍(jun) 的賀電
(1945年8月18日)
張北紅軍(jun) 司令員並全體(ti) 將士:
我代表中國解放區的八路軍(jun) 、新四軍(jun) 及華南遊擊縱隊,向你們(men) 慶賀我們(men) 兩(liang) 方麵的會(hui) 師,並慶賀紅軍(jun) 勝利的解放了它所到達的地區的中蒙人民。現敵人尚未真正投降,希望你們(men) 仍然繼續前進,我已命令我所指揮的部隊,加緊地和你們(men) 配合作戰,消滅共同敵人。
朱德
1945年8月18 日延安
由此可見,“張北會(hui) 師”是得到中央軍(jun) 委承認的八路軍(jun) 與(yu) 蘇軍(jun) 在張家口地區的會(hui) 師。並且,朱德總司令的賀電日期是8月18日,因此,八路軍(jun) 與(yu) 蘇軍(jun) 在張北地區的會(hui) 師不可能晚於(yu) 8月18日。但具體(ti) 的會(hui) 師日期還需詳盡考證。
冀察軍(jun) 區於(yu) 1944年9月成立,轄四個(ge) 二級軍(jun) 區,1945年8月又增設十九軍(jun) 分區,其中隻有十二軍(jun) 分區(平北)和十九軍(jun) 分區(察北)在抗日戰爭(zheng) 末期發展至長城以北地區。 “越過長城”是能夠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先決(jue) 條件。“1945年5月,中共平北地委、專(zhuan) 署批準成立了隸屬於(yu) 赤源聯合縣的中共張北工作委員會(hui) 和張北辦事處。6月,為(wei) 進一步開辟察北地區,撤銷了赤源聯合縣,將所屬區劃一部歸赤城縣,另一部分劃歸新組建的中共沽源縣委、縣政府管轄,縣委書(shu) 記郎寶信,縣長楊磊之;中共張北工委和張北辦事處改建為(wei) 中共張北縣委、縣政府,縣委書(shu) 記柴書(shu) 林、縣長陳博文。張北、沽源兩(liang) 縣縣級主要領導即隨即同中共察蒙地分委、辦事處和騎兵支隊等馳騁在壩上草原上,進攻敵人據點,消滅土匪武裝,鎮壓漢奸惡霸,宣傳(chuan) 抗日主張。”張家口壩上草原地區地處長城以外,因此,張北地區和沽源地區是有可能早於(yu) 1945年8月17日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現引如下當事人回憶:
(一)柴書(shu) 林:“13日中午,中央發來電報,命我騎兵去多倫(lun) 與(yu) 蘇蒙聯軍(jun) 會(hui) 師……14日中央又發來電報,命我們(men) 直接去偽(wei) 察哈爾盟所在地——張北縣與(yu) 蘇蒙聯軍(jun) 會(hui) 合。我與(yu) 吳廣義(yi) 同誌隨即率支隊主力向張北疾進。……15日上午,我們(men) 在距張北縣城三十華裏的白廟灘一線,……次日中午蘇蒙聯軍(jun) 正式將張北縣城移交給我們(men) ……我們(men) 在縣城北街的大廟召開了慶祝大會(hui) ……”。
(二)段蘇權:“16日晚,察蒙騎兵支隊副支隊長吳廣義(yi) 、副政委肖澤泉、柴樹林打來電報說,他們(men) 於(yu) 15日在張北遇到了蘇蒙聯軍(jun) ”。“不久,蘇蒙聯軍(jun) 出兵我國,其中一部越過中蒙邊界,經二連、德化、向張北方向推進。8月14日平北察蒙騎兵支隊副支隊長吳廣義(yi) 最先在張北北麵公會(hui) 鎮與(yu) 蘇蒙聯軍(jun) 先頭部隊會(hui) 師。”
(三)詹大南:“我們(men) 一行20餘(yu) 人又走了一夜,於(yu) 18日佛曉到達張北縣城附近……當天上午,我們(men) 在張北城內(nei) 找到察北地區專(zhuan) 員柴書(shu) 林和察蒙支隊的副隊長吳廣義(yi) 、副政委肖澤權等同誌。見麵之後,我首先問:‘你們(men) 的電台是怎麽(me) 搞的,近一天多為(wei) 何聯絡不到?’他們(men) 告訴我:這支蘇蒙聯軍(jun) 15日晚就到了張北。察蒙支隊的同誌前來聯絡……”
由此可見,雖然,張北會(hui) 師有8月14、15和16日的誤差,但均早於(yu) 冀熱遼三路部隊的會(hui) 師。《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張家口地區組織史》載:“1945年8月14日,蘇蒙聯軍(jun) 進入張北城。察蒙支隊奉命到張北城與(yu) 蘇蒙聯軍(jun) 聯絡,經雙方晤談,蘇蒙聯軍(jun) 同意,15日察蒙支隊一部進入張北城。16日,黨(dang) 政軍(jun) 機關(guan) 工作人員進城接管,恢複了張北縣建製。”《中共張家口地方史》載“8月14日,蘇蒙聯軍(jun) 以摧枯拉朽之勢進入張北縣城任命原偽(wei) 維持會(hui) 負責全縣地方行政事務。當天,正活動在張北東(dong) 北部二台、大囫圇一帶的八路軍(jun) 察蒙騎兵支隊,迅速派出一個(ge) 連先行與(yu) 蘇蒙聯軍(jun) 聯絡,吳廣義(yi) 、蕭澤泉、柴書(shu) 林率隊跟進。15日,察蒙騎兵支隊進入張北縣城,與(yu) 蘇軍(jun) 商談接管事項。16日午,蘇軍(jun) 在上級批準後,將縣城交八路軍(jun) 接管。八路軍(jun) 進城後撤銷了聯軍(jun) 對偽(wei) 維持會(hui) 人員的任命,宣布日本投降,張北解放。”《河北文史資料全書(shu) (張家口卷)上》載:“14日淩晨,晉察冀又轉來中央電示,……當晚,又收到晉察冀轉中央電令,要支隊速到張北與(yu) 蘇蒙聯軍(jun) 會(hui) 師。……當即,有1個(ge) 連……先去蘇軍(jun) 聯絡。……15日正午,……決(jue) 定由柴書(shu) 林、吳廣義(yi) 率1個(ge) 班與(yu) 電台去蘇軍(jun) 處談判,……經反複交涉,於(yu) 16日中午,蘇軍(jun) 才承認我方為(wei) 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八路軍(jun) ,並將縣城移交給我軍(jun) 接管。”也就是說,“8月14日先頭部隊接觸,15日察蒙支隊入城,16日接管”的說法較為(wei) 普遍並已作為(wei) 曆史定論。同時,八路軍(jun) 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需彼此相互“承認”,因此,16日作為(wei) “會(hui) 師”的日期是較為(wei) 客觀的,即“接管日期”與(yu) “會(hui) 師日期”相同。
七
根據“接管日期”(宣布光複或第一次解放的時間)即為(wei) “會(hui) 師日期”的客觀史實,還需考證十二軍(jun) 分區沽源縣和十九軍(jun) 分區所屬各縣的光複日期,即可初步判斷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的日期,將其與(yu) “張北會(hui) 師”的日期(8月14、15和16日)比較方可確定“張北會(hui) 師”是否為(wei) 首次會(hui) 師。除晉察冀十二軍(jun) 分區的沽源縣外,1945年8月,晉察冀軍(jun) 區新成立的十九軍(jun) 分區,轄張北、商都、康保、尚義(yi) 、興(xing) 和(1945年10月劃出屬綏遠)、崇禮(1945年10月劃入)、化德、多倫(lun) 、寶源(寶昌、沽源)9個(ge) 縣。各縣均位於(yu) 長城以北地區。其中,張北、商都不再贅述。所需考證僅(jin) 康保、尚義(yi) 、興(xing) 和、崇禮、化德、多倫(lun) 、寶源。
首先,興(xing) 和縣未有資料顯示有蘇軍(jun) 駐留,康保、崇禮、尚義(yi) 的第一次解放(光複)的日期晚於(yu) 8月18日。
《興(xing) 和縣誌》載:“民國34年(公元1945年)5月,中共雁北地委派張盛等人多次來興(xing) 和進行偵(zhen) 察活動……8月14日,興(xing) 和第一次解放,綏東(dong) 分委設在興(xing) 和城。16日,興(xing) 豐(feng) 縣委和政府撤銷。……民國34年(公元1945年)8月16日,興(xing) 豐(feng) 縣委、政府撤銷後,興(xing) 和縣委、政府正式成立,……”未提及蘇軍(jun) 進駐或駐留,另外,興(xing) 和縣當時屬綏遠省,未有資料顯示蘇軍(jun) 進駐至綏遠省。
根據《中共張家口地方史》載康保、崇禮、尚義(yi) 三縣的第一次解放(光複)日期均為(wei) 分別為(wei) 8月22日、8月22日、9月12日,可見,即使有蘇軍(jun) 進駐,八路軍(jun) 派幹部接管,不可能早於(yu) “張北會(hui) 師”。
但是,康保、尚義(yi) 兩(liang) 縣較為(wei) 特殊。康保的“接管日期”為(wei) 8月22日,然而《晉察冀日報》載:“蘇情報局公報,紅軍(jun) 已於(yu) 15日解放張北(在張家口以北),康保(張北以北),多倫(lun) ……”《解放日報》轉載“塔斯社莫斯科15日電”:“由外蒙南下紅軍(jun) 攻占多倫(lun) 、康保、張北……”雖是如此,但未有資料顯示蘇軍(jun) 在康保駐留,八路軍(jun) 在第一次解放康保前也未曾與(yu) 蘇軍(jun) 相遇,如《中共張家口地方史》載:“22日,察蒙騎兵支隊一部在方城、吳廣義(yi) 帶領下,順利進入康保城。翌日,召開群眾(zhong) 大會(hui) ,宣布康保縣解放”。《康保縣誌》載:“8月4日,郭廷麟策動縣保安大隊起義(yi) 成功。8月22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察北騎兵支隊一部在方誠、吳廣義(yi) 的率領下挺進康保第一次解放康保城……”
尚義(yi) “接管日期”為(wei) 9月12日,但是“8月15日,我騎兵連在劉雪申帶領下,開進南壕塹,找維持會(hui) 協助維持治安。8月18日,蘇軍(jun) 機械化部隊四十餘(yu) 人,剿匪開進南壕塹,……與(yu) 劉雪申等取得聯係,……後蘇軍(jun) 返回張北駐地。”
由此可見,八路軍(jun) 於(yu) 8月22日解放康保,其縣城未有蘇軍(jun) 留駐,尚義(yi) 縣內(nei) 的八路軍(jun) 幹部曾與(yu) 蘇軍(jun) 有過接觸,但晚於(yu) “張北會(hui) 師”。興(xing) 和、崇禮兩(liang) 縣或許會(hui) 出現蘇軍(jun) 暫時進駐的情況,但尚未發現有資料記載。
其次,化德、多倫(lun) 縣也未早於(yu) “張北會(hui) 師”。
《化德縣誌》載:“民國34年(公元1945年)春偽(wei) 蒙古軍(jun) 第7師調商都縣駐防。8月12日 蘇蒙聯軍(jun) 解放德化縣,蘇軍(jun) 一個(ge) 摩托化步兵團留駐縣城。8月底 中共察北地委派梁世英(又名鄭文翰)、劉謙等中共黨(dang) 員接管德化,並改名為(wei) 化德縣。至9月中旬,相繼建立中共化德縣工作委員會(hui) ……”《察北烽火》載:“8月13日,蘇蒙聯軍(jun) 占領化德,8月底察蒙地分委、辦事處梁世英(鄭文瀚)為(wei) 縣委書(shu) 記、劉謙為(wei) 縣長前往接管地方工作。”
《多倫(lun) 縣誌》載:“民國34年(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14日蘇軍(jun) 普利耶夫上將指揮的蘇聯紅軍(jun) 前線部隊與(yu) 蒙古人民共和國人民軍(jun) 騎兵機械化集團群(簡稱蘇蒙聯軍(jun) )進駐多倫(lun) 。……22日中共平北地委察蒙地分委派縣長商雲(yun) 飛等人先期到達多倫(lun) ,接管多倫(lun) 開辟工作。……”《察北烽火》載:“8月14日,蘇蒙聯軍(jun) 一路占領多倫(lun) 。察蒙地分委、辦事處派商雲(yun) 飛為(wei) 多倫(lun) 縣長,張耀興(xing) 為(wei) 縣委組織部長,由察蒙騎兵支隊長吳廣義(yi) 率一個(ge) 連護送,於(yu) 8月22日接收多倫(lun) 。”
最後,寶源縣(寶昌與(yu) 沽源)第一次解放的日期分別是1945年8月13日(寶昌)、8月11日(沽源)。考證如下:
段蘇權回憶:“8月12日,赤源縣委書(shu) 記郎寶信及赤源縣遊擊隊和武工隊,兵分兩(liang) 路直取寶源。13日,寶昌解放,俘偽(wei) 軍(jun) 200餘(yu) 人,繳獲一批軍(jun) 用物資。”《中共張家口地方史》載“8月11日,中共沽源縣委在內(nei) 界牆村召開緊急會(hui) 議,決(jue) 定兵分三路收複平定堡、寶昌等日偽(wei) 重要據點。由縣委書(shu) 記郎寶信率赤源縣黨(dang) 政機關(guan) 和警衛隊30餘(yu) 人,直取寶昌;由丁良壁、王克東(dong) 等率赤源六區和七區武工隊,從(cong) 韓家窯子趕赴平定堡鎮;由馬振勇、張正率隊收複小廠、大灘等據點。當日,六區和七區武工隊進入小河子,連夜突襲平定堡,偽(wei) 警一個(ge) 班和20餘(yu) 鄉(xiang) 兵未作抵抗,交槍投降。13日,郎寶信率隊收複寶昌。隨即,宣布撤銷赤源聯合縣,沽源、寶昌兩(liang) 地建寶源縣,中共寶源縣委、縣政府設在寶昌城(現為(wei) 太仆寺旗),縣委書(shu) 記郎寶信,縣長姚彤華。9月,寶源聯合縣改由第十九(察北)地委領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張家口地區組織史》載:“1945年8月11日收複平定堡,13日收複寶昌城。9月初,中共冀察區十二(平北)地委決(jue) 定建立寶(昌、沽)源聯合縣,組成中共寶源聯合縣委員會(hui) ,同時成立寶源聯合縣政府,駐地寶昌城。”由此可見,寶源縣是八路軍(jun) 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放的縣城,並且早於(yu) 蘇軍(jun) 占領張北(8月14日),那麽(me) ,蘇軍(jun) 是否會(hui) 抵達或駐留寶源縣而使得寶源縣境內(nei) 的會(hui) 師早於(yu) “張北會(hui) 師”呢?據郎寶信回憶:“8月22日派姚彤華同誌到職任沽源縣縣長,……決(jue) 定派我和姚彤華去張北縣和察盟地委交涉,……我們(men) 去張北的路上遇到蘇蒙聯軍(jun) 九輛汽車來寶昌。”《沽源黨(dang) 史資料》載:“27日,蘇蒙聯軍(jun) 200餘(yu) 人,自多倫(lun) 乘車到寶昌,協助我政府執行剿匪任務。”“九月初,蘇蒙聯軍(jun) 二百餘(yu) 人到達寶昌,協助郎寶信領導的人民軍(jun) 隊穩定局勢。”由此可見,寶昌、沽源地區與(yu) 蘇軍(jun) 的會(hui) 師並未提前至“張北會(hui) 師”。
八
綜上所述,晉察冀十二軍(jun) 分區與(yu) 十九軍(jun) 分區諸縣與(yu) 蘇軍(jun) 的會(hui) 師,張北縣是最早的,即8月14日至16日,即使晉察冀部隊繼續北上尋求與(yu) 蘇軍(jun) 的會(hui) 師也不可能提前至8月16日,現有資料關(guan) 於(yu) “會(hui) 師”的記載以8月18日為(wei) 界,冀熱遼部隊的“會(hui) 師”在8月18日以後,冀察部隊的會(hui) 師在8月18日以前,因此,八路軍(jun) 與(yu) 蘇軍(jun) 的首次會(hui) 師之地理應是張家口以北地區,亦或是張北地區。多部文獻對這一會(hui) 師有過記載:“8月中旬,蘇蒙聯軍(jun) 一路已由蒙古進至張北。晉察冀軍(jun) 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自延安電告軍(jun) 區,抓住有利時機,派部隊向張家口、張北方向進攻,與(yu) 蘇蒙聯軍(jun) 會(hui) 師。冀察冀軍(jun) 區決(jue) 定以第十二軍(jun) 分區和第十三軍(jun) 分區部隊攻取張家口。8月16日,活動在張北附近的察蒙騎兵支隊和蘇蒙聯軍(jun) 會(hui) 師。”“8月16日 晉察冀部隊在張北縣與(yu) 蘇蒙聯軍(jun) 會(hui) 師;第二天,聶榮臻致函祝賀。”“八路軍(jun) 察蒙騎兵支隊奉命前去與(yu) 蘇蒙聯軍(jun) 聯絡,於(yu) 15日在張北地區首次遇到了蘇蒙聯軍(jun) 。八路軍(jun) 遇到蘇軍(jun) 時,幹部戰士個(ge) 個(ge) 激動萬(wan) 分。”段蘇權將軍(jun) 之子段洣恒曾撰文回憶道:“晉察冀分局接到平北電報後,立即向中央報告:我冀察軍(jun) 區部隊於(yu) 16日(實際是15日)在張北,同蘇聯紅軍(jun) 已會(hui) 師。紅軍(jun) 要聯絡手續,應如何辦,請即示!在這份抄件右上角,周恩來寫(xie) 有‘快送主席’4個(ge) 字,在右下角則寫(xie) 有‘已辦——毛’,可見中央對該件的重視程度。”“1949年6月21日,劉少奇率中共代表團秘密出訪蘇聯,……高崗對前來送行的東(dong) 北地區黨(dang) 政軍(jun) 幹部一一向少奇同誌作了介紹,當介紹到東(dong) 北軍(jun) 區副參謀長段蘇權時,少奇同誌應聲說:你是第一個(ge) 與(yu) 蘇軍(jun) 會(hui) 師,第一個(ge) 向中央匯報蘇軍(jun) 情況的。”這些材料,都可作為(wei) 張北地區“首次會(hui) 師”的佐證。
為(wei) 什麽(me) 八路軍(jun) 與(yu) 蘇軍(jun) 會(hui) 在張北實現“首次會(hui) 師”?其一,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9日出兵中國,當時,東(dong) 北三省及熱河、察哈爾僅(jin) 有晉察冀第十二(平北)軍(jun) 分區的根據地建設(非遊擊區)向北擴展至長城以北的草原地帶,建立了張北、沽源縣委,為(wei) 與(yu) 蘇軍(jun) 的“會(hui) 師”奠定了基礎。其二,蘇軍(jun) 外貝加爾方麵軍(jun) 以摧枯拉朽的攻勢,對日宣戰僅(jin) 一周內(nei) 即開進“張家口接近地”,為(wei) 八路軍(jun) 在張北地區與(yu) 其會(hui) 師提供了前提條件。其三,段蘇權、詹大南、柴書(shu) 林等十二軍(jun) 分區八路軍(jun) 領導人,認真領會(hui) 中央精神,積極向北推進,尋求與(yu) 蘇軍(jun) 配合,收複廣大國土,是實現“首次會(hui) 師”不可或缺的主觀因素。
八路軍(jun) 與(yu) 蘇軍(jun) 在張北地區的首次會(hui) 師,全局來看,戰略意義(yi) 略低於(yu) 冀熱遼部隊的會(hui) 師,尤其是“曾克林會(hui) 師”。1945年9月15日,曾克林乘坐蘇聯駐長春最高司令馬林諾夫斯基元帥派出的專(zhuan) 機飛抵延安。當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在楊家嶺召開會(hui) 議,並聽取了曾克林的匯報,當晚又通過電報將情況報告給正在重慶談判的毛澤東(dong) 、周恩來。據此,中央最終確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決(jue) 策,最終促使我黨(dang) 我軍(jun) 及時快速地開辟了東(dong) 北的大好局麵,成為(wei) 撬動我黨(dang) 我軍(jun) 整個(ge) 解放戰爭(zheng) 期間戰略布局的一根重要杠杆。因此,“張北會(hui) 師”從(cong) 全局的戰略意義(yi) 看,是無法與(yu) 冀熱遼會(hui) 師相比的。
但是,從(cong) 局部來看,“張北會(hui) 師”有著重要的曆史意義(yi) 。八路軍(jun) 與(yu) 蘇聯紅軍(jun) 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刻在張北會(hui) 師,極大的振奮了周邊地區中國人的愛國情感,為(wei) 中蘇兩(liang) 國軍(jun) 隊結下友誼奠定了基礎。蘇軍(jun) 駐紮在張北至狼窩溝一線,配合了八路軍(jun) 收複張家口市,為(wei) 八路軍(jun) 收複張家口及其以南地區創造了有力條件。
“當時的張家口,既是中共陝甘寧、晉綏解放區通往東(dong) 北的走廊,……隨著張家口的解放,其周圍10多座縣城均被八路軍(jun) 乘勝收複,這便打破了國民黨(dang) 的計劃,為(wei) 八路軍(jun) 向東(dong) 北挺進和建立東(dong) 北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張家口是日軍(jun) 的防禦重地,屯積著大量武器裝備,八路軍(jun) 進城後接收的軍(jun) 用物資倉(cang) 庫就有60餘(yu) 處。這批物資大大改善了晉察冀和其他地區的八路軍(jun) 的武器裝備。”因此,1945年8月至1946年10月,張家口成為(wei) 晉察冀解放區的首府,是解放區的中心城市之一,這與(yu) 八路軍(jun) 與(yu) 蘇軍(jun) 在張北的“首次會(hui) 師”有著密切關(guan) 係。